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高血脂,醫生會建議你查一下頸動脈B超明確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B超應該是一種最方便評估動脈硬化的方法。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好發于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動脈斑塊的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高發病率逐步增加,與動脈粥樣硬化相同,還受其它一些因素影響:吸煙史、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病等。在我國30歲以上人群頸動脈斑塊的發病率將近30%,至2020年有2.7億有頸動脈硬化或斑塊。 從頸動脈斑塊易損性質來看分為非易損斑塊(硬斑塊)和易損斑塊(軟斑塊)。也可以根據頸動脈狹窄程度分為 輕中度狹窄:狹窄<50%; 頸動脈狹窄:50%≤狹窄≤70%; 重度狹窄:狹窄>70%,會有腦供血不足的表現,頭暈或者一過性腦缺血缺氧等。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需要個體化: 1.狹窄>70%的患者需要內科介入治療或者外科手術治療; 2.對狹窄≤70%的斑塊藥物治療為主。 a. 50%≤狹窄≤70%的患者,需要積極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在1.8mmol/L以下,如果已經發生過ASCVD事件像腦梗、冠心病、下肢動脈閉塞等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該在1.4mmol/L以下。 b. 對于大部分狹窄小于50%的患者需要明確斑塊的穩定性,如果是不穩定斑塊,比如低回聲或中等回聲斑塊,或者斑塊存在充盈缺損說明斑塊不穩定,應該需要積極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1.8mmol/L以下;如果是穩定斑塊,LDL-C在2.6 mmol/L以下那可以暫時不服藥,LDL-C大于2.6 mmol/L則可以適當通過生活方式改變或者藥物治療控制膽固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