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畫知識 蔡嵐先生作畫以左腕運筆, 粗者如風趨電疾,頃刻而成; 細者似春蠶吐絲,變化無窮。
他的畫用色清新淡雅、 線描功底深厚,獨擎一幟。 是現代工筆藝術界的的典范之一。 蔡嵐:(1917-1991)原名: 蔡仁俊。浙江杭州人,重慶市著名畫家。原為重慶市美協會員,重慶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重慶國畫院畫家,重慶涂山書畫社副社長;民建南岸區副主任委員,南岸區一、二、三屆政協委員。 他的工筆人物仕女作品《大足石刻造像》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右軍愛鵝》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收藏。《觀音》、《鐘馗》、《仕女》等多幅作品被中央文史館、四川省文史館、及重慶、云南、貴州、廣西、成都、遵義等文史館和博物館收藏。 蔡嵐自幼對畫畫有濃厚興趣, 曾隨民間畫師, 學習祖宗牌位畫像三年。 由于家境清貧, 1929年他在杭州市讀完小學, 進入照相館當學徒, 后轉到藥房當學徒。 1933-1936年于杭州 “王星記”扇莊正式學習繪畫, 1937-1939年往返于上海、杭州兩市鬻畫, 其間飽覽了不少“海上畫派”名家墨跡, 于是眼界大開,技藝突進。 抗日戰爭時期, 移居重慶并在此定居下來。 為了謀生, 他一度中斷繪事轉而經商, 待生活穩定后, 復執筆重操舊業。 從此他出入明清諸大家畫作, 寂守寒窗,深研傳統文化數十年, 熟讀經典史籍。勤揮斑管, 專攻傳統工筆人物。 從陳洪綬、改七薌、任伯年、費丹旭 和仇十洲入手,上溯唐宋諸家, 并旁及彩塑、石刻和帛畫。 潛心臨摹,博采廣收, 孜孜矻矻數十年,豁然自成一格。 1983年首次在首都參展, 即名聲大震。 但他淡對榮名, 寂慎自守,專研不歇。 為繼承和弘揚傳統工筆畫藝術, 收徒授藝, 造就了陸佩英等一批優秀的工筆畫家。 著有《蔡嵐工筆人物畫集設色卷》和《蔡嵐工筆人物畫集白描卷》。 《蔡嵐工筆人物畫集設色卷》內容簡介:蔡嵐的工筆仕女畫,獨辟蹊徑。目的在于表現古代東方女性的“潔”,這是他的價值觀。 《蔡嵐工筆人物畫集白描卷》內容簡介:介紹了虛名浮惠,誘人欲取寵而嘩眾;趨時媚俗,常致急功利顯淺薄。誠然,緘默自守,勤研慎習,方為學人藝家之正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