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經絡,經絡有穴位。 穴位是什么? 1000個人,就有1000個穴位觀! 穴位常常被誤導、被誤解、被誤用。 我對穴位的認識,輾轉摸索十八彎。 穴位的根本——應該是,也必須是: 好理解,好操作,好療效!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穴位也是這樣,原本沒有穴位。 長沙馬王堆出土漢朝文物的經絡只有11條,沒有穴位。 《黃帝內經》(先秦至漢朝)記載了160個穴位, 晉代皇甫謐編《針灸甲乙經》,有340個, 北宋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354個。 我1977年開始學醫, 最難的莫過于對穴位的認知。 穴位太難找了, 找到是一回事, 找準是另一回事, 用準是另另回事。 穴位好像永遠無法準確定位 穴位,圓的還是方的? 穴位,多大還是多小? 穴位,有多深有多寬? 穴位,是怎樣的一個點? 上一點,下一點? 深一點,淺一點? 左一點,右一點? 斜一點、偏一點? 即便是同一個醫生, 每次進針, 也不會在同一個點上。 古人還有“寧失其穴勿失其經”的用針原則, 還有橫刺、斜刺等不同手法要求, 使得穴位更加不可捉摸。 物理治療常常采用各種物理因子刺激“穴位”, 在中國,我第一個總結“穴位物理療法”, 刊登在1986年《中國康復》雜志上。 刺激的部位大則幾厘米,小則幾毫米, 變動區域似乎很大, 刺激的部位都是“穴位”嗎? ![]() 普通民眾普遍有一些誤解, 以為找到穴位按一按就行, 這違背了穴位的使用原則, 也使得民眾盲人摸象,似懂非懂。 穴位另一個技術指標至關重要——得氣。 刺激的部位產生“酸脹痛”就是得氣了, 得氣意味著身體對刺激產生反應, 才能最后產生療效。 ![]() 如果針刺某個穴位沒有得氣, 可以換一個臨近部位繼續進針, 繼續提插捻轉“行針”, 直到有了酸脹痛。 穴位會得氣, 得氣才有效, 得氣必穴位。 得氣就是酸脹痛! 穴位就是酸脹痛! 穴位是刺激的部位, 刺激必須有效果才是穴位, 否則,要穴位作甚?! 穴位不是“開關”、你一按它就開。 穴位不是“佛”,你一拜它就靈。 是穴位,必得氣! 是得氣,必療效。 不得氣,不穴位。 不療效,不穴位。 分娩的胎兒, 穴位在哪里? ![]() 母親子宮對胎兒全身的擠壓, 促使胎兒生命力更加強勁, 胎兒的全身都是穴位。 分娩的過程就是按摩胎兒的過程, 分娩的擠壓就是最好的按摩方式。 分娩,上天傳授的按摩范式! 至剛至柔, 至真至美, 剛柔相濟, 氣血互營, 碾壓全身, 激活全身。 自然分娩最健康, 身體永遠要按摩, 調動全身自愈力, 最好醫學是按摩。 醫圣孫思邈提出“阿是穴”概念, 是對經絡與穴位的一次“揚棄”。 痛點是穴位, 痛的部位是穴位, 按摩痛處即按摩穴位。 實際上,按摩的手指與針灸的針尖, 刺激身體的方式完全不同。 正是因為我使用了十年的針灸, 針灸的”得氣“概念成為本能, 使我在后來三十年按摩實踐中, 牢記刺激身體必須得氣才能有效果。 ![]() ![]() 在臨床,痛點部位最常見在深筋膜上, 肌腱、韌帶、關節囊就是我的穴位。 我常常用雙手擠壓、 擠壓不夠就用拳擊, 肌腱、韌帶、肌筋膜、關節囊、支持帶, 這些都是深筋膜結構。 我由此創建了”深筋膜按摩療法“。 孫思邈阿是穴概念最適配深筋膜痛點規律。 “舒筋活血”——只有舒筋才能活血。 中醫的關鍵要點除了“氣血”就是“筋骨”。 筋骨概念就是深筋膜概念, 深筋膜包裹肌肉形成肌腱, 最后融入骨膜,骨膜就是深筋膜。 打斷骨頭連著筋是也! ![]() ![]() 借助于一些器具擊打身體深筋膜也一樣可以產生良好療效。 深筋膜上布滿感受器, 深筋膜甚至被譽為”感覺器官“。 深筋膜的這種特別敏感性 意味著什么? 第一,對肌肉運動保持敏銳與靈敏, 第二,對外來刺激保持敏感與靈動。 西方醫學抓住了第一, 成就了運動醫學。 東方醫學抓住了第二, 成就了經絡學說。 我治療過二十幾個國家的西方人, 他們非常喜歡中醫按摩與經絡學說。 ![]() ![]() 當刺激深筋膜的時候, 感受器會興奮并將興奮傳遞到大腦, 進而調動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 全面清理、調整、修補、平衡身體, 防治內臟疾病與疑難雜癥。 是謂:機觸于外巧生于內! 我把這個反應模式稱之為——亞應激反應。 ![]() 得氣造就了亞應激反應。 亞應激反應證明了 “內聯臟腑外絡枝節”的經絡學說。 深筋膜按摩療法幾個規律: 一是刺激肌腱韌帶關節囊,穴位準確。 二是刺激過程要得氣,保持強度。 三是刺激保持全身性,整體原則。 四是手法擠壓加捶打,簡便實用。 五是治療諸多內臟疾病,意義非凡。 ![]() 為什么重點要刺激肌腱附著點? ![]() 深筋膜按摩療法 主要刺激敏感深筋膜, 就是那些活動量多的深筋膜, 比如肩部、肘部、手部、大腿前側; ![]() 還有承重多的深筋膜結構: 小腿后側、大腿外側、頸部。 ![]() 受力更多的肌腱與韌帶附著點會更敏感, ![]() ![]() ![]() 刺激這些敏感深筋膜,力半功倍。 藍色線條所指的和框住的是肌腱附著點,這個肱三頭肌主管伸手臂,每天伸手臂無數次,故而其上的筋膜與肌腱及其附著點受力多而緊縮發硬,故而非常敏感,刺激后反應自然強烈。 魚際肌是手部做工最多的肌肉,包裹該肌肉的筋膜及其附著點會收縮發硬,其上的感受器因擁擠而格外敏感,對外來刺激反應強烈,是搶救病人最有力的刺激部位之一。 大腿外側的髂脛束是增厚的深筋膜,為什么會增厚,因為大腿外測擔負著保持身體左右平衡的重要責任,它往往會繃得最緊最累。 小腿后側肌肉是身體的長工,身體直立與前行都需要它發力,所以包裹小腿肌肉的筋膜及其肌腱與跟腱最緊最累,也最需要按摩松解,擠壓小腿的時候得氣感最強,沒有之二。 人的腦袋非常重,每天都要搖頭晃腦、左顧右盼,特別當前看電腦、看手機,這些動作完全都由頸部的肌肉筋膜來完成、來保護,久而久之,頸部筋膜會隨水緊縮發硬,致使頸椎疼痛和頸椎病都來了。頸椎病的關鍵是這些肌肉筋膜肌腱的繃緊。 只要巧妙松解它們就能迅速改善和治療頸椎問題。 頸肩腰腿痛一般都是深筋膜結構緊縮發硬所致, 用雙手刺激使之松解就能快速理順受損深筋膜。 穴位還有一個功能, 環境的變化會由表入里傷害身體。 外界對身體的影響, 中醫稱之為:六淫“。 潮濕、寒冷、空調、風吹、燥熱,等等, 它們會激惹深筋膜緊縮發硬, 深筋膜的緊縮發硬會向身體深部蔓延, 也會連帶緊縮疏松結締組織向深部蔓延, 緊縮發硬的筋膜網絡會擠壓細小血管, 造成血液循環障礙而致病。 這就是六淫致病的真相之一。 人體有經絡,經絡有穴位。 經絡線真是直線的嗎?非也! 穴位點就是點狀的嗎?非也! 經絡比想象的更偉大!平實中的偉大。 穴位比想象的更宏偉!真實里的宏偉。 期待我的第五本著作《經絡,健康捷徑》, 對經絡與穴位進一步的刻畫。 守正中創新, 繼承中揚棄。 經絡穴位, 大眾健康,世界醫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