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風景》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經典篇目如魯迅《祝福》,郁達夫《過去》,沈從文《蕭蕭》,蕭紅的《呼蘭河傳》,孫犁的《荷花淀》,莫言的《紅高粱》,余華的《活著》,鐵凝的《笨花》等篇目的重讀,既可讀到張莉對于這些文本新的理解和觀點,又可以串聯出中國現當代百年文學發展史,文章通俗曉暢,處處機杼,兼具學術視野和通俗性。 今天選摘其中一篇《愛情九種》,在這篇文章中,張莉分析了短篇小說寫作中的愛情形象與表現,她說:愛,或者不愛,都是自主的,自由的;都是有尊嚴的,也該是高貴的。 祝愿各位讀者都能擁有愛,享受愛,傳播愛!
那當然是個難題。在長達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愛情故事若要發生,須克服許多現實的困難。因為有“授受不親”的“禮防”限制。既然連男女間的自由相見都不允許——被視為恥辱與大逆不道,——更何況相愛?想一想《西廂記》就知道了,兩個未婚男女的見面只能在危難關頭才能超越“禮防”。彼此間若有好感,也要由紅娘傳書,月下相會,以躲避老夫人的監視?!队耵⒂洝分校信魅斯g的愛情相見是在道觀。而《牡丹亭》感天動地的愛情發生,則是在杜麗娘的春夢之中。因愛而死,復又因愛而生的杜柳愛情是非人間性的。如此說來,寶玉是幸運的。他可以與林黛玉共讀《西廂》,也可以呆看寶姐姐的玉臂而并不會讓人指責超越禮防??墒?,這日日相見是有條件的。如果沒有為皇妃元春省親而建造的大觀園,如果沒有寶二爺的特殊身份,一切都不能想象。――大觀園只是作家曹雪芹為讀者建立的男女自由相處的烏托邦。而為了能使寶二爺合理的混跡其中,曹雪芹頗費心思地為賈寶玉行為的合理與合法化提供了諸多理由:皇妃元春唯一的弟弟,老祖宗最為疼愛的孫兒,以及元春以圣諭準其與姐妹同住等。與通常男子不同身份的強化,暗示的是彼時男女正常交往的不可能。除了以上這些特殊的境遇,中國古代愛情小說規定的情境通常是青樓妓院,勾欄瓦肆。想一想《賣油郎獨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桃花扇》《品花寶鑒》《海上花列傳》吧,愛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通常是娼妓——青樓是中國小說中男女之情發生最為頻繁的場所,因為良家婦女并沒有拋頭露面的合法性。說起來,難以窮盡的古代愛情作品中,梁祝故事殊為獨特。梁祝之間的交往,既不同于陌上桑間的一見鐘情,也不同于青樓妓院的魚水相戀,其基礎是三載同窗?!餐那髮W經歷、共同的知識背景以及共讀生涯中的彼此了解,使祝英臺愛上了梁山伯。把男女相會的地點由后花園而移至學校,——男女主人公之間的長期生活和相互交往的基礎,為相愛不得便化蝶相隨的悲劇效果做了堅實、充分的鋪墊。除去“學堂”這一“公共空間”形成交往的背景,祝英臺女扮男裝的身份也頗耐人尋味。彼時的社會,女性只有扮作男性去求學才能使得這一愛情成為可能。若非如此,祝英臺何以與梁山伯共同誦讀詩書討論學問,而梁山伯又何以有緣得見養在深閨的祝英臺?即便是偶能相見,也不過驚鴻一暼。因此,說愛情它是個難題,首先指的是現實發生的難題:沒有男女間自由交際的合法化,你情我愿、志同道合的愛情發生起來不可能光明正大。表現在以男女之情為主要內容的愛情小說中,作家的想象與書寫就頗多障礙。事實上,這是一百多年前,許多人慨嘆中國言情小說遠不及西方小說的重要原因。百年過去,今非昔比。對于今天的愛情短篇而言,最大的難題則是,在男女交往已是日常的今天,如何在短的篇幅里,寫出一個氣質超群的愛情故事。當下,與愛情有關的短篇小說占了重要比例,關于男女情感,關于婚姻破碎,關于出軌,關于情感中的信任與不信任,以及越來越多的交友方式……但是,數目繁多的短篇小說行列里,能夠廣為流傳的作品卻廖廖無幾?!?strong>短篇小說的難度在于它是一種橫截面寫作,要在“切片”里寫出愛的來龍去脈:愛因何發生,因何消失;為什么愛,為什么不愛,以及后來的命運如何。這是技術的難度。畢竟,愛情在長篇小說里常常是鴻篇巨制,蕩氣回腸,有如大型交響曲;而在短篇小說里,則只能是小夜曲,短樂章。“最理想的短篇總會讓人想到那些短而美的唐詩名句,要有'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容量,——它可能蕪雜,可能簡潔,可能喧嘩,可能沉靜,但共同的特點無疑是氣質超拔,一騎絕塵。”我曾經在一篇關于短篇小說的文章里這樣寫過?!?strong>好的愛情小說既可以是輕的又可以是重的,既可以是復雜的又可以是純粹的,無論怎樣,故事里暗含的是作家對人性和愛情的理解力和認識力。馮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發表于1982年,題目便是小說密碼:“女人很高,男人很矮”。在通常理解的夫妻關系中,有很多是“常識”:女人矮,男人高;女人年輕,丈夫年長;女人地位低,男人地位高……因此,看起來,小說里這對夫妻處處都“有問題”:女人怎么能比丈夫高十七厘米呢?那么他們肯定有生理問題;如果沒有生理問題,那就是男人有錢;如果男人被批斗了(更矮了),那么高女人一定會離開……在一個個世俗的推理之下,這對夫妻的關系被推到某個頂點,同時,他們的關系也向人們共同期待的反方向推進:他們沒有生理問題;他們同甘共苦,他們生死相隨。由此,夫妻二人的“特立獨行”獲得了放大——小說從很小的切口進入,構造了強大的反世俗命題。反世俗主題背后是另一個隱形社會文本,它由街坊、鄰居的竊竊私語、偷窺和揭發構成。小說結尾實現了最徹底的顛倒。如果把這部小說的發表背景放置于新時期文學的初年,它的意義便更突顯:小說以一對夫妻自然和深沉的愛向世俗發出了質疑,也對那種窺視與侵犯個人生活的行為說“不”。新時期初年的短篇小說,總與愛情有關:《愛情的位置》《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愛情的力量》《愛,是不能忘記》《愛情啊,你姓什么》……最有代表性的還是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1979年),它影響了一代人對愛情的理解與認識。女主人公鐘雨是離異女人,也是一位“隱忍的熱戀者”,她對那位已婚高級革命干部的思念極強烈。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輛小轎車,她煞費苦心地計算他上下班可能經過那條馬路的時間;每當他在臺上做報告,她坐在臺下,淚水會不由地充滿她的眼眶。但是,她和他之間的交往,最接近的不過是兩個人的共同散步,只是在同一條土路上彼此離得很遠地走。特別是,這種交往與肉體無關,她和他之間只是借由分享小說來傳達感情。但肉體沒有參與卻甚于參與――鐘雨二十多年來始終把日記本和《契訶夫文集》(他送給她的禮物)帶在身邊,臨終時還要求女兒把《契訶夫文集》與筆記本一起火葬。最終,鐘雨從精神層面完成了愛的堅守,也以精神無限強大以至消弭肉體的方式完成了對愛情圣壇的獻祭。支撐小說敘述的動力是什么呢?是恩格斯的名言,也是新時期初年口耳相傳的名言:“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愛,是不能忘記的》是以文學的方式呼喚個人情感的美好,愛的神圣性也由此生發:“那么,有沒有比法律和道義更牢固、更堅實的東西把我們聯系在一起呢?”當然,在這部作品里,有許多表達是“一廂情愿”的,也有諸多東西是“被提純”的:愛有多隱忍,便有多痛苦;愛有多痛苦,便有多崇高。1978年,《愛,是不能忘記的》發表的前一年,海峽的那邊,有另一部短篇小說發表。那是張愛玲的《色·戒》,發表在《皇冠》第12卷第2期。氣質與《愛,是不能忘記的》迥然不同。無關神圣與崇高,相反,它性感十足?!懊看胃弦自谝黄鸲枷裣戳藗€熱水澡,”只這一句,便潛藏有無數風流場景。王佳芝認識到“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說服自己的理由是:性和金錢。在信仰和身體面前,她信的是身體感受,所以,在關鍵時刻,女人在“六克拉的戒指”與“性高潮”面前低了頭?!渡そ洹芬砸环N肉欲和物欲的方式挑戰了另一個隱形文本。小說很難在價值觀上獲得認同,只把無數爭議留給后世讀者?!渡そ洹返降钻P于愛還是欲望,并沒有人能說清楚。但在短的篇幅里,將男女之情寫得黑暗殘忍、危機四伏,是短篇小說里不多見的。愛情小說里,主人公總要做選擇。這是一種模式,古已有之。選A還是選B,選紅玫瑰好還是白玫瑰?當然,還要面對靈魂之愛與肉體之歡的抉擇。1928年,丁玲發表《莎菲女士的日記》,這是現代中國的經典愛情故事。莎菲“女人味兒十足”,是文藝氣質十足的女青年,對愛情極為渴望,“我要占有他,我要他無條件的獻上他的心,跪著求我賜給他的吻呢。我簡直要癲了,反反復復的只想著我所要施行的手段的步驟,我簡直癲了?!焙茱@然,這個女人是“顏控”,她愛他那“頎長的身軀,嫩玫瑰般的臉龐,柔軟的嘴唇,惹人的眼角,”可是,凌吉士淺薄,“唉,我能說什么呢?當我明白了那使我愛慕的一個高貴的美型里,是安置著如此的一個卑劣的靈魂,并且無緣無故還接受過他的許多親密?!痹谏蒲劾?,帥氣的凌吉士不過是個市儈,白白長著好豐儀。他追趕過坐洋車的女人,“戀愛”過,還在妓女院過過夜,結了婚,會調情,但是,卻不懂愛?!八娴玫揭粋€女人的愛過嗎?他愛過一個女人嗎?我敢說不曾!”徒有好皮囊的男人,莎菲瞧不上。最終她親吻了男人后把他一腳踢開,在“神圣”和“世俗”,“靈魂”和“軀體”之間,她選擇前者,因為后者實在對她構不成吸引力?!亓ⅹ毿械纳?,如果生活在今天,依然會是令人矚目的時代女青年。時隔近三十年,1957年,宗璞發表《紅豆》,一部關于愛的抉擇的短篇,引起軒然大波。是跟隨戀人去美國,還是留在國內參加革命建設,這是女主人公要做的選擇。而在這樣的二選一中,還包含了是否選擇投入革命,其間有糾結,也有說不出來的猶疑和惆悵。二十多年后,1980年,在張賢亮《靈與肉》里,輪到男人面對選擇,這一次,許靈均面臨的是要一個“美國籍爸爸“還是中國農村妻子”,是選擇繼續生活在貧窮的祖國,還是去資本主義國家繼承財產。而正如我們所知,無論是《紅豆》還是《靈與肉》,無論是女主角還是男主角,他們都交出了屬于時代青年、也屬于時代愛情的正確答卷。這些小說進入課本,不斷被下一代讀者閱讀。愛情的選擇里,并不是情愛本身的選擇。而這些作品之所以留下來,也不僅僅因為寫愛情。誰能忘記《傷逝》呢,這是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經典愛情作品。1926年,睿智如魯迅,在青年人離家尋找戀愛自由的狂熱中,寫下《傷逝》:“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倍嗄陙?,我們一直將“經濟”視為涓生與子君愛情的最大阻力。可是,那并非全部真相,油雞與阿隨、日復一日的平庸生活、涓生對子君身體的“讀遍”與厭倦,共同導致了愛情死滅。——《傷逝》里,包含著愛情小說后來必然生長的多個主題,性,金錢,日常生活對激情的磨損。2003年,魏微發表短篇小說《化妝》。新世紀的中國,談情說愛早已成為尋常。嘉麗,當年的女大學生,十年后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即將遇到初戀情人時,她開始了冒險的“化妝”。在舊商店里選購廉價服裝,她換衣服的同時也換了身份――離異的下崗女工。見面時,“科長”相信了,想當然地把她歸為出賣身體的女人。因此,睡是睡了,但科長不會給她錢,因為她在他眼里是低微的,而且,在他看來,錢在很多年前已經給過了。戀愛時用禮物價值幾何來估價他的愛情,但同時又不希望情人用此等方式來估價她,這是嘉麗的矛盾之處。小說一步步剝離“愛情”光環。嘉麗最終獲得真相:如果沒有物質的裝飾,她在世界上獲得的一切,尊嚴、尊重、愛情都會全部失去。這是獨具匠心之作,正如李敬澤當年所說,“《化妝》——貧困、成功、金錢、欲望、愛情,一個短篇竟將所有這些主題濃縮為繁復、尖銳的戲劇,它是如此窄,又是如此寬、如此豐富。”2007年,畢飛宇發表《相愛的日子》。小說和《傷逝》有很多的共同點:敘述人都是男性,都共同面對青年人生存境遇問題。《相愛的日子》中“他”和“她”有那么多的理由可以在一起――年紀相當,彼此關懷、理解和包容,性生活愉悅。但是,她卻選擇嫁給另一個人。沒有什么比能讓一位貧苦女性獲得安穩和富足更吸引人,就連當事者“他”也表達了認同。以往,只有“勢利女人”才會做的決定卻在這位既善良又體貼的女性身上“自然而然”地發生了。《相愛的日子》是對《傷逝》故事的某種延續。如果說80年前“相愛”的困窘讓我們想到如何去“生存”,那么此刻,“生存”完全淹沒“相愛”,——當我們可以自由相愛時,我們卻不愿追求我們的“相愛”,因為身上有看不見的金錢枷鎖。愛情哪有什么天長地久?“童話里都是騙人的。”沒有什么愛可以永遠不變。愛情不過是內分泌的產物,混雜著汗水、眼淚、以及各種體液。很奇妙。有時候,愛情的持續時間很短,不過是幾個時辰。比如1943年發表的《封鎖》(張愛玲),戰爭年代,封鎖時期,在忽然停下來的電車里,他看到了她,她也看到了他,于是半推半就地走到一起。封鎖時間結束,便各自回家。愛情過程中的種種,壓縮在極短的時空里。短得像夢,緊湊得像夢。還有一種愛情在天上,在飛機里。比如鐵凝的《伊琳娜的禮帽》(2011年)。兩個萍水相逢的俄羅斯中年男女,恰巧坐在了一起。要一起在天上飛,要越過重洋。其他人都睡著了,機艙里是昏暗的。只有他們兩個醒著,醒著做愛情的夢。靜悄悄地行動。孩子看到了,一位中國小說家看到了。當然,也許還有其它人也看到了。飛機落地,從天上回到人間。女人看到了接機的丈夫,他們熱情擁抱。一切回歸原點,一切似乎并未發生。大多數人的愛情,并不經歷生死和劫難。但是,越是日常,也越是脆弱。被欲望摧毀,被雞毛蒜皮侵蝕,被歲月吞沒。尤其是中年人的生活。當代短篇小說里,有許許多多不幸和難堪在中年人的世界里上演。愛了半輩子的中年女人一天早上驚覺,丈夫的愛已經不在了。妻子失蹤了,丈夫很快有了下一個愛人。女人不斷躲避臥室,她厭倦了床上的一切。性的暴力,語言的暴力,伴侶的冷暴力。他們假裝一起生活,關起門來相互折磨;或者相敬如賓,有如過客。為什么非要在一起?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臉面,為了名利。又也許,“懶得離婚”。主角總是女性。不甘心的是女人,痛苦不堪的是女人,遭遇暴力的是女人,哭天搶地的是女人,歇斯底里的是女人,飛蛾撲火的是女人。這在一百年來漢語愛情小說中幾乎成為慣例。陷在愛情里不能自拔的男主人公比例很少。——為什么作家喜歡寫一個女人在愛情中的受難,也許不是基于想象,很可能基于現實。愛是兩情相悅。愛是兩性相歡。愛是惺惺相惜。愛是心有靈犀。但是,對于女性而言,愛情也是劫難和無底深淵。一旦愛上,便被吸附進莫大的黑洞。愛的感覺有多強烈,愛的人便有多卑微。愛情中的苦和難,都是因為“信”?!跋嘈艕矍椤弊屓丝鞓?,“相信愛情”讓人渴望;“相信愛情”也讓人沉湎,不能及時抽身。而大多數情況下,女人更容易相信,更愿意相信愛情。也不全然如此。比如金仁順筆下的愛情。在她那里,愛情并不煞有介事。那只是一種測試男女關系的化學試紙?!侗舜恕钒l表于2007年。丈夫鄭昊婚前的背叛是黎亞非婚姻的噩夢,——鄭昊在婚禮前還和另一個女人做愛。黎亞非不能原諒他,而當她離婚準備再婚時,熟悉而荒誕的場景出現了。鄭昊來看即將成為新娘的她?!袄鑱喎悄昧撕屑埥磉^去,抽了幾張遞給鄭昊,他伸出手,沒拿紙巾,卻把她的手腕攥住了,黎亞非說不清楚,是他把她拉進懷里的,還是她自己主動撲進他懷里的。”現任丈夫覺察了出來,于是便有了小說結尾,婚禮上新人接吻,“兩個人的嘴唇都是冰涼的?!?strong>以“彼此”為小說題目,想必小說家大有深意:“彼此彼此”,“此即是彼,彼即是此”。一千八百年前的年輕男子,絕望地看著他美麗的妻子向死亡靠近。卑微之感侵蝕了他。對魚水之歡的留戀,對生命本身的歡喜,都有賴于這具美麗身體的給予。可現在這個身體馬上就要從世間消失。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妻子死去。他要想盡一切辦法救自己的女人。這個男人叫荀奉倩。他是三國時期魏國一位官員的兒子,他與曹洪的女兒結婚并深愛。就是那個冬天,女人發起高燒。男人無能為力。后來,他走到院子中間,將自己凍得冰涼,然后,回到床上,用自己冰涼的身體緊貼她,他希望自己的身體能成為治療她的藥物。當然,結局很悲慘,他病發不起,之后,她也死了。歷史上,這個故事似乎并不值得歌頌。這位死去的男人被寫進蒙學課本。荀奉倩被當作可笑的反面典型——這個男人貪戀身體,缺少遠大的政治抱負。但是,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故事里分明包含著一種夫妻之愛,那是丈夫對妻子的深深依戀,他甚至愿意和她生死一起。生死之愛在遲子建的作品里有迷人的光。許多人喜歡《親親土豆》,因為其中有尋常卻深沉的夫妻之情。一對勤勞恩愛的中年夫妻,男人得了癌癥,妻子聽到非常絕望?!袄類劢苈掏痰爻隽酸t生辦公室,她在走廊碰到很多人,可她感覺這世界只有她一個人。她來到住院處大門前的花壇旁,很想對著那些無憂無慮的嬌花倩草哭上一場??伤难蹨I已經被巨大的悲哀征服了,她這才明白絕望者是沒有淚水的?!?/span>沒有什么能阻擋死亡,于是,這對夫妻只能做最后的告別,即使大限將至,但也如日常般說話,聊天。人在生老病死面前是多么無奈啊,有的只是腔子里的這些呼吸和眷戀。男人走了,妻子在葬禮上用五大袋土豆來陪他棺材一起下葬,“雪后疲憊的陽光掙扎著將觸角伸向土豆的間隙,使整座墳洋溢著一股溫馨的豐收氣息。李愛杰欣慰地看著那座墳,想著銀河燦爛的時分,秦山在那里會一眼認出他家的土豆地嗎?他還會聞到那股土豆花的特殊香氣嗎?”許多人難以忘記這小說的結尾,它讓人落淚。“李愛杰最后一個離開秦山的墳。她剛走了兩三步,忽然聽見背后一陣簌簌的響動。原來墳頂上的一只又圓又胖的土豆從上面墜了下來,一直滾到李愛杰腳邊,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個受寵慣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親那至愛的親昵。李愛杰憐愛地看著那個土豆,輕輕嗔怪道:'還跟我的腳呀?’”在這里,萬物有靈,在這里,是愛生生不息。什么是活著,什么是死去?一個人活著,死去的愛人就還在世間;一個人死了,但他那像植物一樣蓬勃的愛戀依然在。有一種迷人的情感,是相思。比如劉慶邦的《鞋》(1997年),寫的是很多年前的事。農村姑娘守明十八歲了,未婚夫是隔壁莊里的年輕人,他有濃密的頭發,會唱歌也會講話,多才多藝的他讓守明魂牽夢繞。那是屬于十八歲姑娘的心事,是屬于一個人的“相思”。陡然升起的愛、想到愛人時忽然涌上來的淚水,是自然人性的部分,而那院子里滿樹的棗花正象喻了守明情感的豐茂。相思是糖,也是奶和蜜,當然,它很折磨人。害羞、臉紅、欲語還休、心頭小鹿亂撞、夜晚輾轉難眠。不能寫信給“那個人”,也沒有辦法和那個人見面。那么,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對那個人的思念?只有做鞋送給他。“讓那個人念著她,記住她,她沒有別的可送,只有這一雙鞋。這雙鞋代表她,也代表她的心。”這實在是一種古老的情感表達方式。那是甜而微苦的情感。一方面它是甜的,幾乎每一位讀者都能感受到屬于守明的甜蜜思念:一個人靜靜地想念“那個人”,在心中和他說話;一針一線縫起的鞋里包含著女孩子細密的情感與想念。但另一方面,每一個經歷過愛的人想必也都深知,相思甚苦,因為“那個人”并不一定知道,不一定感受得到,不一定愿意回應。因此,那些想念和那些愛,是守明自我情感的發酵,是“內心戲”。終于橋上相見了。日日相思的“那個人”走到眼前,她希望他穿上她親手做的鞋,但沒有。——千百年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場景,再一次在這對青年男女間上演。小說最終收束在“守明一直沒和母親說話”的沉默里。這沉默讓人想到少女的委屈,痛楚,黯然神傷。寫出“甜而微苦”情感,寫出獨屬于中國人情感的微妙,是短篇小說《鞋》的魅力所在。那是怎樣一種微妙呢,它是讓人戰栗的又是讓人心生向往的,它是折磨人的卻又是讓人戀戀不舍的……每個人都會老去,肉身也終有一天會湮滅在塵土里,但相思之情永遠讓人懷念。那應該是暮年之愛吧?鐵凝的《火鍋子》(2013年)中,“他”和“她”相識于“共和火鍋”:兩個陌生人各自點菜,同涮一個火鍋。由“共和火鍋”結緣,他們相識、相愛,走進婚姻,生兒育女,直到老年?,F在,兩位老人一位八十七歲,一位八十六歲了,牽手、交談、回憶、拌嘴、嬌嗔,在終生相守相愛的人那里,子女和旁人的探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必要。小說描摹了一種人人能感受到但又無以名狀的情感,是那種羞澀、內斂、讓人心頭一軟的東西:“他一輩子沒對她說過纏綿的話,好象也沒寫過什么情書。但她記住了一件事。大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有個星期天他們帶著孩子去百貨公司買花布。排隊等交錢時,孩子要尿尿。他抱著孩子去廁所,她繼續在隊伍里排著。過了一會兒,她忽然覺得有人在背后輕輕撥弄她的頭發。她小心地回過頭,看見是他抱著女兒站在身后,是他在指揮著女兒的小手。從此,看見或者聽見'纏綿’這個詞,她都會想起百貨公司的那次排隊,他抱著女兒站在她身后,讓女兒的小手抓撓她的頭發。那就是他對她隱秘的纏綿,也是他對她公開的示愛?!?/span>潛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性感”與“纏綿”,如此迷人,被小說家準確捕捉到了,那感覺家常、平凡、平淡,是靜悄悄的,也是綿長的,有如滴水穿石:“每次想起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個星期天,她那已經稀疏花白、缺少彈性的頭發依然能感到瞬間的飛揚,她那松弛起皺的后脖梗依然能感到一陣溫熱的酥麻?!彪m是耄耋之年,但與愛、溫暖、柔情、甜蜜、體恤有關的情感依然新如朝露。幾無故事,幾無波瀾,像極了一幅簡筆畫:兩位暮年老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前,互相為對方夾菜?!八钡难壑兄挥小八保八钡难壑幸仓挥小八??!?strong>《火鍋子》里的愛情,是返樸,是祛魅,是洗盡鐘華;它使我們從一種粗糙、簡陋、物質唯上的情感中解放出來,重新認識愛情的質地,它的平實、普通,和神性。《雙燈》寫的是男女之情。不,寫的是人狐之愛,人神之愛。它是蒲松齡的作品,也被汪曾祺改寫。有個場景,是《聊齋》里通常有的。男女相歡半年后分別:后半年魏歸家,適月夜與妻話窗間,忽見女郎華妝坐墻頭,以手相招。魏近就之,女援之,逾垣而出,把手而告曰:“今與君別矣。請送我數武,以表半載綢繆之意。”魏驚叩其故,女曰:“姻緣自有定數,何待說也。”語次,至村外,前婢挑雙燈以待,竟赴南山,登高處,乃辭魏言別。留之不得,遂去。《聊齋新義》中,汪曾祺選擇白話重新講述此一故事。情節幾乎未作大改動,但在結尾處,他增加了二人對白:“我喜歡你,我來了。我開始覺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歡你了,我就得走了。”“我舍不得你,但是我得走。我們,和你們人不一樣,不能湊合。”“我喜歡你,我來了?!薄拔议_始覺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歡你了,我就得走?!薄拔覀儯湍銈內瞬灰粯?,不能湊合?!泵恳痪涠计桨讟闼?,每一句都深入人心。那是一位女性對愛的超凡脫俗的理解、也是她關于愛情的簡單而自在的認知,由此,一位自由地執著于真愛的狐之形象呼之欲出。蒲松齡筆下,雙燈忽明忽暗,意味著一種曖昧的男女情愫關系的起滅,而在汪曾祺那里,兩個人的合與分,都是自然的。不同小說調性里,藏著作家對世界、情感及愛情的不同理解。愛是什么?愛是喜歡,喜歡撫摸對方的頭發、臉頰、嘴唇、腰腹,也接納對方的氣味、斑點、疾病和衰老。愛是陽光,是陽光照耀下的陰影和暗淡;愛是雨露,是被雨露滋潤漫延的泥沼。愛是令人懷想的風月無邊,是如夢如電的虛無。——愛,或者不愛,都是自主的,自由的;都是有尊嚴的,也該是高貴的。契訶夫的經典愛情小說《帶小狗的女人》,被納博科夫盛贊,他的分析堪稱經典。這部小說幾乎涵蓋了愛情小說的所有主題:偷情,背叛,欺騙,隱瞞,庸常,最深沉的愛與依戀。小說發表于1899年,男人叫古羅夫,已婚有子女,有多次出軌經驗;他輕視女性并稱之為低等種族,但是,私下里他也認知到,與男性相處比較起來,他和女性相處時比較輕松。安娜單純天真,愛上了古羅夫。初次出軌的女人對這段相遇患得患失,深感羞愧;男人則是經驗豐富。古羅夫回到莫斯科,以為很快就可以忘記安娜,但是,忘不了。他去戲院看戲,希望在那里遇到安娜。果然遇到了。一直幽會,沒有其他人知情。一個文藝腔的少婦,一個面目油膩的公務員。這最初的相遇令人懷疑。也許,不過是雙方的逢場作戲。但是,慢慢地,女人感受到精神的苦悶,古羅夫也感受到了。愛情有如神啟,降臨在普通男女中間。艷遇最終變成愛情。古羅夫看到了愛,也看到了他自身的雙面生活:“凡是構成他的生活核心的事情,統統是瞞著別人,暗地里進行的;而凡是他弄虛作假,他用以偽裝自己、以遮蓋真相的外衣,例如他在銀行里的工作、他在俱樂部里的爭論、他的所謂'卑賤的人種’、他帶著他的妻子去參加紀念會等,卻統統是公開的。他根據自己來判斷別人,就不相信他看見的事情,老是揣測每一個人都在秘密的掩蓋下,就像在夜幕的遮蓋下一樣,過著他的真正的、最有趣的生活。”在公開場合里,古羅夫說謊,假模假式,毫不真誠,但公眾認可;而那個私下的、有真實情感生活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但卻拿不到臺面上。這位生活在契訶夫時代的男人,今天的我們一點兒也不陌生。那么,小說中的這兩個人要怎么發展,這小說的走向該去往哪里?人人都替這對男女捏把汗,就像看著泰塔尼克號一般,明知道它要撞到冰山,卻不知道何時在哪里撞。沒有人能給他們解答,小說停止了:“似乎再過一會兒,解答就可以找到,到那時候,一種嶄新的、美好的生活就要開始了,不過這兩個人心里很明白:離著結束還很遠很遠,那最復雜、最困難的道路現在才剛剛開始?!毙≌f在誰也不知道會停的地方停了下來,契訶夫為他們按下了時間的暫停鍵。我們就這樣望著紙上的這兩個人。許多東西煙消云散了,我們不由自主地把眼光從他們的愛情故事挪開。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非道德的;什么是公開的,什么是私密的;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短暫的……這是人的困境,這是愛的難題。從愛情中看到人的處境和世界的荒謬,也從世界的荒謬中看到愛和情感的真摯,《帶小狗的女人》使我們重新理解愛情,理解生而為人的苦楚。這小說寫的是愛情,和愛情有關的一切;寫的是人,與人有關的一切。它是具體的,也是抽象的;它是日常的,也是神性的。——這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卓異。在短的篇幅里寫下豐富深邃的情感,這是偉大小說家的境界;一如琴弦雖然纖細,但藝術大師卻總能彈奏出意蘊悠遠、動人心魄的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