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 給心寧和 一個人的福氣,往往藏在他的情緒里。 拿破侖曾說: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1 管得住嘴 《荀子·榮辱》中說: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滿懷好意的話語,能夠溫暖人心;而惡毒無情的狠話,給人的傷害卻比矛戟刺得還深。 管好自己的情緒,從管住自己的嘴巴開始。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管不住嘴的人,言語把握不住分寸,常常出口傷人。 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敗走華容道,脫險后,他情緒失控,號啕大哭地說: “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奉孝,就是大將郭嘉,曹操認為如果郭嘉還活著,他就不會輸得這么慘。 言外之意,其實是指眼前這群冒死護他脫險的人,沒有一個人比得上郭嘉。 此話一出,那些跟隨他打江山,為他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都寒了心。 曹、孫兩軍在濡須口對峙時,曹操攻而不能破,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他的情緒變得焦慮急躁,脫口說道:“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戰事在前,卻言語夸贊對手,貶低蔑視干將,隨口便罵劉景生的兒子就是豬和狗,還讓人怎么為他賣命謀江山呢? 情緒不穩定時,言語無度,張口既出,傷人卻不自知,這真是曹操的一大弱點。 以曹操雄霸天下的決心和實力,卻沒能統一天下,與他喜怒無常、管不住嘴,致使人心不齊有很大的關系。 《鬼谷子》中有言: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 口是心靈的門戶,決定著人的旦夕禍福,口門常開而無遮攔,必定會招來禍端。 情緒穩定的人,都懂得言語有度,看破不說破。 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自己心里要有分寸;哪些話該直說,哪些話該委婉的說,心里要有底。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收住脾氣,管得住嘴,不亂說,不多說,才能遠離災禍,避免麻煩事影響自己的生活。 2 壓得住火 怒火難消的情緒,像一顆定時炸彈,稍有不慎,就害人害己。 《水滸傳》中,最無奈的情節莫過于“楊志賣刀”。 楊志被高太尉趕出殿帥府后,身上沒錢,不得不將祖傳的寶刀拿到市集上售賣,不料遭到惡霸牛二的百般刁難。 楊志祖傳寶刀有三好:一是砍銅剁鐵,刀口不卷;二是“吹毛得過”;三是“殺人不見血”。 牛二想霸占寶刀,一把揪住楊志:“我偏要你這把刀!” 楊志掙開身子,順手一推,把牛二摔在了地上。 牛二爬起來硬奪楊志手里的刀,嘴里說著:“來呀,是好漢就砍我一刀呀。” 耍起無賴的牛二還出手打了楊志,面對挑釁和嘲諷,楊志忍無可忍,只見寒光一閃,牛二倒在寶刀之下,刀刃上果然滴血未沾。 這是一場讓人唏噓的悲劇,楊志因一時沖動造成命案,葬送了前途。 大丈夫能屈能伸,向愚者低頭并不丟人。 可怕的是情緒失控而釀成大錯,到頭來后悔莫及。 《五代史平話》有云:“火從心上起,怒向膽邊生。” 在極度憤怒時,如果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關鍵時刻,忍一忍,克制一下心火,就能躲過劫難,逢兇化吉。 美國心理協會研究表明,深呼吸和數數,可以有效轉移時間和注意力。 當怒火將要爆發時,可以通過深呼吸從1數到30,延遲情緒的反應,等待理智的恢復,也可以轉移情緒的發泄口,仰天長吼幾聲也無妨。 失控的怒火,不僅損壞自己的形象,還會讓人生陷入絕境。 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人生變得更美好。 3 沉得住氣 《老子》曾說:“氣,乃神也;氣定,則心定,心定則是圓” 一個人情緒穩定了,心態才能平穩;心態平穩了,做事情才能圓滿。 三國時期,蜀魏相爭。 五丈原一戰中,蜀軍遠道而來,糧草運輸不便。 這時諸葛亮疾病纏身,深知戰事久拖不利,急于速戰速決。 司馬懿識破了這一點,任憑蜀軍在陣前叫罵,他只管緊閉營門。 諸葛亮又生一計,他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裙衫,嘲辱司馬懿: “躲在城里不敢應戰,像個女人一樣,算什么好漢!” 魏軍將領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司馬懿也異常憤怒,嘴唇緊閉,怒目直瞪。 但思量片刻,他沉住了氣,下令好好款待使者,并將送來的裙衫穿在身上,笑納了諸葛亮的這份“厚禮”。 結果,蜀魏兩軍對峙百日,直到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不戰而退。 司馬懿一生隱忍,幾經羞辱卻沉得住氣,深謀遠慮,最后絕地反擊,笑到了最后。 聰明的人,都懂得平心定氣,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首先讓自己的內心風平浪靜。 這個世界,浮躁而又喧囂,每個行色匆匆的人,都像行走的火藥桶。 情緒不穩的人,難有成就;而心平氣和的人,往往福澤深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