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曲禮》說:“法施于尾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視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對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等,都要舉行崇祀。 ?《公祭禮儀》。 齋戒,陳席。 拈鼓,鼓再拈,鼓三拈。鳴炮。大吹,細吹合吹,奏樂。 迎神:獻官、執(zhí)事盥洗就位,頌古人(神)言行,以思其人。 奠玉帛:主祭至香案前跪,皆跪,三上香,酹酒,灌茅,獻帛,叩首平身,復位。四拜四起,平身。 晉俎:主祭至神位前跪,獻俎,獻饌(糕點)獻羹魚,獻五谷,獻湯,獻匙箸,叩首,平身,復位。 行初獻禮: 主祭者至香案前跪,皆跪,灌酹,獻爵,叩首,平身,復位。跪,皆跪止樂。讀祭文,起樂,起立,平身,退班。初獻酒。 行亞獻禮: 奏樂,復住。主祭者至香案前跪,皆跪,灌酹,獻爵,,,叩首,平身,復位。皆跪,叩首,叩首,叩首,平身,退班,亞獻酒。 行三獻禮,奏樂,復位,主祭者至案前跪,皆跪,灌酹,獻爵。叩首,平身,復位。皆跪,叩首,叩首,叩首,平身,退班。三敬酒,復位,四拜四起,平身。 大吹,焚帛。主祭者至焚帛處,奠酒,復位。長揖,禮畢,退班。 《詞譯》: 焚香:迎神于陽。 瘞毛血:是用陰物迎神於陰。先人屬陰,歸于大地。魂屬于陽,則無所不在,故祭祀于陰陽皆有所交通。 讀祝:讀祝在獻官左側(cè),面向東或神位,與先哲(神)聽,非讀與大眾聽,樂止,眾皆跪,讀畢繼續(xù)奏樂,眾皆俯伏興起。 晉獻:祭尊師神時,獻玉帛酒爵,而不侑食。因為我們只是示敬,食物早已陳列,但并不進獻,因為飲食屬於宴樂,而對師長只是敬意。 步入門徑:捧主或捧祭具、先哲器物者執(zhí)事行中門出入,其他人皆從東門出入。 因東側(cè)為主人(先哲)走的路,后輩不敢抗禮。但執(zhí)先哲器物者走中門,蓋重先哲之物也。 飲福受胙,散胙:古帝王親臨祭祀,終獻以后,行飲福受胙禮,先飲酒受肉,然后賜群巨祭酒、肉,認為受神之福。如帝王不親往祭祀,而遣官代祀,則飲福受胙之禮擱置不得行。寓意只有天子能接受上天所賜之福。(皇帝為天子,天,是他爸爸)。 民間行祭,凡與祭者,皆受福胙,是為恩禮廣博也,與者一起分享酒疏,其樂也融融。正是禮之用者,和為貴。無論親疏,依次受福,只有次序之先后,并無禮遇之厚薄,此先人之泛愛眾也。 撤饌:執(zhí)事者將供品移動,以示徹桌品。 辭神:奏樂,四拜,以事死如生,迎神、晉獻、共餐、送神。 望瘞:焚燒祝文、玉帛、祭品、以達上天。以酒灑而奠之。 拜:為天地神明具行三拜,宗廟先人行四拜,俗稱神三鬼四也。 《儀程》 一,人員 獻官:位置在南,面向神位。因場地狹窄時,或不敢直面,則立於東側(cè)。 按周制,侍奉於尊者當趨進。此為禮之本也。 執(zhí)事:為獻官設(shè)引贊一位,捧爵一位,捧帛一位,讀祝,司洗。司樽,樂生,舞生。 古制婦女不參與祭禮,家禮不拘,女子立於西階,男子在東階。男女盥洗不同巾櫛,有女參祭,則配女獻官女執(zhí)事。若沒有,則遞送時應以盞盤,以免接觸。 參禮者:祭祀只為致敬,無須人人各自為禮。隨主獻官具禮即可。 觀禮者:不作威儀要於,在參禮者之后。 祭神拜祖,與祭者需要想象先哲生前活著的樣子,保持虔誠之意,否則就會失去祭祀的本義。如《禮記·祭義》所要求的,“齋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這樣齋凈三天就可以見到先祖了。到了祭祀的那一天,與祭者的一舉一動都要恭恭敬敬,誠心誠意的:當站立時,必須謙恭而內(nèi)斂;當帶著祭品挪步前行時,必須虔誠而愉快; 當向祖先敬獻祭品時,必須小心謹慎而滿懷期待; 當完成獻祭肅立一邊的時候,要像敬待先祖的教誨一樣保持肅立; 等到祭品撤下,臉上始終保持著莊重的神色,這才是莊嚴的祭祀。 如果站著而不恭敬,那就是無禮; 前行時不滿懷喜悅,那就是疏遠先祖之靈; 進獻時沒有期待之心,那就是吝嗇; 退立一邊而不像等待先祖訓誨的樣子,那就是傲慢; 獻祭禮畢退下來后,卻毫無莊重的神色,那就是忘本。 如果像這樣祭祀先祖的話,就完全失去了祭祀的意義。 《祭祖祝文》式: 追惟吾祖,世德流芳,惠澤垂裕,歷遠彌光,一時肇統(tǒng),千古馨香,功雖有盡,福庇無疆,偉哉祖德,奕世圭璋,卓矣宗功,源遠流長,茲值??祭,祀事是將,伏祈彩納,穆穆皇皇,佑啟后人,永葉吉康,家風丕振,書聲遠揚,珠璣廣積,麟趾呈祥,代代富貴,房房榮昌,以妥以侑,來格來嘗, 休哉,尚亨。 《祭社祝文》式: 維黃帝調(diào)歷5018年,夷歷2021年,共和國71年,臘月吉日,南蠻三十六峒主神農(nóng)氏蚩尤率部眾生,謹備太牢之奠,敢昭告於昊天后土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偕歷代圣帝明皇之前曰: 嗚呼!惟天惠民,奉天群壤;天有顯道,厥類惟彰。伏維上帝,錫福祥于三界;居高聽卑,作真宰于十方。愿昭陰陽不測之神明,以示彰表無私之滿腔。宏施法力,大發(fā)吉祥;有求必應,無靈不張,風調(diào)雨順,并無災殃;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凡屬世間有情之物,普使終成眷屬;所有太平盛世之人,概令咸臻壽疆。恩洋上蒼,慶高明之悠久;德溢人間,作盛世升平之瑞祥。謹擇今日,瞻天仰圣;四海永靖,樂奔小康。伏望上天遣神,肅仙府之威儀,免人間之劫數(shù)。不獨吾南蠻三十六峒蒙不朽之恩,下民盡荷無疆之福矣!伏惟尚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