以下醫案及內容,摘自《經方實驗錄》 大陷胸湯證其一: 沈家灣陳姓孩年十四,獨生子也。其母愛逾掌珠,一日忽得病,邀余出診。 脈洪大,大熱,口干,自汗,右足不得伸屈。病屬陽明,然口雖渴,終日不欲飲水, 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脹不硬,又類懸飲內痛。 大便五日未通。 上濕下燥(馬培鋒注:此四字,為曹穎甫認識陽明病之病機核心,見對三承氣湯的解讀),于此可見。且太陽之濕內入胸膈,與陽明內熱同病。不攻其濕痰,燥熱焉除?于是遂書大陷胸湯與之。 制甘遂(一錢五分) 大黃(三錢) 芒硝(二錢) 返寓后,心殊不安。蓋以孩提嬌嫩之軀,而予猛烈銳利之劑。倘體不勝任,則咎將誰歸? 且《傷寒論》中之大陷胸湯證,必心下痞鞕而自痛,其甚者或有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為定例。 今此證并未見痞鞕,不過悶極而塞,況又似小兒積滯之證,并非太陽早下失治所致。事后追思,深悔孟浪。至翌日黎明,即親往詢問。據其母曰:服后大便暢通,燥屎與痰涎先后俱下(馬培鋒注:中醫人,在臨證應注意學習之處,排邪途徑,表里之分界,汗出是表,吐下是里,俱客觀可見),今已安適矣。 其余諸恙,均各霍然。乃復書一清熱之方以肅余邪。 嗣后余屢用此方治胸膈有濕痰,腸胃有熱結之證,上下雙解,輒收奇效。語云:膽欲大而心欲小,于是益信古人之不予欺也! ![]() 王季寅先生作《同是瀉藥》篇曰: “民十八四月某日,狂風大作,余因事外出,當時冒風,腹中暴疼。余夙有腹疼病,每遇發作,一吸阿芙蓉,其疼立止。不料竟不見效,服當歸芍藥湯(馬培鋒注:治療腹中諸急痛)加生軍一劑,亦不應。 時已初更,疼忽加劇,家人勸延針醫。余素拒針,未允所請。至午夜,疼如刀絞,轉側床頭,號痛欲絕。無何,乃飲自己小便一盅,始稍安。已而復作,狀乃如前。黎明家人已延醫至矣。 遂針中脘,以及各穴,凡七針。行針歷五小時,痛始止。據該醫云,腹部堅硬如石,針雖止疼一時,而破堅開結,非藥不克奏功。因擬順氣消導之方。余不欲服,家人再三慫恿,勉進一劑,病不稍減。翌日,家人仍欲延前醫。 余堅辭曰:余腹堅硬如石,決非順氣化痰所能奏效,惟大承氣或可見功,因自擬生軍三錢,枳實二錢,厚樸三錢,芒硝五分。服后,時許,下積物甚多,胸腹稍暢。 次日,胸腹仍覺滿悶硬疼,又進二劑,復下陳積數次。元氣頓形不支,因改服六君子湯三劑。后元氣稍復,而胸腹滿疼,仍自若也。 更服大承氣二劑,不惟疼痛絲毫未減,腹中滿硬如故,而精神衰憊,大有奄奄欲斃之勢。 因念攻既不任,補又不可,先攻后補,攻補兼施,其效猶復如此。生命至是,蓋已絕望矣! 談次,忽憶傷寒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始痛,大結胸則從心下至少腹硬滿,不待按,即痛不可近。余之初病,即胸腹堅硬如石,號痛欲絕者,得毋類是?惟大結胸以大陷胸湯為主治,此湯之藥僅大黃、芒硝、甘遂三味。 硝黃余已頻服之矣。其結果既如上述,加少許甘遂,即能卻病回生耶?興念及此,益旁皇無以自主。既思病勢至此,不服藥即死,服之或可幸免,遂決計一試。 方用生軍二錢,芒硝五分,甘遂末一分。藥既煎成,親友群相勸阻,余力排眾議,一飲而盡。 服后,頓覺此藥與前大不相同,蓋前所服硝黃各劑,下咽即覺藥力直達少腹,以硝黃之性下行最速故也。今服此藥,硝黃之力竟不下行,盤旋胸腹之間,一若尋病者然。逾時,忽下黑色如棉油者碗許,頓覺胸中豁朗,痛苦大減。 四五劑后,飲食倍進,精神煥發。古人所謂用之得當,雖硝黃亦稱補劑者,于斯益信。惟此湯與大承氣湯,只一二味出入,其主治與效力有天淵之別,經方神妙,竟有令人不可思議者矣(馬培鋒注:仲景方治,均臨證實踐所得故耳)! 嗣又守服十余劑,病已去十分之九,本可不藥而愈。 余狃于前服此湯,有利無弊,更服一劑,以竟全功。 詎藥甫下咽,頓覺心如掀,肺如搗,五藏鼎沸,痛苦不可名狀。 亟以潞參一兩,黃耆五錢,飴糖半茶杯,連服二劑,始安。 余深奇同是瀉藥,初服硝黃,則元氣徒傷,繼加甘遂,則精神反形壯旺。故詳述顛末,而為之記。”(錄《醫界春秋》) ![]() 細按本篇實有無上之價值。何者?病人服醫者之藥,每不能詳言服后之變化,惟有醫者服自疏之藥,乃能體察周詳,言之有物。觀王先生之言,“今服大陷胸后,硝黃之力竟不下行,盤旋胸腹之際,一若尋病者然。”可謂一言發千古之秘,勝于后世注家之書,徒以空談為依歸者!此實驗之所以可貴也。 附大陷胸湯方證: 傷寒論方大陷胸湯 3味 大黃六兩。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134條: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135條: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136條: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137條: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廣告一則: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院區:本人門診——神經康復門診在3樓,中醫專家門診在4樓。 ![]() ??我科病房在康復院區7樓,緊臨骨科院區西側。?? ![]() 神經康復一科以個體“功能”為核心,秉承“癥狀”層面的中西醫結合理念,采用康復、經方、針灸及中醫外治等中西醫結合方法與技術,治療神經系統疾患導致的偏癱、失語、認知障礙、吞咽障礙、失眠等,為患者提供系統、全面、優質的醫療服務。 |
|
來自: 了然3z5ctoaa2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