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沒有喝水欲望 【治病策略】 1、正常的情況下,人應該是有一些要喝水的欲望。 2、一天不喝水都不會口渴,這就是心下有支飲。 3、燥而不渴是寒實。 4、腹瀉不渴為太陰病,腹瀉而渴為少陰病。 5、理中丸證,不渴為寒。其他的病,多有熱而不渴者。陰虛之人,肺燥肝熱,反多不渴。 6、餓而不渴是-->虛熱,虛熱是間歇性的熱,實熱是不停的熱;除上焦虛熱:梔子、黃連、竹茹、黃芩、豆豉。 【辯證診斷】 1、一天不喝水都不會口渴,這就是心下有支飲。 2、燥而不渴是寒實。 3、腹瀉不渴為太陰病,腹瀉而渴為少陰病。 【辯證治則】 1、
2、渴有三病: (1)濕渴者,胸下有水濕,阻隔相火不能下降,火逆傷津,則渴而能飲,飲仍吐出。五苓散。白術止濕家之渴。 (2)燥渴者,肺胃燥熱,大渴能飲不吐出。白虎湯,人參止燥證之渴。 (3)風渴者,肝枯風動傷津,則渴而小便多也。腎氣丸、烏梅丸。 (4)理中丸證,不渴為寒。其他的病,多有熱而不渴者。陰虛之人,肺燥肝熱,反多不渴。 【辯證針灸】 1、肺氣虛:不渴,上氣不及下氣,無力,倦怠,面色蒼白,呼吸短促。 2、針穴位:太淵,肺俞,中府, 強土補氣:足三里,中脘,章門,灸膻中、灸脾俞。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