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怎么辦?聰明的老人都會這樣應對前言:
人到晚年,最令我們感到恐懼的是什么?無非是以下三點:一、臥病在床,失去了行走自如的能力;二、兒女不孝順,不愿意照顧自己;三、沒錢。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到了怎樣的年紀,只要能夠行動自如,生活就不會陷入絕境。我們一旦失去了行走自如的能力,即使是朝陽般的年輕人,生活也會立刻變得艱難,更何況是步履維艱的老年人。 那么,人到晚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怎么辦?聰明的老人都會這樣應對。 吳大爺: 我今年六十八歲,是一位喪偶老人。我的老伴在二十年前就因為癌癥去世,那年我才四十八歲,還不算太老。 因此,就有很多的好事者勸我給自己找一個老伴,他們說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每天一個人度過漫漫長夜,實在是一件特別凄涼的事情。找個老伴一起過日子,生活才會有煙火氣。 雖然自從老伴去世之后,我經常會感到孤單,但是為了我唯一的兒子,我也不敢找老伴。我要給兒子存錢買房,要對他盡到父親的責任,一旦我找了二婚老伴,她就會管著我,不讓我給兒子花錢。 我沒日沒夜的工作,就是為了給兒子和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既然老伴走了,我就沒有了太多的羈絆,于是我就甩開膀子拼事業,經過多年的辛苦打拼,我終于賺到了第一桶金。 兒子結婚的時候,我為他全款買了婚房,風風光光地給他操辦了婚事。既然兒子的終身大事得以順利解決,我就開始為自己的晚年籌劃。 我深知晚年幸福要靠自己的道理,雖然兒子對我很好,但他在社會上打拼,壓力也很大,我不能將自己養老的壓力,轉嫁到兒子的身上。 于是,為了給自己積蓄養老錢,退休后我依然沒閑著,我憑借著自己的好手藝,開了一家門店攬活掙錢。我將掙來的錢全都存了下來,平日里過日子也是精打細算,絕對不會亂花一分錢。 到我六十七歲那年,已經存下了六十萬塊錢的積蓄,加上我每個月七千塊錢的退休金,讓自己舒心養老根本不成問題。 我原本打算干到七十歲就不干了,在家里好好地頤養天年,誰知道一場飛來橫禍,徹底打破了我美好的計劃。 那天我正在店子里和客戶談生意,突然感到天暈地轉,一下子就栽倒在地。我被客戶送到了醫院,醫生說我幸好搶救及時,否則我就會性命不保。 雖然我的命保住了,卻因為腦溢血的后遺癥,成了一個癱瘓在床的老人。在我住院的那段日子里,兒子說要請長假照顧我,被我堅決地拒絕。 我花錢雇了護工,每天需要支付給護工兩百四十塊錢的工資。雖然收費不便宜,但我知道:雇護工照顧自己,遠比讓兒子照顧我更加劃算,是我目前最佳的選擇。 如果讓兒子請長假照顧我,那么勢必會影響他的工作,阻礙他事業的發展。兒子沒日沒夜地在醫院照顧我,還會影響到他家庭的和諧,影響兒子的夫妻感情。 我認為:人到晚年,只要是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去麻煩兒女。我們在壯年時期努力掙錢,不就是為了讓自己擁有一個有尊嚴、不給兒女增添麻煩的晚年嗎? 出院之后,我婉拒了兒子將我接回家照顧的請求,而是給自己雇了一位住家保姆,在住家保姆的照顧下,過著安逸的生活。 住在我隔壁的劉大爺,他就非常地想不開,他是一位錙銖必較的老人,雖然他比我更加有錢,卻一分錢都不給兒女們花。 劉大爺在老伴沒去世之前,日子過得很是悠哉。老伴將他照顧得非常好,她每天都會給劉大爺做上一大桌子的下酒菜,讓他享受美食的樂趣。 劉大爺經常約我去他家里喝酒,他說一個人獨飲,沒多大意思。每次我都會欣然前往,拎上兩瓶好酒和他對飲。劉大爺這輩子沒有太多的愛好,他的愛好除了喝酒,就是存錢。 他曾經對我說過,他的錢除了保證自己和老伴衣食無憂,從來都不會給兒女們花。他認為自己把兒女們撫養成人,就已經盡到了父親的責任,他絕對不會慣著他們,讓他們做“啃老”的孩子。 劉大爺有一兒一女,他的一雙兒女,日子都過得捉襟見肘。劉大爺的兒子是普通的打工一族,工資低,家庭負擔重,經濟壓力很大。 劉大爺女兒的身體不好,她自從結婚之后就再也沒上過班,女兒全靠收入不高的女婿養活,生活過得很是辛苦。 即使是這樣,劉大爺仍然將錢緊緊地攥在自己的手里,一分錢都不舍得拿給兒女們花,劉大爺和兒女們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都說禍不單行,劉大爺的老伴因病去世之后不久,他在家里閑著無事,就搬來架梯,打掃屋頂的揚塵,結果就從梯子上摔了下來,造成全身粉碎性骨折。 劉大爺自此就癱瘓在床,失去了行動的能力。即使是這樣,他也不舍得花錢雇保姆,強硬地指派兒女們輪流照顧自己。 劉大爺的一雙兒女,根本沒有能力照顧他。他的兒子只是普通的打工一族,他每天都要上班掙錢,他如果不上班,就沒有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 劉大爺的女兒是一名家庭主婦,依靠女婿養活的女兒,在家里根本沒有話語權。即使她想照顧劉大爺,女婿也絕不會同意。女婿和劉大爺的關系一直不和睦,他認為劉大爺太自私,絲毫不心疼兒女的不易。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劉大爺的一雙兒女,自然不可能親自照顧他。兒女們建議劉大爺雇保姆照顧自己,或者去養老院養老。 兒女們居然讓劉大爺花錢雇保姆,或者去養老院養老,就被劉大爺罵了個狗血淋頭。他罵兒女們是白眼狼,自己將他們撫養長大,到老了卻得不到兒女們的照顧。 劉大爺雖然癱瘓在床,嗓門卻依然洪亮。他洪亮的叫罵聲,惹得鄰居們議論紛紛。兒女們被劉大爺的氣勢嚇跑,一個人躺在家里的劉大爺實在沒招,只好打電話聯系我,讓我幫忙給他介紹一位住家保姆。 我家里的保姆陳阿姨,她聽說劉大爺想雇一位住家保姆,就向我引薦了她的同鄉孫阿姨。孫阿姨最近剛從雇主家里下了戶,正準備尋找下家,如果孫阿姨能夠在劉大爺家里做保姆,她倆也就互相有了照應。 我覺得這個主意挺好,就將孫阿姨介紹給了劉大爺。如今劉大爺在孫阿姨的精心照顧之下,生活總算是恢復了正常。 劉大爺得到了保姆的精心照顧,就沒再頻繁打電話騷擾兒女們。自從劉大爺的心態平和之后,兒女們反而經常抽時間回家看望劉大爺,一家人的關系也得到了緩和。 我認為: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把養老的壓力,強硬地壓在兒女的身上。有能力的孝順兒女,他們會自動自覺地孝順父母,真心實意地給父母養老。 沒有能力的兒女,即使他們有孝順父母的心,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問題。如果父母不考慮兒女的困難,一味地站在自己的立場,強硬地要求兒女們照顧自己,給自己養老,那樣做只會將兒女們嚇跑。 很多老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兒女若不孝順,我就算是白養了?!标P于這個問題,導演李安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孩子不需要孝順我,他只要愛我就好了?!边@句話通透地詮釋了兒女們孝順的本質。 要知道,兒女的孝順,并不是父母要求來的,而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的榜樣力量,是出自于兒女們對父母的愛。孝順應該是兒女們的主動給予,而不是父母強硬地逼迫。畢竟強扭的瓜不甜,要來的孝順,效果會大打折扣。 聰明的老人不會僅僅只考慮自己的困難,同時還會顧及到兒女們的不容易。只有懂得和兒女們“將心比心”的老人,才能夠收獲兒女們孝順父母的真心。 當老人設身處地的為兒女們考慮問題之后,他們才會對老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關愛。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倚老賣老的老人只會讓兒女厭惡,愿意放下身段,和兒女們推心置腹的聰明老人,更容易得到兒女們的善待。 結束語:父母與兒女最好的相處狀態,是不過度依賴,各自安排好各自的生活。父母是兒女們言傳身教的榜樣,兒女們在父母榜樣的力量下,活成和父母一樣正直向上的人。 人到晚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怎么辦?聰明的老人會懂得將心比心,在兒女們的能力范圍之內,享受兒女們的孝順。 人到晚年,花自己的錢,在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的同時,接受兒女們的錦上添花,從而讓自己度過一個有溫度,有親情的晚年,才是晚年生活幸福的正途。 作者:蟬吟槐蕊。一個看淡人間煙火,訴說世間百態的七零后老阿姨。如果您有故事和煩惱,歡迎私信我。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每天帶您聽不一樣的故事,感悟不一樣的生活,感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