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三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話出自《論語.學而》開篇一段話,是《論語》開篇輯錄孔子的原話。我把它命名叫做《論語.學而》三悅。 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 首句話,孔子告訴學生們說:學習過的知識,要隨時隨地使用它。實踐出真知,知識用過后你會發現很管用,不僅管用,它還會轉化為你的經驗和能耐。真是太高興了! 第二句話,孔子告訴學生們說:同門為朋,同志為友,志同道合的人才是自己的知心朋友。當朋從老遠的地方來看望你時,你應該感到榮幸和快樂。首先,朋把你當作友,是認同你,欣賞你,關愛著你,牽掛著你。其次,你們暢談到深夜到天明,你們彼此欣賞,相互認同,朋的關系已經升級成為了友。最后,友誼地久天長。這種志同道合的朋友關系,豐富和提升了你們的精神世界。 第三句話,孔子告訴學生們說: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同。遺憾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生活中往往事與愿違。當別人不理解我,不認同我,反對我,誹謗我,甚至攻擊我,我都不會與他計較,都不會有小小的生氣。那氣度,那胸懷,那涵養,那品性、那謙卑,完全具足溫良恭儉讓的品德,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的形象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