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隋代就已經有帶狀皰疹的記載,醫家巢元方稱本病為“甑帶瘡”,《諸病源候論·甑帶瘡候》中記載:“甑帶瘡者繞腰生……狀如甑帶,因以為名。”后世醫書中可見到的 “纏腰火丹”、“蛇纏瘡”、“蜘蛛瘡”等。 ![]()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病,劇烈疼痛,部分人群病后還會遺留神經痛。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的發生其實是伏邪外發,它的發生首先是虛。這也是為什么帶狀皰疹發病的大多是體質虛弱的老年人。 然后是郁,情志不暢引起氣機郁滯,氣虛氣郁引起肝氣不能正常流通,郁久化火,帶狀皰疹就會皮色鮮紅。 最后就是濕,《黃帝內經》有這樣一句話叫“濕盛則腫”,所以我們可以見皮膚起水皰疹,皰壁松弛。 ![]()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方子——瓜蔞甘草紅花湯 瓜蔞甘草紅花湯最先見于明代名醫孫一奎《醫旨緒余》,由瓜蔞實、甘草、紅花三味藥組成。瓜蔞性味甘寒,不但能清化熱痰、通腑開結,而且能“舒肝郁,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對肝經郁火很是有效。而甘草甘緩和中,能夠防止瓜蔞泄利太過不傷正;紅花少量化瘀通絡。 ![]() 雖然只有三味藥,但經過加減確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胸脅背部帶狀皰疹發病在胸脅部和背部的帶狀皰疹是最常見的類型。 此種類型根據發病部位考慮與肝氣郁滯、或者肝火過旺有關。因此在專方基礎上考慮要加疏肝理氣和清熱的藥物。在瓜蔞甘草紅花湯基礎上加柴胡、丹參、夏枯草、醋元胡等疏肝理氣活血散結藥物;熱象明顯加黃芩、生地、蒲公英等養血滋陰清熱。 ![]() 頭面部帶狀皰疹此種類型的患者發病率僅次于前者,但是這種類型的帶狀皰疹危害卻是最大,首先在頭面部疼痛直接影響頭腦,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夜不能眠;其次也是最嚴重的一點就是最容易侵犯眼角膜和眼球各部,甚至全眼球眼導致失明。 ![]() 所以這種類型的患者最要引起重視,不能疏忽大意。此類型患者根據發病部位屬于肝火上炎,尤其是發病影響眼睛更因為肝開竅于目。 在瓜蔞甘草紅花湯專方的基礎上加菊花、夏枯草、白僵蠶清肝疏風清熱,川芎、赤芍、醋元胡理氣通絡止痛,白芍、龍骨、牡蠣等養陰安神,薏苡仁利濕消腫。諸藥合用,標本兼治。 腰及下肢帶狀皰疹相對來說,此種類型的患者相對較少些,大概是因為帶狀皰疹畢竟是屬熱性的,火性炎上吧,身體下部的就不多見了,但是如果濕與熱結合還是會有的。 ![]() 在瓜蔞甘草紅花湯基礎上,加龍膽草、梔子、柴胡、生地等清肝熱,加車前子、薏苡仁、木通、蒲公英清熱利濕。諸藥合用,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
|
來自: 九龍池dn5pzqmi > 《中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