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云禪師俗名蕭古巖,字德清,別號幻游。清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零年生于福建泉州。出生時母親就去世,后由繼母撫養長大。父親蕭玉堂公宦游福建,在永春州衙任幕僚,后來受聘入泉州府幕。虛云禪師幼時,從師讀儒書,十七歲離湘至閩,十九歲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開為師。出家后勤修苦行,二十七歲離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剎參訪,研習經教,參究禪宗。此后又參訪陜西終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薩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等國,朝禮佛跡。由緬甸回國,朝拜云南雞足山,經貴州、湖南、湖北等地,禮安徽九華山,再至揚州高旻寺參加禪七法會,在赤山法忍和尚處獲悟。 ![]()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一九零一年至終南山結茅潛修兩年。后至雞足山主持缽盂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緣建寺,至宣統元年,公元一九零九年自北京請得《龍藏》全部回雞足山,敕改缽盂庵為護國祝圣寺。 ![]()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建立,出現逐僧毀寺風潮。滇軍師長親自督軍上山捉拿虛云,虛云只身與其講理,被折服而一改初衷支持虛云。民國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虛云自南洋請玉佛回祝圣寺,并重建廟宇。此后,應滇、粵、閩軍政大員之請,曾移錫昆明華亭寺,住持鼓山,重興曹溪六祖道場南華寺。民國三十一年冬赴重慶主持護國息災大悲法會,歷時三個多月。民國三十二年冬,規劃重興粵北云門山大覺寺。 ![]() 一九五二年四月虛云離云門山北上,十一月在北京出席中國佛教協會發起人會議,并被推為首席發起人。一九五三年六月三日中國佛教協會正式成立,虛云被選舉為名譽會長。是年,虛云被聘為全國政協委員。一九五九年十月十三日,虛云法師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圓寂。世壽一百二十歲。 ![]() 虛云大師圓寂前寫下《辭世詩》: 少小離塵別故鄉, 天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歲月垂垂老, 幾度滄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覺岸, 敢辭微命入爐湯。 眾生無盡愿無盡, 水月光中又一場。 ![]() 與其一百二十歲的年齡相比,虛云禪師的生平則是更大的傳奇。他歷經十五個道場,經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五帝,見證了清末至新中國成立這一最為動亂的歷史時期。他一生神跡無數,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為“一身而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師,被后世譽為文殊菩薩化身,歷經“十難”而不死,傳誦“四十八奇”于世,在現代佛教史上,堅持苦行長達百余年,歷坐十五個道場,重興六大禪寺,一身兼承禪門五宗,信徒達百萬之眾,唯有禪宗泰斗之譽的虛云。 ![]() 離開祝圣寺,向上走不遠我們來到景區車站,乘車前往纜車下站,乘纜車去山頂。下了纜車后,步行十多分鐘,我們抵達天柱峰頂。天柱峰海拔為三千四百二十米,山頂視野十分開闊,可東觀日出,南觀祥云,西望蒼洱,北眺玉龍雪山,稱為雞足四觀,可惜微雨蒙蒙,云霧彌漫,什么也看不見,不免令人倍感遺憾,只有前往金頂寺游覽。 ![]() 金頂寺位于雞足山主峰天柱峰極頂,是雞足山中最高的一座寺廟。明代弘治年間修建,寺內有坐座密檐式易楞嚴塔,塔高四十一米,坐落天柱峰上,更顯宏偉壯觀。易楞嚴塔前有一座銅鑄金殿,是崇禎年間從昆明中和山遷至此地的。 ![]() 從金頂寺出來,沿著臺階下行十分鐘左右,我們便抵達華首門。相傳它是釋迦牟尼弟子的迦葉打坐參禪的地方,在雞足山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稱為“中華第一門”。華首門建在天柱峰西南的天然絕壁上,峭壁筆直如削,下臨萬丈深淵。門前有兩座小塔為“飲光雙塔”,北端有泉名“受記泉”。 ![]() 離開華首門,己至下午四點,我們坐纜車回到祝圣寺前的停車場,乘車返回大理。 ![]() ![]()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