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前敘 第五名:北島羅托魯瓦紅樹林,Whakarewarewa的紅杉。 說明:紅樹林去的游客實在太多,所以沒辦法阻止它的知名度,實際上這些樹木年齡很短,是20世紀初從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引種過來的,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在新西蘭的生長速度大大超過了原產地加州,很多樹木在百年間就超過了70米,森林中最高的紅杉已經超過75米。如果晚上去紅樹林就可以走樹間索道,如果白天去,免不了被介紹一棵七仙女樹,這棵倒伏的紅杉不甘墮落,重新又垂直長出了七棵大小不一的枝丫,原有的樹干成了基座,奇在造型。 第四名:瓦納卡的“寂寞柳樹”,位于瓦納卡湖的Glendhu Bay。 說明:這棵尋常柳樹因為婀娜的姿態被一位日本婚紗攝影師頻繁使用,因此成為新西蘭出鏡率最高的樹木,概念上類似早年間中國著名的黃山“迎客松”吧。不過最近有點流年不順,2020初,一根主要的枝叉被人砍了下來,成了“獨臂楊過”,無妄之災前的姿態非常美好,像在做一次優雅的迎接,慵懶而華貴,被砍之后如同脊椎不好或者膽囊疼的哥們兒,站不直的樣子只能說讓人心酸而又無奈,多喝牛奶補補鈣吧! 第三名:雷恩戈爾角底下的一棵波胡圖卡瓦樹,據說已經有800年的歷史。 波胡圖卡瓦樹, pōhutukawa,花色純紅,葉色郁綠,恰好與西方圣誕節的紅綠顏色一致,而且花期也正好在新西蘭的夏天,就是北半球圣誕節期間,所以又被稱為新西蘭的“圣誕樹”。 說明:這棵樹之有名在于傳統,毛利人的文化中所有的逝者靈魂都會飄蕩至此,找到這棵大樹,然后通過樹根繼續往北漂,抵達遙遠到看不見的三王島,從那里回首最后一次看一眼人世,然后魂歸故里,就是他們傳說中的哈瓦基(Hawaiki). 第二名:北島霍比特村的一棵“假樹” 說明:同樣是由于電影《指環王》效應,位于瑪塔瑪塔附近的霍比特人村每年要接待80萬以上的游客(曾經),作為電影中夏爾的原型地,小巧而別致并不足以讓大導演彼得杰克遜滿意,劇組居然專門訂制了一個巨大的假樹,特別假,每一片葉子都是假的,為了假到逼真,還有巨大的維護量,比伺候一棵珍稀物種的樹木還要麻煩,進到園子里就有人爭著搶著告訴你,說那棵樹是假的,你看多真!生怕你不知道這昂貴的成本就攤薄不回來似的。 第一名:奧克蘭的一樹山上根本就沒有的一棵樹(一棵虛無的樹或者叫曾經存在過的樹,樹的Ghost ) 說明:理論上既然叫做一樹山,至少在某個地方就應該有一棵叫做樹的植物,這座名叫芒格基基的小山頭原本是有一棵樹的,那是桃拓羅漢松(tōtara),一棵對當地部落有重要意義的樹,酋長rangatira在兒子出生時種的,結果被一個歐洲人給砍了做柴禾(動機簡單),然后重新種植了一棵蒙特利爾松,這棵不符合毛利文化的外來樹種讓毛利族裔的人不滿了很長時間,1994年,這棵樹遭到了人為電鋸的襲擊,為了保證安全,政府在2001年徹底將損壞的松樹用直升機薅走了,于是一樹山就成為了奧克蘭最名不副實的景點:一座沒有樹的山丘!為了不讓事情更加尷尬,前兩年重新在方尖碑前頭又補種了樹木并用圍欄圍護了起來,嗯,只能說祝它好運吧!這混亂的歷史! 說完第一名,還有第零名,既然前頭既有假樹又有樹的靈魂,那也就不妨礙出現壓根兒就不存在的樹木,這是個毛利傳說,在創世之初,天父和地母緊緊抱在一起,生了許多孩子都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據說連樹木都是匍匐生長的。大家希望擺脫這種暗戚戚密不透風的狀態,可試了許多辦法都無法讓父母分開,最后還是森林之神,就是上期說的Tane Mahuta肩抵帕帕(大地),足蹬朗伊(天空),經過漫長的奮戰終于使朗伊升上了高空,與帕帕完全分離開來,剛被分開時天降大雨,那是朗伊在痛哭,為了避免大家被淹沒,大家決定將帕帕翻個身,以免天天見面淚雨滂沱,被翻轉之后朗伊眼淚就沒那么多了,只是時而哭泣,清晨草葉上的露珠就是朗伊眼淚凝成。到這里還沒樹什么事兒呢——有人說做這件偉業時,Tane就是以大樹作為柱子支住了費勁撐開的天地,有人說是貝殼杉,也有人說是卷心菜樹,又叫白菜樹(Cabbage Tree),在毛利傳統里,卷心菜樹代表獨立、堅忍和孤獨,所以如果必須要選一棵樹的話,一棵卷心菜樹是天舒比較樂于接受的,這種新西蘭特有的棕櫚既能為鳥類(甚至人類)提供食物又能入藥,根莖還能釀造啤酒,(雖然特別難喝),真是一棵上佳之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