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材料一:為吸引人才實現經流發展的“彎道超越”,自2017年開始,由新一線城市發起的“人才爭奪戰”席卷全國,各地競相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每年畢業季,高校畢業生的跨區域流動備受關注。
材料二 2021年5月27日,黑龍江省發布了全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與 2010年六普數據相比,黑龍江常住人口減少646 39萬,省會哈爾濱減少63萬,外流人口中高校畢業生比重明顯高于流入人口。
請根據材料及圖回答1~3題。
A.武漢與一線城市相比,生活成本髙,城市性價比高,城市競爭力強D.武漢在人才政策上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2.2018年“一流大學”畢業生在不同等級城市間的流動特點是D.一線城市冋低等級城市流動比例隨城市等級降低而增加【解析】1.通常城市等級越高,生活成本也越高,經濟也越發達,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也越多,故 A.B.C 錯誤。3.B.D 選項明顯錯誤;題中人才流失主要是畢業學生,而畢業學生需要找工作,所以 A 錯 C對。下圖示意我國太行山某谷地的山風。據此完成4~5題。
【解析】4.該山谷此時吹山風,應為夜晚,由于山坡降溫快,因此冷空氣循著山坡下沉至谷地,而谷底的暖空氣被迫上升,形成谷地夜雨的概率較大。5. 山谷風.海陸風.城市風都是由于下墊面性質差異導致受熱不均,進而引發熱力環流產生的局地風,空間尺度較小,且易受較大尺度氣流的影響;熱島效應屬于城市風,溫室效應主要使大氣增溫;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的一種形式。所以 B.C.D C錯 A對。
“鋒前增溫”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在冷氣團到來之前,處在冷鋒前部的區域被暖濕氣流控制,隨著冷鋒逼近,冷氣團把原來占主導地位的暖氣團迅速擠壓到狹窄區域聚集增溫。2020年1月某日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鋒前增溫”現象。下圖示意我國局部地區該日8:00的近地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據此完成6~7題。
【解析】6.由材料可知“鋒前增溫”是隨著冷鋒逼近,暖氣團被迅速擠壓到狹窄區域聚集增溫。“鋒前增溫”的“鋒”指的是冷鋒,應出現在圖示低壓中心左側的槽線處,由圖可知應該出現在我國江西中部.浙江西北部等地。7. “鋒前增溫”是冷鋒過境前,由于冷氣團勢力較強將暖氣團迅速擠壓到狹窄區域而聚集增溫。毛里求斯島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與非洲大陸相距2 200 km。島上熔巖廣布,地勢起伏較大。全年分涼.熱兩季,東南部降水較多,西北部較少。毛里求斯憑借獨特的文化.適宜的氣候和美不勝收的海景成為印度洋上理想的婚禮旅游目的地。讀圖完成8~9題。
【解析】8.依據圖中信息,可以看出城鎮大多沿交通干線分布,城鎮分布不均,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圖中有河谷地帶.海岸線,但并不能反映當地聚落分布的總體特征;湖泊大多位于地勢相對較高.離海岸較遠的地方,聚落較少。9.該地位于南半球南回歸線以北地區,受信風帶與副熱帶高壓的交替控制,12月~次年2月,該地正值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向南移動,信風影響最為明顯,風力較大,降水較多;此時雖為夏季,但受海洋影響,無高溫酷暑現象。堪察加半島處于亞歐大陸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是環太平洋“火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200多座第四紀火山。位于堪察加半島中北部的克柳切夫火山,是全球巖漿產率最大的火山之一(55百萬噸/年)。下圖示意堪察加半島及其周邊地區。據此完成10~11題。
【解析】10.堪察加半島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邊界(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巖漿沿地殼裂隙噴出形成火山。11.堪察加半島多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巖,存在氣孔構造。下圖為我國陜北中北部黃土高原丘陵區地形.植被群落垂直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13題。
【解析】12.由題干材料可知,該區域位于我國陜北中北部,距海遠,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且溝壑廣泛發育,地表破碎。13.讀圖可知,百里香和香茅草都分布在坡度較大的溝坡上,可以推斷其生長習性是怕澇,要求排水條件良好,對降水條件要求不高。圖中位于黃土高原丘陵地區的溝坡,土層淺薄,土壤肥力較低;該區域位于暖溫帶地區,且香茅草分布的海拔較低,說明其性喜溫暖。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創造性地將低洼地改造成島狀耕地,具有獨特的水土利用方式,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據此結合垛田農業示意圖,完成14~16題。
16.從環境.經濟效益的角度看,垛田農業最適宜發展【解析】14.由圖可知,當地種植業與水產業之間互生互養,形成良性的生態系統。15.由圖文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的不穩定性及地勢低洼,導致本區旱澇災害較多,而本區形成的垛田與河塘有利于防洪和抗旱。16.從環境.經濟效益的角度看,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既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又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二.非選擇題:共 52 分。第 17~18 題為必考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 19~20 題為選考題, 考生根據要求作答。茶樹喜溫.喜濕.喜弱光。藏地素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的說法。地處西藏林芝帀的易貢茶場(見下圖),海拔1900 - 2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機茶葉產地。茶場依偎在易貢湖旁,終年云霧繚繞,茶葉品質遠高于其他地區茶葉。近年來,廣東省對口支援易貢茶場, 引入“企業+基地+茶農”.“茶+旅”等發展模式,易貢茶場的發展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現如今,“易貢香”飄香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
(1)簡述易頁茶場茶葉品質遠高于其他地區茶葉的氣候條件。(8分)(2)說明廣東省對口支援易貢茶場,能夠提供強有力支持的原因。(8分)(3)分析易貢茶場的發展對該地的積極影響。(6分)【答案】(1)與其他地區茶樹種植相比,易貢茶場:①有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雅魯藏布大峽谷到達,因而空氣濕度較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強,光照適宜, 滿足茶樹喜濕.喜弱光的生長習性(2 分);②緯度較低,海拔較高,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溫相對溫涼,適于茶樹生長(2 分);③位于海拔較高的山地,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諸如茶多酚等有機物質的積累(2 分);④該地河流與湖泊常年受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氣溫與水溫較溫涼,茶樹生長周期長,芽葉幼嫩,同時有利于有機物質的積累(2 分)。(2)①廣東省茶樹種植歷史悠久,發展與管理經驗豐富(2 分);②廣東省經濟發展水平高,能夠提供資金.設備等的支持(2 分);③廣東省教育科研成果顯著,能夠提供技術與人才等的支持(2 分);④符合國家“東西部協作”、“西部大開發”及促進民族團結與振興的國家戰略機制(2 分) 。(3)①當地飲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佳,品種豐富,更好地滿足當地對茶葉的需求(2 分);②為該地人們提供就業,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2 分);③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升級,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國內外知名度,從而打開市場,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2 分)。【解析】(1)由題中“茶樹喜溫.喜濕.喜弱光。”尋找該地匹配的自然條件。喜溫,緯度低;喜濕,降水多,地形復雜,多霧;喜弱光,該地植被茂盛,且多霧;農產品品質好,通常考慮晝夜溫差大,利于有機物積累。(2)分析廣東省能夠提供強有力支持的原因,通常從資金.技術.管理經驗.設備.市場政策等 角度考慮。(3)該題考查農業發展對環境的積極影響,故主要從經濟影響與社會影響的角度分析。天門山古稱蕎梁山,是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山,北距城區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天門山隆起開始于燕山運動,再經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山體劇烈抬升千米以上,斷層節理發育。山頂相對平坦,保存著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有著很多極 為珍貴和獨特的植物品種,森林覆蓋率達90%。其間古樹參天,藤蔓纏繞,青苔遍布,石筍.石芽舉步皆是,處處如天成的盆景,被人譽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園和天界仙境。天門洞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位于海拔1260米處,南北對開,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氣勢磅礴。(下圖為天門山示意圖)

(2)分析天門山盤山公路修建難度大的原因。(6分)(3)結合材料,說明天門山景區內交通規劃的合理性。(8分)【答案】(1)①曾經是海洋環境,沉積深厚的石灰巖層(2 分);②地殼數次抬升后形成山地, 此地氣候溫暖濕潤,巖石容易被溶蝕,抬升過程中內部巖石崩塌形成洞穴(2 分);③隨著地殼進一步抬升,溶洞抬高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巖石被斷裂節理控制,崩塌出露,殘留溶洞切面形成了穿洞狀(2 分)。(2)①穿越崇山峻嶺,落差大,坡度陡,施工難度大(2 分);②線路較長,工程量大, 投資成本高(2 分);③地質條件復雜,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2 分);④海拔高, 氣象多變,夏季多雨,冬季低溫冰凍,嚴重影響工期和施工(2 分)。(3)①距離張家界市區較近,方便游客進出景區;②設置兩條線路,兩種上下山模式,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③道路連接主要景點,方便游客游覽;④線路呈環狀,方便游客游覽且避免擁堵;⑤線路連接扶梯等服務設施,節省時間,提高游覽體驗。(答對4點即可)【解析】(1)由“溶洞”可知,該地為石灰巖,故先答石灰巖的形成,然后答溶洞的形成。(2)該題考查修建設施難度大的原因,主要從自然原因角度考慮。主要從地形.氣候.河流以及特殊地貌等角度進行分析。(3)交通規劃的合理性,主要從交通線路的組合以及長短,溝通的地點等進行分析。三.選考題:共10分。請考生從2道選考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根據海岸線自然狀態與否,可以分為自然岸線和人工岸線兩大類。目前我國的海岸線出現了一個大趨勢,整體海岸線在背陸向海推進,主要是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進行。目前中國最常見的填海造陸方式是順岸填海(用與海岸平行的堤壩攔海,然后利用潮流帶進的泥沙淤積造就陸地,因這種填每所生成的土地順著海岸向每推進而得名),使得中國國土面積在增加,這不僅僅表現在外海海岸的向海增長,還表現在對內海海岸的向海增長。
據材料冋答,海岸線的變化帶來哪些亟需我們重視和解決的海洋生態問題。
【答案】海岸周邊生物多樣性減少(2 分);海岸生態系統紊亂(2 分) ;天然港灣被破壞,灣區效益減弱(2 分);順岸填海面積有限,花費時間較長(2 分);無法適應未來高噸位的巨輪時代等(2 分)。【解析】主要分析對洋流.生物多樣性.交通等的影響。新疆博斯騰湖流域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菱鎂礦.鐵.煤.大理巖.石灰砂巖.食鹽.芒硝.泥炭等。流域內綠洲近年來從沿海城市引入了建材.冶金等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綠洲內人口較為密集,城鎮周邊有農田和交通主干道。當地某研究團隊通過采樣研究發現:綠洲農田土壤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威脅。下圖示意博斯騰湖流域。
指出該區域綠洲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來源,并針對重金屬污染提出可行性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