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便秘 【治病策略】 便秘的位置: 1、堵在大腸:肚臍旁邊的天樞穴有壓痛。 2、堵在小腸:中極、關元有壓痛。 3、堵在盲腸:病人會有一個特殊現象,「右腿弓起方可入眠」,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右腿要弓起來才能睡,因為右腿伸直筋會抽到,要彎起來才比較舒服。 4、堵在十二指腸:中脘、建里處會有壓痛,心煩,胃里難受。 中藥治療: 1、肝病大便不好的用四逆散合用當歸四逆湯,肝區痛得厲害的,加郁金、香附。 2、熱癥的便秘有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3、便秘而痛用厚樸三物湯。 4、寒癥的便秘用大黃附子細辛湯。 5、便秘加支飲胸滿用厚樸大黃湯。 6、便秘加腸間水氣用己椒藶黃丸。 7、便秘如羊矢,用麻子仁丸。 8、便秘加少陽證,用大柴胡湯。 針灸治療: 1、下「支溝」、「照海」、「支溝」、「照海」是通便的,奇穴用 「腸關」,「腸關」不管是大便不通或下利,都可以用。 【辯證診斷】 1、二便之輸送,全由肝木疏泄之氣主之。疏泄太過,則瀉利而便多;疏泄不足,則閉癃而便難也。因熱因寒,皆能病此,隨病治之。(熱則滋潤脾肝,寒則溫暖腎肝。) 2、便堅肺胃者,大便堅若羊矢,數日始一行,此肺胃津液干縮,飲食噎隔,不能順下生津,故大腸干枯而大便結也。(潤胃養中。)如便堅因于寒者,無陽氣宣通,金氣因而結燥也。若熱實可用下藥之便堅,則胃與大腸俱熱矣。 3、人身肝木之氣,疏泄不及,則現無汗、尿少、糞難、腹痛、脅痛、婦人月經來遲等病。疏泄太過,則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人白帶,月經來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氣不足;疏泄太過者,金氣不足也。 4、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現汗多、頭暈、發熱、咳逆、上氣、遺泄、尿多、痿軟等病。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于疏泄;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5、便秘有熱實和寒實之分: (1)熱實--小便黃、躁熱、痛、甚至發狂奔走、脈洪大、舌苔黃(嚴重時干燥的黑)。 (2)寒實--小便淡,不為所苦、脈細小、舌苔白(嚴重時濕潤光亮的黑)。 6、便秘也會引起咳嗽。 7、貧血病人大多數都有便秘。清掉大便飲食一正常,血就補回來了,都無需補血藥。 8、(1)內傷發熱,時熱時止;外感發熱,熱甚不休; (2)內傷惡寒,得暖便解;外感惡寒,雖厚衣烈火不除; (3)內傷惡風,不畏其風,反畏隙風;外感惡風,見風便惡; (4)內傷頭痛,乍痛乍止;外感頭痛,連痛不休,直待表邪傳里方罷; (5)內傷有濕,或不作渴,或心火乘肺,亦作燥渴;外感須二三日外表熱傳里,口方作渴; (6)內傷則熱傷氣,四肢沉困無力,倦怠嗜臥;外感則風傷筋,寒傷骨,一身筋骨疼痛; (7)內傷則短氣不足以息;外感則喘壅氣盛有余; (8)內傷則手心熱;外感則手背熱; (9)地氣通于脾。口者脾之外猴,內傷則懶言惡食,口不知味,小便黃赤,大便或秘或溏;天氣通于肺,鼻者肺之外侯,外感傷寒則鼻塞,傷風則流涕,然能飲食,口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 (10)右氣口脈主里,內傷則氣口大于人迎;左人迎脈主表,外感則人迎大于氣口。 【辯證治則】 1、腎陽不足故飲一溲一。飲一溲一并且容易腹瀉為八味腎氣丸癥,六味地黃丸大部分是足后跟痛,吃桂附八味丸可使腹瀉改善但痔瘡更壞,所以便秘的人不要吃。 2、厚樸三物湯: (1)臍底、臍周堅如龜甲,按而胸內應之,覺嘔惡,噫氣者,即為厚樸三物湯證。 (2)胸腹滿,結實,或痛閉者,或頭痛百藥不效者,或胸腹滿,心下痛,大便不通者,或心下滿痛,吐水者,皆可投本方治之。 3、
4、當歸貝母苦參丸用于妊娠血虛有熱,律虧腸燥之便秘,療效頗佳。 5、手掌腳掌的熱是代表胃氣的地方。如果胃氣太過,手汗腳汗多,有燥矢,承氣湯。 6、寒實便秘: (1)小便淡白,不為便秘所困,甚至一星期不大便也不覺難過,脈細小,舌苔白。 (2)炮附子3錢,細辛2錢,大黃3錢(大黃附子細辛湯)。若是寒比較重實比較少,大黃少一點附子多一點;如果一星期一次,就大黃多一點附子少一點。 (3)上熱下寒的寒秘:知母五錢、干姜三錢、 (大黃三錢)、炮附子三錢、(細辛二錢)。 7、黃疸病發黃、大便便秘:茵陳蒿湯。 8、心下痞鞭: (1)兼「少陽」里實證:胃里面很難過,硬硬的,然后大便稍微不通,沒有結胸那么厲害,就是大柴胡湯。 (2)兼「少陽」里不成實者:就是下利拉很多水出來,這時候靠半夏瀉心湯。這種虛癥的現象常常在食物中毒、誤食不干凈的東西的時候。半夏瀉心湯的時候病人一定有嘔吐、下利兼有腸鳴,所以有嘔吐就是半夏瀉心湯。 9、大便后,頭突然痛一下,是大腸燥屎的濁氣沖上頭,頭會突然痛一下。大便通了,就沒關系了。 10、大黃黃連瀉心湯以心下「痞」,大便秘,上氣為目的;并一切上焦有蓄熱,或口舌生瘡,或逆上而眼目赤者,皆當以大便秘為目的。這時候的用法大黃、黃連煮成湯。 11、大便堅,但是還有大便,只是不太容易,與便秘不同,多為中焦濕。如有身煩痛,術附湯。臨床上這種情況多為大便要等很久才出來,但是并不是干結,也可能是兩、三天一次大便,有大便時并不像便秘一樣困難。同時必有其它身濕的癥狀。 12、腹脹痛或臍下痛、拒按、苔白厚粘膩,為寒實內結,即使會瀉下清稀,當屬于寒實旁流,用大黃附子細辛湯。 13、老人不能大便者,用肉蓯蓉以通大便。夫老人之閉結,乃精血之不足,非邪火之有余也。 14、當歸芍藥散:臍旁、臍上、臍下四周拘攣,按之痛而徹背,或心下悸、或小腹硬痛、或冒而渴、小便不利者,此方正證也。不問男女老幼、不問何病,用此方則病無不愈。 又有其毒深重而瞑眩甚,或腹痛難忍者,或精神郁冒不樂者間而有之,無須憂慮,漸進本方,其病可愈。 此證便秘者,每夜兼服三黃丸(大黃(三錢)黃芩黃連(各一錢五分)上三味,研末為丸)一錢。婦人妊身便閉,必產重,用方可也。 15、婦人兼淤血,動氣甚,大便不通,心志不安者,大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有效。不論男女,凡動氣甚,胸滿便秘,心志不安者,都可用。 16、小便數者,大便當硬:脾約證是以大便秘結,小便頻數為特征,雖未言其小便失禁,但小便異常與大便秘結之關系,由此可見端倪。據報道,遺尿兒童多有便秘史,用麻子仁丸治療有良效。 17、胸滿,心下有支飲,邪氣結實而大便硬,或秘閉,時有心下疼痛,或嘔吐清水者,為厚樸大黃湯證。 18、桂枝湯癥或者感冒并腹滿便秘,厚樸七物湯。嘔吐的加半夏。 19、
20、風濕、關節痛的人便秘不要攻下,病人吃風濕的藥,便秘就去掉了。用桂枝芍藥知母湯。但是如果是吃止痛藥引起的便秘,可以加一些大黃、枳實。如果寒實,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21、(1)大便溏,如果有少陽證,還是用小柴胡湯。 (2)大便不規則:當歸四逆湯。 22、便秘不管原因為何,就算有寄生蟲或大腸癌等其他原因,治療便秘一定要問病人小便。 23、熱實便秘: (1)小便黃有泡沫就是熱實,苔黃(干),小便(深)黃。小便有泡沫,我們要注意腎臟。熱實的脈洪大。 (2)堵在胃的底部,朝食暮吐,惡心,大黃甘草湯。 (3)堵在十二脂腸,下脘、建里壓痛,調胃承氣湯。 (4)堵在小腸,關元壓痛,腹脹滿,排氣多、臭,小承氣湯。喝小承氣湯之后放屁連連,就是大承氣湯。 (5)堵在大腸,天樞壓痛,無排氣,大承氣湯。 (6)堵在大腸頭,右腹隱隱作痛,薏苡附子敗醬散。 (7)堵在盲腸,病人會有一個特殊現象,右腿弓起方可入眠,右腿伸直筋會抽到,要彎起來才比較舒服,大黃牡丹皮湯。破掉變成腹膜炎,膽囊破掉,用當歸赤豆散。 (8)大便如羊屎,脾約,麻子仁丸。 (9)柴胡癥便秘:惡心兼便秘,大柴胡湯、大柴胡加芒硝湯(沒有排氣)。 (10)便秘很痛:厚樸三物湯。 (11)堵在肝臟下面,右天樞壓痛,排氣多,腸鳴,己椒藶黃丸,芒硝沖服。 24、臨床上治肝病大便不好的,四逆散合用當歸芍藥散,肝區痛的厲害的,加郁金、香附子。 25、年老氣衰、津液枯竭的人便秘可以用西醫的甘油腚緩解。 26、黃疸病全身發黃,小便沒有。茵陳五苓散。 27、大便色黑而硬便秘,但易解亦是淤血之癥,抵當湯。 28、常常看到老年人大便像羊大便一樣,一顆一顆的,肉蓯蓉是補腎,是男 人壯精的藥,把精力壯起來,體能恢復、腸胃蠕動功能恢復,自然而然把大便排出來。年齡大的人身體很虛,沒有體力承受承氣湯的威力,所以緊急時可用豬膽汁導法和蜜煎導法,從肛門把大便清出來。 29、(1)大腸不通,口渴而小便黃者,陽明之燥結也。宜加味承氣湯。 (2)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氣凝結也。宜加味理中湯。 (3)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經寒濕氣也。宜加味胄苓湯。 (4)大便溏瀉,其色濁垢膠膩者,腸中之濕熱也。宜清熱滌腸湯。 (5)大便溏瀉,必在五更時分者,腎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6)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熱而暴注也。宜瀉肺止利湯。 (7)便瀉赤白,下部逼脹難通者,濕熱郁為痢也。宜加減芍藥湯。 (8)便痢純赤,或見口渴溺赤者,熱結在血分也。宜地榆白頭湯。 (9)下痢純白,但見里急下重者,熱郁在氣分也。宜膏芩清痢散。 (10)下痢禁口,其人飲食不納者,邪熱傷中氣也。宜人參開禁湯。 (11)大便久痢,諸藥不能禁止者,寒熱之錯雜也。宜姜連四神丸。 30、便秘一般多屬熱證,但也有屬于寒證者。臨證時,如見腹脹、便秘,遇冷加重者,是屬寒證,可用人參湯溫陽散寒。陽氣得溫,寒邪得散,大便自調。 31、升結腸的便秘(右側腹痛),因為運動方向與地心引力是相反的,所以大部分都由陽虛、推動無力所致,大黃附子細辛湯。如果沒有疼痛,可以把細辛改為人參。 32、右脅下痛的便秘,是升結腸到了結腸肝曲,屬肝的本經而兼腑,大柴胡湯。 33、大腸癰屬熱證雖多,但也有虛寒相結于大腸者。癥見下腹疼痛,時間較長,纏綿不愈,大便閉塞者,吳茱萸湯以溫散寒邪。本方雖屬陽明胃之方劑,但胃腸之氣相通本為一家,大腸也屬陽明。今大腸寒結,故用本方。 34、便秘沒有其它任何癥狀,不為所苦,是小建中湯及建中湯類,或者人參湯等。 35、老人小便次數多而大便堅硬的便秘,即為麻子仁丸證,氣血兩虛的老人便秘,也是麻子仁丸。 36、麻子仁丸是燥而實,沒有津液,承氣湯是熱而實。 37、小兒便秘,大便如羊屎一粒一粒的,麻子仁丸。 【辯證比較】 1、譫語:就是胡說八道,屬實證。譫語有以下的癥狀: (1)臥榻側,如見鬼:就是床旁邊看到有鬼,別的地方都看不到。 (2)驟見刀兵水火:有人拿刀要殺他。 (3)途遇蛇虎:走在路上,忽然不要走過去,說有老虎。 (4)似夢似醉:看起來好像清醒,又好像在作夢。 (5)驚呼號叫。 這幾種現象中醫統稱「譫語」,所以「譫語」不只是胡說八道。實證譫語,小便黃、便秘,大承氣湯癥。 鄭聲:講話反復重復,陽明的虛證,腸里面虛掉了,空無一物,在極虛的時候病人會有鄭聲: (1)忽在通沖:忽然感覺人在馬路上。 (2)忽浮大海:忽然感覺前面荒涼一片。 (3)恍惚變遷:一直在交待事情。 (4)欲回不得:可以感覺病人想跟你溝通,但是病人都沒有辦法回神。 (5)口中呶呶不休:不是嘮叨不休,是一直一直在講話,又講不清楚自己在講什么。虛癥,獨語不休,小便白,里虛兼表癥,防己地黃湯癥攻補兼顧。 2、結胸,兼: (1)陽明里實者,結胸兼有大便堵到的現象,一定是大陷胸湯; (2)大便還是通的就是小陷胸湯。 3、身黃,脈沉結,少腹鞭: (1)小便不利,沒有瘀血,用茵陳蒿湯,去膀胱的熱。膀胱里面如果太熱,膽汁分泌就太熱,病人會身黃; (2)小便利,病人發狂,如果小便很黃、便秘,大承氣湯,否則就是瘀血,抵當湯。 4、(1)小承氣湯:大黃四兩(酒洗)?厚樸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小腸便秘。 (2)厚樸大黃湯:厚樸一尺(重用厚樸) 大黃六兩 枳實四枚,胸滿支飲,因為小腸不通.。 (3)厚樸三物湯:厚樸八兩 大黃四兩 枳實五枚,小腸便秘加疼痛。 5、(1)由疫邪而來者,即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口苦,舌苔薄白,耳少聾,脈弦數者,與小柴胡湯; (2)往來寒熱,口干,舌苔白厚或微黃,間有譫語,心下痞,便秘,脈洪實,或沉實或弦數者,與大柴胡湯。 6、不能食、不大便,至五六日以上頗能食者,為淤熱在里,消谷善饑,不屬大承氣湯證,為抵抵當湯證。 7、
8、厚樸大黃湯與小承氣湯藥味相同,僅只分量有差耳: (1)厚樸大黃湯以厚樸為君,枳實為臣,佐以大黃,故以治胸滿為主,不主疏滌。 (2)小承氣湯以大黃為君,枳實為臣,厚樸為佐,故其以治大便硬或大便不通為主。腹證則見腹微滿,心下硬。 9、(1)上焦寒實:三物小白散 (2)中焦寒實:甘草干姜湯 (3)下焦寒實:大黃附子細辛湯 10、宿食病證方治表
11、桂枝加芍藥大黃湯是在桂枝加芍藥湯的基礎上加大黃而成。用于與桂枝加芍藥湯證相似,但便秘傾向較重者。該方中大黃的量,多數情況下可用0.5~1.0克左右。即使大黃的量小,但若對證的話,大便也會變得通暢。若服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后出現劇烈腹痛和腹瀉,則不是該方的適應證。 12、麻杏石甘湯的癥狀有時可能是大承氣湯的誤診。一定要問別人的大便情況。病人燥屎堵在大腸時,肺與大腸相表里,也會有喘滿的現象。 13、都有口燥渴、潮熱、便秘好幾天: (1)大承氣湯(大黃芒硝枳實厚樸):天樞穴壓痛(兩側),是大便堵塞。 (2)大陷胸湯(大黃芒硝甘遂):心下到小腹(中間)痛、不能碰,是痰、水、熱堵塞,同時又有便秘。 【辯證針灸】 1、下利時,針天樞灸天樞;便秘時也可以針天樞。所以中醫是一個平衡的狀態,慢了天樞讓你加快,太快了,天樞讓你慢一點,他會有調節的作用。 2、支溝、照海是通便的,奇穴用腸關。腸關不管是大便不通或下利,都可以用。一般來說大約下針后,三到四個小時,大便就出來了。 【經典回顧】 1、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2、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干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3、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4、陽明病,潮熱,大便已鞭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鞭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鞭,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 5、傷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6、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虛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里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7、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8、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9、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10、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鞭,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五六日,與小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11、病人無表里證,脈浮數者,雖發熱六七日至七八日,勿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 12、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3、產后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里,結在膀肽也。 14、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15、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發汗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利小便已,胃中燥實,大便難是也。 16、問曰:何緣轉陽明病?答曰:太陽少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小便利與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17、二陽并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18、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便秘(大便燥結、排便難或幾天無大便):用煮熟的香蕉一碗,去皮后加入蜂蜜5錢吃下,一日一次,一次見效,3日可愈。忌田螺、洋蔥。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