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進入春天了,柳樹生芽,鳥兒鳴唱,大地正在恢復生機。 四季,又開始了新的輪回。 三毛說: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四季之美,值得你用最美的語言來形容。 小七最喜歡一首小詩《四時》: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短短20個字,卻將四季之美形容得清新而明麗,讀人只感歲月靜好。 ![]()
一到春天,池塘里、田野中、溝壑里,就漲滿了春水。 對于詩人來說,春天最美的,是春水。 許多詩人會表示不同意,在他們看來,春天最美的是盛開的花兒。 葉紹翁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那越出籬欄的紅杏,是春天最美的象征。 而在袁枚筆下,春風才是最珍貴的。 他說: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春風就像那貴客,當大地飄起春風起,繁華就開始了。 可事實上,百花的盛開、春風帶來的繁華,都來自于春水。 ![]() 水是生命之源。 春天來了,冰雪融化,春水四溢流動,滋潤著地底的芽兒,于是有了盛放的百花。 田野中的春水,給鶯鳥提供了生命之源,嘰嘰喳喳中,孕育著蓬勃的生機。 是春水的滋潤,帶來了萬物的欣欣向榮。 我們贊美百花,我們歌頌春風,也別忘了,是春水滋潤著萬物,帶來了春天的欣欣向榮。 ![]()
在四季中,寫夏天的詩詞是最少的。 確實,夏日天氣炎熱,讓人煩躁,不如春天和秋天那般溫和舒適。 可詩人卻見解獨特,他說:夏天的云變幻莫測,如奇峰一樣,千姿百態。 在炎熱難堪的夏天,陶淵明抬頭看云,那云彩變幻莫測,如山峰一般,一會呈一個圖案,一會又變幻成另一個圖案。 白色的云,變幻的形態,真是一場美的發現之旅。
他有一首寫夏天的小詩: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在山中行走的李白,實在是太熱了。 可李白很懶,他連扇子也懶得搖,脫了衣服,解了頭巾,袒露著肩膀,享受著吹來的清風。 那么爽快而瀟灑,夏天的沉悶一掃而光。 心若豁達,在夏天,也能如李白般瀟灑。 豐子愷說:你若愛,生活處處皆可愛。 君不見,在悶熱的夏天,依然有美麗的云可賞,有山間的清風可享。 ![]()
秋天最美的,是明月,相信這一點應該沒有異議。 畢竟,最美的月亮在中秋。 這個季節,天空特別明朗、空氣透明、月光透亮,是月亮最美的時節。 眾所周知,秋天也是思念的季節,它自帶著憂傷的底色。 一葉落而知歲暮,秋葉黃了,葉子落了,歲暮來了,生命逝去,總是有些傷感。 看著月亮,想著團圓,可親人都不在身邊,唯有通過明月寄送相思。 秋月高懸之時,有人歡喜于收獲,有人憂愁于離別,依然不妨礙秋月成為秋日最亮麗的風景。 人間的滋味,本就是歡喜與憂愁的融合。 苦中有甜,甜中有苦,這就是人生。 ![]()
冬天里,最美的當屬雪。 君不見,寫雪的詩句,數不勝數。 可是,在陶淵明或顧愷之看來,冬日里,嚴寒的高嶺上,那棵挺立的孤松,最值得欣賞。 許多人不喜歡冬天,寒冷、荒涼。 如果說寒冷讓人賴以忍受,那百草枯萎,滿目荒涼更令人喪失希望。 世間真理,絕望中通常孕育著希望。 你瞧,那荒涼的山上有一抹綠色,像春天,像希望。 孤獨的松挺立在那里,倔強地綻放著希望。 怨不得詩人愛松樹。 松樹經冬不凋,歲月流轉,四季常青。 面對春的繁盛,它淡然處之;面對冬的嚴寒,他淡泊悠閑。 大音希聲,不用聲張,它就靜靜地立在那里,訴著自己對時光的態度:任時光流轉,我自長青。 面對冬日,更需要松這樣卓絕的精神態度。 ![]() 這是一首詩,更是四幅畫,四幅關于風景的畫。 詩人用淡雅的筆觸,描摹出清新自然的四季。 在他的詩中,四季都是好的,都是美的、可賞的。 你若愛,四季都可愛。 像極了生活。 生活,咸也好,淡也好,樣樣都是好的;能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歡愉的心情觀照出人生的本來面目,這種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輪明月,是何等空靈的境界。 如果你也有如此心境,何愁人生無歡樂呢,何愁歲月不靜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