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探索訊 在很多人眼中,鸚鵡是一種小巧玲瓏的鳥類,不但羽毛艷麗奪目,而且還能言善語,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類說話。一般來說它長度在10到60厘米之間,身高不超過40厘米。不過在1900萬年前,新西蘭生活著一種有史以來最大鸚鵡,身高超過1米,長有一對大翅膀,然而卻不會飛。 最近,古生物學家Worthy在新西蘭圣巴特恩斯(St. Bathans)化石遺址上發現了一對巨大腿骨化石,在經過一番研究后,發現它屬于一種生活在1900萬年前的古代鸚鵡。Worthy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它腿骨“大而且健壯”,最大體重可達8公斤,對于鳥類而言,8公斤是一個天文數字。 科學家將它名為赫拉克勒斯(Heracles)。根據Worthy的說法,新西蘭一直以出土已滅絕巨型鳥類化石而聞名科學界,曾經出土過一種名叫MOA的鳥類化石,它是一種高達2米的動物,重達240公斤,還出土過一種名為哈斯特鷹的鳥類化石,翼展可達3米,重達約12公斤。這些古老鳥類曾經在森林和草原上徘徊,在天空中翱翔。 不過Worthy表示,過于堅固而厚實腿骨,暗示著赫拉克勒斯無法正飛行,主要依靠雙腳在地面行走來移動身體,一對大翅膀可能最大作用是像現在新西蘭大型鸮鸚鵡(kakapo)一樣攀爬到樹木上,然而從樹上滑翔而下。為什么翅膀要退化呢?這是因為古代亞熱帶雨林中存在大量桂冠,棕櫚樹,蘇鐵樹和木麻黃樹,樹上長滿果實,是鸚鵡最喜歡的一種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