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9
纏中說禪∶
C段的構造,有多種形式,但C段必然得是趨勢,否則,無法和A段比較背馳…… 原則上,當B段,也就是第二個中樞構建完成后,凡是圍繞B中樞的震蕩,都可以看做是C段的構造…… 當然,站在B段中樞角度,也可以看做是中樞延伸,其實兩種觀察角度,在對實際操作的指導意義上,沒有本質區別…… 因為,走勢走到這個階段,所有纏論建議的三類買點,都全部出完了…… 而且,對于小資金來說,纏師就不建議參與本級別盤整,有那個時間,不如去找其他出現日三買點,或30分鐘三買點的票,那樣的資金利用率,比守在這里,看它中樞震蕩,高多了…… 其實,如果此前A段的三買點進場的,第一次沖高創下的高點,一定是有利潤的,當時,就可以根據小級別背馳,出掉一部分貨了…… 繼續留守的唯一理由,不外乎,根據走勢完美,B段的構造,必然是以【下-上-下】形式完成…… 所以,第一次沖高,出掉的貨,可以等B段第一【下】時,出現小級別底背時,給補回來…… 一旦發現中樞第三段,也就是第二個【上】,沒創新高,那就可以清倉了…… 不排除后面會出新高,但那已經屬于B段盤整,誰也不知道,C段的三買點,到底什么時候出來,即便出來,離著最后的頂點,不會太遠…… 而且如果操作級別太小,尤其是前期漲的厲害的,根據對稱原則,跌的也會很急,回復里不是有實例嘛,1分鐘背馳,就造成急跌…… 所以,C段的三買點,已經不是安全的買點了,當然,如果交易時間允許,比如A股,尾盤發現C段三買點,此時成本已經為零,且已有利潤,你又有心情,那可以拿利潤,再去沖一下最后高點…… 第二天沖高,一旦發現小級別背馳,就馬上全部清倉,因為接下來的調整,級別至少是主級別的,而原則是,不參與主級別盤整…… 曾國藩說過,他一生所得經驗,最重要的,就是“勢不可用盡”,有時留一點余地,不要企圖把每一分錢都賺盡,或許是更該持有的理念吧…… 問題10
纏中說禪∶
![]() 日線上,從底點起來的第一段以后,用了差不多三個多月的時間,打造底部中樞,直到11月末,都還在中樞上沿試探…… 12月初,再次沖出中樞上沿,且向上段的過程中,出現過底分型,那纏師為什么沒說,那是日線第三買點? 看下面的30分鐘圖,更清楚,因為那時沒有30分鐘級別的向下走勢,說明還是在離開中樞的向上走勢中,所以不存在買點…… 當然如果做30分鐘級別,那1分鐘圖上,或許能發現30分鐘第三買點…… 12/8,MACD走出綠柱,且次級別背馳,所以才是理論上的日線級別第三買點……
![]() 1月17日的日線第三類買點,如果看5分鐘圖,會更清楚; ![]() 5分鐘圖上,3段比較明顯的線段,第一個向下線段,還觸及了中樞上沿,然后第二個向上線段,再次試圖掙脫中樞,然后第三段向下線段,試圖拉回中樞…… 此時,兩段向下線段,對應的MACD綠柱,后一個面積縮小,兩條線沒有創新低,而且走出12.09底分型后,綠柱子開始縮短了,如果愿意再去1分鐘圖上看,判斷盤整背馳,是不難的…… 此時,就可以判斷,這最后一個向下線段,走到這里,是空方做出的,試圖阻止走勢向上的最后一次努力,但以失敗告終,由此日線上,第二個三買點出現了…… 未完,待續 后面還有答疑,這部分的細讀,會繼續…… |
|
來自: 在云端wbypc63c > 《操作體系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