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來,新能源車板塊遭遇了快速、深度調整。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行業ETF(515030)最高2.7元、最低跌破2元,行業龍頭寧德時代最高692元、最低485元,最大回撤幅度都接近30%。 好在,本周終于開始反彈,而且幅度不小,從階段性低點開始計算漲幅均有10%。 波動大是因為估值高。去年三季度的時候我曾說過,如果從長期布局角度,沒有一輪中級調整新能源車可以不用看了。現在,最大30%左右的跌幅剛好可以夠上“中級調整”的門檻,我請研究員對有關動態情況進行了跟蹤更新。 一、前期殺跌原因 高估值、高預期的背景下,資金慢慢開始出現各種擔心。 第一,擔心原材料漲價和補貼退坡會影響到車企成本。如果車企受不了,需要通過漲價賣車來緩解成本壓力,那么買新能源車的人可能會減少。 第二,擔心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比較高,后面很難再快速提升。而新能源車銷量增速一旦下滑,搞不好會迎來業績和估值雙殺。 第三,基于其他的擔心。市場大環境不怎么好,讓人顧慮的東西變多。比如,擔心經濟不景氣、擔心美聯儲加息、擔心公募基金贖回、擔心美國把新能源也列入“清單”等。 二、相關情況分析 第一,關于成本提升。前不久有關部門開會討論,2022年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盡早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的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這意味著,優惠政策可能會繼續延長。 而且,即使補貼退坡,影響車價普遍在3000-5000元左右,對于10萬元以上車型來說,這個價格變動相對還是比較輕微的。 第二,關于滲透率和銷量增速。2021年,中國和歐洲汽車電動化滲透率都沒到20%。在滲透率達到50%之前,可能暫時還不需要擔心增速放緩。另外,很多智能化零部件的滲透率才不到5%,這一塊的空間巨大。 銷量方面,2021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350萬輛左右,金融機構和乘聯會預計2022年的數字是550萬輛,全年行業增速將會接近60%。這是一個很夸張的增速,相信沒有幾個行業能夠超過這個數字。 另外,如果復盤汽車新技術普及的歷史規律,會發現新技術滲透率曲線一般是J型,一旦開始滲透,將會保持很高增速,直到飽和。 第三,其他方面的擔心,有些屬于情緒面的問題,就沒那么容易分析了。一般來說,是一個負反饋:股價越跌,越擔心,等股價漲了,情緒慢慢會回來。 這種擔心確實會給股價短中期帶來困擾,但如果放眼長期,是可以看得淡一點的。 三、對未來的觀點 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新能源車的高增長,到底可以匹配什么樣的高估值。對于一個景氣度非常高的行業來說,要想有便宜價格是很難的,可以多想一下,給多少溢價比較合適。 2021年11月,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龍頭公司的PEG(估值/增速)都達到了1.5以上。這時候,哪怕高增速能夠維持,從投資角度的性價比也不算高。 板塊整體回調30%以后,大部分龍頭對應2022年的PE估值慢慢回落到30-40倍,PEG開始接近和跌破1。這樣看的話,確實已經不算貴了。實際上,對于40%以上的高增速而言,這個PEG數字已經比較低。 但2022年會有和2021年不一樣的地方。 2021年是下游需求大超預期,行業各環節各企業都忙得不行,整個產業鏈都很賺錢。2022年,情況開始分化。如果說,新能源車去年是買電動化,那么,今年可能應該更重視智能化。具體來看,可以更加關注智能化做得好的車企,以及產品受益于智能化的軟硬件廠商。 整車廠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長城和比亞迪。一方面,兩家的車型都非常熱銷。長城有歐拉、哈弗、大狗、WEY、坦克、機甲龍;比亞迪有漢、秦、宋、唐、元、海豚。這些車大部分都賣10-20萬元,這是蛋糕最大的一塊市場。另一方面,兩家的智能化都讓人期待。長城智能化比較領先,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相關榜單排名第一;比亞迪智能化稍有落后,但已經投入近2000人去做智能化方面研究,有望取得重大進步和突破。 軟件廠商公認的龍頭有兩家:中科創達和德賽西威。中科創達做智能操作系統,德賽西威剛開始滲透率會提升非常快,但長期可能還是賺辛苦錢。 硬件廠商涉及很多(因為汽車零部件成千上萬)。智能底盤、微電機、AR-HUD、扁線電機、一體化鑄件、圖像傳感器、高壓連接器等,涉及的相關龍頭公司有韋爾、拓普、華域、中鼎、福耀、伯特利等。 當然,電動化相關環節也不是完全放棄。前兩年大漲的動力電池、電池材料、鋰電設備、鋰礦資源等,如果能夠跌到合理估值,也是值得關注的。龍頭有寧德、億緯、恩捷、先導、贛鋒等。 最后,新能源車產業鏈是一條十年黃金賽道,這個觀點依然不變。但全球市場競爭對國內相關上市公司帶來的沖擊和壓力,也不容忽視。 過去兩年,我國新能源車產業鏈大爆發,疊加新冠疫情導致不少海外工廠停工停產,使得國內廠商蓬勃向上,海外廠商一臉懵逼。而往后看,海外廠商不會再坐以待斃,各種動作都開始出現,包括LG上市、海外新勢力車企崛起、各地政府都支持建立本土電池環節廠商等。 如果再考慮到各大地區“去中國化”思想,一旦全球產業鏈都進入成熟階段,競爭加劇,國內廠商出口就會面臨一定阻礙。 對此,可以略微壓一壓預期來應對。如果后面新能源車ETF能圍繞前幾天的相對低點,形成一個震蕩中樞,那么可以看作長期布局的區間和機會。 市場總體趨勢評分:4.8分,偏空行情。評分區間4-9分。最低4分表明短期超跌,最高9分表明短期超漲;8.0-8.5分市場整體牛市,4.5-6.0分市場整體熊市。近幾天雖然指數反彈,但還受20日均線的反壓,暫時不急著樂觀。 階段最強指數:暫無。短中線操作盡量只買最強指數內的個股。如果“階段最強指數”為“無”或者只有1個,短中線選擇休息。 目前主要持倉:500ETF約45%,科創50ETF約30%(每月下旬定投一次),個股和其他指數、行業ETF約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