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三星堆文明的藝術化表達,還是《富春山居圖》的現代化呈現,當這兩個選題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所有人都為之感到興奮。 “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我們團隊這些年一直堅持的方向。從國家級電視思政課《開學第一課》,到連續舉辦五季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我們始終堅持以弘揚傳統文化、傳遞主流價值作為宗旨。 也因為這些年的積累,讓我們在文化審美、思想表達、技術創新等各個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 結合總臺強調的“思想 藝術 技術”這一創新思路,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不停地頭腦風暴,完善節目方案。節目錄完,我們的導演開玩笑說:“自己都快成半個專家了,三星堆的文物,富春江的詩詞,如數家珍。” ![]() 從左到右 導演和雨辰 剪輯總監夏天 視覺總監陳洪達 《金面》是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結合三星堆文明衍生出來的一個以“愛情”為基調的創意作品。節目采用電影化拍攝,由電影導演俞白眉編劇,楊麗萍擔任編舞。通過這個作品,我們希望給觀眾傳達的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即使跨越數千年,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美的執著,對于愛的追求,依然沒有改變,甚至更加強烈。 ![]() 創意音舞詩畫節目《憶江南》則是以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為核心打造的文藝作品。在春晚的舞臺上,再次實現《富春山居圖》的合璧,我們想以一種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詮釋“兩岸的文化是一體的”。 ![]() ![]() 從《金面》中古蜀世界的搭建,到《憶江南》中的千古不變的山水長卷,節目到底應該呈現給觀眾的是什么樣的場景設定?為此我們與文化歷史專家進行了深度的了解和溝通,并搜集整理了大量資料。 左右滑動觀察《金面》前期設定及手繪稿 ![]() ![]() ![]() ![]() ![]() ![]() ![]() 以做學術的態度來對待節目,保持這種創作習慣是為了讓作品經得起大眾和時間的檢驗。古蜀地并非今天的我們所能見到,也沒有任何影像記載,我們反復推演,才設定出這個高于想象但又不脫離想象的場景。 而《憶江南》源自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我們更是不敢對其原有的文化高度帶來一點“損壞”。在保留原畫意境的同時,如果名畫能夠“動”起來,畫里的人物能夠“活”起來就好了。所以我們想到用三維動畫的形式來表現。從電視表達手段來說,如果畫中人物呈現過多,是很難做好的,《富春山居圖》里正好有8個人物,特別合適。 ![]() 我們很快找來了《富春山居圖》高清版。近7米的水墨長卷掛在墻上,大家拿著放大鏡,一寸一寸細細看,一邊觀察,一邊琢磨,這些人是什么身份?具體處在怎樣的環境?穿的戴的都是什么?在做什么動作?這幅畫從右至左觀之,第一個出現的是行者,就是馮遠征老師飾演的人物,第二個出現的是丁志誠老師飾演的樵夫,接下來出現的就是漁父……每個人物完全按照畫的順序一一亮相。 ![]() 這不同于舞臺表演,也不同于電影表演,畫中的人物如何讓觀眾相信他們就生活在其中?如何讓畫里的人物與每個人的想象達成共鳴,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八位藝術家和歌手,雖然每人只有幾句臺詞、幾句歌詞,但每個人都留出了一天時間進行拍攝,反復推演尋找狀態,才有最終所呈現出的效果,這是對舞臺與作品的敬畏之心。 在《憶江南》的特效創作中,我們特意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五位國畫藝術家將《富春山居圖》拆解出近200個國畫元素,經過掃描、建模與還原,組成這幅三維立體畫卷。山水濃淡重疊、樹石疏密錯落,古今輝映、美輪美奐。色彩處理與渲染上也極力向國畫靠攏,大屏背景最終被設定為淺絳色。不僅如此,中央美術學院范迪安院長還創造性地提出,將字幕和演員名字用印的方式呈現,詩、書、畫、印相結合,正是中國畫獨具特色之美。 ![]() 視覺總監陳洪達與中央美術學院國畫藝術家討論 ![]() 《金面》和《憶江南》的創作打破了常規化的電視節目制作模式,通過影視化全流程制作,結合CG特效+光學動態捕捉技術等,讓節目成為極具藝術質感的作品。做節目就像是做實驗,大膽創新能否滿足觀眾的口味,對于導演組說,這是一次艱難的挑戰。 ![]() ![]() 這兩個節目采用的都是電影化拍攝,雖然用電影設備進行舞臺化拍攝并不稀奇,但是如何做到針對性的創作應用,是一直以來導演組和拍攝團隊不斷探討的問題。 ![]() 當節目決定采用CG與藍key拍攝后,便對影像進行了測試與篩選,在攝影機的選擇上使用ARRI系列匹配電影定焦鏡頭,燈具上使用ARRI電影燈,特種設備用到了伸縮臂與如影穩定器等。 ![]() 對于特效制作來說,還有一個難關就是運鏡設計。對于景別與角度的控制去實現后期環境匹配對我們來說并非難事,主要難度在于運用呼吸鏡頭來表達情緒。在后期合成中除了全片的跟蹤,更難的在于背景運動與鏡頭運動之間的匹配,需要更為了解鏡頭的焦段與景深關系,還要清楚光孔的設定與所有參數來準確地匹配好空間關系,從而達到更為接近真實的效果。 ![]() 從策劃、拍攝、制作,到最后播出,每個項目歷時近兩個月時間,雖然有疲憊、有忐忑,但我們始終滿腔熱血,帶著一種最純粹的理想主義去進行創作。時代的潮流瞬息萬變,但經典文化的“共同情感”從未改變。節目播出后,當我們和全國觀眾的審美產生一種共鳴時,那種幸福和感動難以言喻。 《金面》和《憶江南》是春晚舞臺上的一次創新嘗試,這個“首次呈現”是導演組與眾多一流創作團隊共同智慧和心血的結晶。我們希望通過用“思想 藝術 技術”的融合傳播,綻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魅力。 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年輕化語態和融合創新方向,讓經典“活”起來,讓高品位、高質量、正能量的文化節目更多綻放在電視熒屏。 ![]() (作者:田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 副總導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