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密畫(miniature),是波斯藝術的重要門類,一種精細刻畫的小型繪畫。主要作書籍的插圖和封面、扉頁徽章、盒子、鏡框等物件上和寶石、象牙首飾上的裝飾圖案。畫于羊皮紙、紙或書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題材多為人物肖像、圖案或風景,也有風俗故事。多采用礦物質顏料,甚至以珍珠、藍寶石磨粉作顏料。,它具有在一個小框架中描繪整個自然的能力,并且基本上可以描繪任何精致的藝術現象。 波斯語中的細密畫一詞,在字面上意味著一種小而精致的特性,盡管這個詞已經在幾個世紀前進入了波斯語。幾乎從愷加王朝時期開始,它是一種長期存在并且具有傳統意義的藝術。 波斯細密畫是紙上的一幅小型繪畫,無論是書籍插圖還是單獨的藝術作品都要被保存在一種名為muraqqa的合集中。這些細密畫技術與閃亮的手稿與西方和拜占庭的傳統畫作方式大致相當。盡管波斯人的壁畫傳統技術同樣成熟,但細密畫的形式的更利于保存。細密畫的形式是西方最著名的波斯繪畫形式,西方或土耳其的博物館擁有很多相關藏品。細密畫在13世紀成為一種重要的波斯流派,它在蒙古征服波斯后被中國影響,并在15和16世紀達到了傳統技藝的頂峰。在此之后,在一些西方影響下,這一傳統技藝繼續留存,并且融合了許多現代元素。波斯細密畫主要影響了其他伊斯蘭微型傳統技藝,主要是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細密畫,以及印度次大陸的莫臥兒細密畫。 波斯細密畫的歷史發展歸功于伊斯蘭教出現之前的久遠歷史。 事實上,波斯的細密畫,曾經受到中國繪畫技法的啟發,融合了伊朗藝術的獨特視角。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已經為伊朗繪畫中出現神奇效果鋪平了道路。之后,終于與神智學和伊斯蘭教思想融為一體。 一些仍然存在的作品表明:在蒙古入侵伊朗之前,在伊朗已經使用了相同的繪畫和繪畫風格,然后作為書籍繪畫風格。相反,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這種藝術的起源是伊朗,后來傳播到中國。并且在蒙古時期,它已經以相當發達的形式返回伊朗。 因此,在伊斯蘭教出現后的最初幾個世紀,伊朗藝術家為完成和發展這種藝術作出了非凡的努力,建立了特殊的繪畫學校,如設拉子、赫拉特、大不里士、加茲溫和伊斯法罕的學校,并將其與阿拉伯文字、阿拉伯式花紋和契丹圖案融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在七世紀和八世紀的蒙古人入侵期間,相當一部分作品被摧毀。此外,在伊爾汗國時期,當國家恢復到相對平靜的狀態時,其他著名的藝術作品出現了,包括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在此之后,赫拉特學校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最后波斯繪畫和微型藝術在赫拉特時期后被傳到薩法維時代。在此期間,在選擇大不里士作為首都之后,Kamaleddin Behzad被邀請到大不里士,并被任命為皇家圖書館的負責人,他與偉大的工匠合作,努力發展這門藝術。因此,在整體分類中,薩法維時代的繪畫風格和學派可以被認為是兩個不同的部分: 大不里士學校的風格一直保持穩定,直到加茲溫成為首都。關于這所學校,可以注意到這個時代的特色,在筆畫、顏色和設計方面,它遵循赫拉特學校的法則,并且略有不同。 伊斯法罕學校是在伊斯法罕成為首都時建立的。在此期間,繪畫風格和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可以參考伊斯法罕清真寺的裝飾圖案以及阿里卡普宮。 細密畫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波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無處不在的一種生活藝術品。一些青年藝術家把這古老神秘的藝術形式在服飾,家居,甚至冰箱貼上發揚光大,這也讓波斯文化圈以外的藝術品癡迷者,更容易得到一件真正意義上純手繪的技藝精湛的細密畫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