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這種統一,不僅是地域上的統一,更是思想、文化、經濟的統一。秦代鐵權就是見證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要證物。 ![]() 如今走進市場想要稱重的時候,一個個電子秤點擊按鈕就能很方便的使用,放在十多年前,人們大多使用桿秤,一邊是秤盤或鉤子,另一邊則是不同標準重量的秤砣。在內蒙古博物院,就有一件來自兩千多年前的秤砣,它是在秦始皇的命令下鑄造的,作為統一度量衡的標準。 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它實際上是反映了當時秦朝“書同文、車同軌,形同輪”這樣的一個統一的狀態下的一種重拳的建制,那么特別是這件鐵權的發現,實際上是在制度上行政體系上達到一種高度統一的這樣的一種象征。也是我們國家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實物見證。 ![]() 這件秦代秤砣正式應該叫做秦代鐵權,“權”來自于權衡,就是秤砣的意思。鐵權出土于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西南的勿爾圖溝古城遺址,這里位于秦代的邊疆城市廣衍縣城。秦始皇統一中國,頒布了許多有利于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的經濟文化政策,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鐵權的出土代表了秦代對于當時北部邊疆的有效治理。 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秦代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北方,特別是陰山南路河套地區,建立了一些個郡縣,你比如說是內蒙古地區的早期的云中郡,五原郡,那么在這些地區出土了很多秦朝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實際上是印證了當時的秦王朝在加強中國北部邊疆的治理。 監制:和 巖 編輯:嘉 琦 記者:內蒙古臺彭程 聲明:內蒙古新聞廣播原創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新聞廣播》官方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