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常見疾病治癥:驚恐 【辯證診斷】 1、驚者,胃經不降,膽經上逆,相火飛騰也。(清降膽胃,溫補中氣。) 2、陽虛導致惡夢連連,陰虛導致失眠,受驚嚇后心神不守也失眠。 3、(1)善饑但是食欲缺乏,呈消化不良證。此即所謂意欲食復不能食,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欲聞食臭者是也。 (2)不易熟睡,或持續甚短,常現不安之幻夢,蓋胸部之不安及焦心苦慮為睡眠障礙之主因。此即所謂欲臥不能臥者是也。 (3)筋肉易興奮而又易疲勞,每欲行走如乳燕試飛,力有不逮,稍行動又中止,需人挾持。此即所謂欲行不能行是也。 (4)后腦常有疼痛感,或于薦部有灼熱感,顏面則時而潮紅,時而蒼白,或交替而發,刺激皮膚則赤色經時不散,此所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者是也。 (5)常常口苦、小便赤,此即所謂口苦、小便赤者是也。 (6)有強迫癥狀,常處于恐怖狀態,于閉室則恐,于曠野亦恐,聞大風則恐,聞響聲亦恐。此即所謂如有神靈者是也。 (7)皆為大病后余邪不清之虛弱證。按癥施治,得藥反劇吐利。 4、(1)如狂者,膀胱蓄血,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大便黑色,雖則如狂,初不若發狂之甚也; (2)驚狂者,劫汗亡陽,有慌亂恐懼之象,實非狂也; (3)發狂者,陽明胃腑實熱也,少臥不饑,妄語妄行,或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甚至逾垣上屋,皆陽熱亢極使之,非下不除。 (4)寒證發狂,陰盛隔陽之證,其人煩躁,欲坐臥泥水中,是名陰燥,脈必沉遲,或見下利清谷諸寒證,急宜溫補,不可誤用寒涼也。 【辯證治則】 1、六君子湯:自中脘以上有腹力,下脘無腹力,似腎著湯之腹證。臍下脫而無力,小便不利,或氣急促迫,其人氣短,或觸事而驚,或步行易倒,尤以小兒多見此證,世稱癇癥者,亦時有之,其余諸病,不問其憂,合此腹證者,非六君子湯不治。 2、桂枝龍骨牡蠣湯可用于晚上驚悸、盜汗、遺尿。有夢遺精、噩夢流汗,龍骨牡蠣各三錢;沒有夢也在遺精,各五錢,白天遺精,各一兩。遺精加夜里盜汗,加白薇,陰頭寒,加炮附子。 3、悸則怔忡不定,驚則夢寐叫呼。悸為炙甘草湯證,以心營虛也。驚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以膽氣弱也。 4、驚狂、起臥不安,嚴重焦慮時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吃安眠藥也會引起這樣的癥狀。 5、脈結代,并伴有驚恐癥狀者,是心陽不足。癥見脈結代,伴有失眠不能熟睡、易驚、怕響聲,聞聲大、響動則驚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6、脈結代并伴有驚恐癥狀者,是心陽不足,癥見脈結代,伴有失眠不能熟睡、易驚、怕響聲,聞聲大、響動則驚者,可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以斂正鎮驚。正斂驚鎮,其癥可愈。 7、吃安眠藥的副作用會有焦慮、失眠,只要有驚狂、起臥不安、嚴重焦慮,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辯證比較】 1、五臟病證方治表
【經典回顧】 1、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2、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弱,膽為怒,是為五病。 3、五精所并:精氣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憂,并于脾則畏,并于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 4、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于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于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于肺,淫氣傷心。渡水跌仆,喘出于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故飲食飽甚,汗出于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行,汗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體勞苦,汗出于脾。 5、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