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院官網消息,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能夠進入其中,都堪稱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上的大拿。 仝小林,博士,1956年1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內分泌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973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內分泌代謝病研究,主持全科工作及全院科研工作。長期在內分泌科醫療、科研、教學一線工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建樹、聲譽和影響力,具有很強的組織管理和培養指導能力,對本學科隊伍有較強的凝聚力。 降糖是中醫的難題,中醫一直處于輔助降糖的地位。 仝小林經研讀經典、流行病學調查,提出了以中滿內熱為核心病機的糖尿病早中期脾癉理論,創新性建立了以開郁清熱為核心治法的糖尿病早中期辨治理論體系,突破了傳統以陰虛燥熱為核心病機的消渴理論局限。 并通過多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確證了中藥的獨立降糖作用,通過系列基礎研究,從整體、器官、細胞、分子水平闡釋了中藥減輕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理。 ![]() 仝小林因善用黃連,在業內素有“仝黃連”的美譽。 在本草中國第二季《分寸》中,仝小林教授采用東漢醫家張仲景《傷寒論》中所記經方——葛根芩連湯,為患者醫治糖尿病。 ![]() 針對患者的病情,仝小林加大了黃連在原有經方中的用量,使之從輔助作用的臣藥轉為發揮主導作用的君藥。沒想到這一改變也加大了黃連苦寒之性的副作用。 仝小林在葛根芩連湯經方的基礎上加入熱性的生姜,以中和苦寒的黃連,并摸索出黃連和姜的配伍比例,既保留降糖作用,同時也成功解決了病人食欲不振、早飽等癥狀。 ![]() 為驗證擴大方藥用量范圍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仝小林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了973項目“以量-效關系為主的經典名方相關基礎研究”,以糖尿病、小兒病毒性肺炎、不全性腸梗阻、慢性腎功能衰竭四種急危重難疾病為示范,首次對《傷寒論》本源劑量進行了臨床療效評價,研究證實擴大方藥劑量范圍能夠顯著提高急危重難疾病療效,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獻數據挖掘,系統提出了方藥用量策略,填補了中醫方藥劑量理論的空白。 ![]() 仝小林創新性提出“中滿內熱”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核心病機的“脾癉”理論,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研究現代糖尿病的臨床特點、治療干預、演變過程,結合《黃帝內經》中有關消渴的論述,提出糖尿病郁、熱、虛、損四大階段和絡病貫穿始末的病程演變過程,形成了“肥、糖、絡”整體治療的辨治體系,指出了消膏轉濁,開郁清熱,苦酸制甜,辛開苦降,全程、早期治絡的五大治法并從整體、細胞、分子不同層次闡明了開郁清熱法的降糖的作用機理及防治血管并發癥的作用機制。 仝小林也將自己的經驗主持編寫成《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及《糖尿病中醫防治國家標準》。主編《糖絡雜病論》、《重劑起沉疴》、《疑難病中醫治療及研究》、《中醫博士臨證精華》、《SARS中醫診療與研究》等醫學著作10余部。并進行了治療糖尿病的“糖敏靈丸”、“清熱降濁方”的新藥研發工作,此兩種藥物已被列為國家創新藥物。目前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7項,轉讓專利及新藥處方14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