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人人皆可玩、時時皆可玩 有閑時悠閑的玩,無閑時倉促的玩 再忙,玩壺的時間也總會有 此時沒有,彼時會有 玩壺,無定時,無定所 無定人,無理由,想玩即玩 玩壺,還需要理由嗎? 茶養壺,壺養茶,砂養人,人養砂,清茶靜心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壺,都有自己喜歡的壺帶給自己的感悟,形形色色的人,奔著不同目的玩壺,你還記得自己是因為什么踏上玩紫砂壺之路嗎?以下各位壺友的回答,格外有趣。 1.懂得生活的人回答:“玩壺會讓生活更豐富!” 除了逛畫展、玩文玩、玩攝影、到小劇場看一出話劇,還可以去茶會,坐坐、喝茶、聊天發呆、思考,給生活留個空隙。慢生活,會充滿有氧氣感。 2.懂得養生的人回答:“玩壺會讓身體更健康!” 因為喜歡紫砂,自然愛喝茶,連便便也能干凈徹底。 3.懂得享受的人回答:“玩壺會讓身心更愉悅!” 即使任性,你也要給自己一天,讓心靈暫離困囿,讓身體自在舒展。泡一壺清茶,讓身體聆聽心靈的節奏。看似“無聊”的時間空檔,其實帶給你的,是來自心底的答案。 4.懂得休息的人回答:“玩壺會讓疲倦被消滅!” 勞累后泡一壺普洱茶,你會感到如釋重負,從內到外按摩你緊繃的神經。 5.懂得交談的人回答:“玩壺可以讓談資更豐富!” 把紫砂壺當成名片,在合適的場合,與其介紹自己的名字,不如告訴別人你的喜好,因壺結緣,帶出自己的性格,以及擅長的領域,讓人產生記憶聯結。有意思的人,不按套路出牌其實是最有個性的套路。 6.懂得健康的人回答:“玩壺可以減少輻射傷害!” 逛淘寶、刷社交網站、等郵件24小時待機——皮膚全天裸露在各種電光屏下,從當年的吹彈可破,變成現在的黯啞無光澤?當粉底越抹越厚時,從內而外的代謝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堅持喝茶三個月,多攝入茶多酚,經歷過,你就會欲罷不能。 7.懂得社交的人回答:“因為玩紫砂壺,拓寬你的人脈!” 許多畫家、詩人在壺身題詩、作畫,寓情寫意,通過紫砂透過「茶」,與文人雅士結緣,以壺會友。 8.懂得審美的人回答:“玩壺會讓審美更提升” 布置一個茶席,構圖、擺件、插花搭配,你的生活美感會越來越好。 玩投資 把玩與收藏紫砂壺,既是一種對紫砂藝術的傳承和珍愛,同時也是一種投資,在把玩與收藏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收藏的藏品的價值不斷上漲,這是對“眼力”和欣賞、判斷水平的肯定和考驗。選擇投資紫砂壺,應該充分了解、認識和研究紫砂壺:首先,應該認識和研究所投資壺的泥料,明確泥料的來源、存儲時間以及泥料所能夠表現出作品的質感魅力;其次,對所投資壺的工藝進行研究,一把好壺一定是設計理念獨到、做工考究精致、整體完美無瑕的一件作品。 玩文化 紫砂壺最初僅是一個飲水的器具,隨著一些達官貴人和學者、詩人、畫家、設計家、書畫家等文人對紫砂壺的青睞,將文化元素與紫砂壺制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提升了紫砂壺的藝術品味和魅力,凸顯了它不同于其他飲茶器具的特質,令人賞心悅目。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精湛的工藝與文人的品味相結合,將一種實用的陶器提升為一個文化象征。時至今天,宜興紫砂壺仍是茶葉愛好者和收藏者青睞的選擇。”現如今,藝術大師與壺藝制作者的結合更是比比皆是,新穎的設計創作理念、厚實的藝術功底與扎實的制作技藝高度統一,其作品反映出濃濃的文化藝術和現代氣息,壺依藝術而貴重,文化隨壺而傳播。 玩茶道 在我國,茶備受國人的喜愛,被視為“道”,品茶有益、品茶有禮、品茶有道,在品茶中能夠享受到一份淡泊、寧靜的意境。品出好茶,除了茶本身的品質外,水與茶壺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水是茶之父,壺是茶之母。要想泡出一壺上好的茶,紫砂壺則因其“蓋既不奪香、又不熟湯氣”和“冬天泡茶茶不涼、夏天泡茶茶不餿”的特征而成為最佳的選擇。把玩紫砂壺則離不開品茶論道,壺友相聚談壺、談茶、談生活、品味人生,把茶道與壺藝有機結合起來,融入一體。通過玩壺品茶,既能提高品茶技藝、規范品飲方法,又能交流思想、陶冶性情、明辯哲理、升華操守、得到慰藉。 玩特色 作為愛好和收藏紫砂壺的朋友,一定要正確定位自己的收藏層次,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對于不同階層的收藏愛好者來說,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投資和消費的作品和作者群,以他們的特色作品作為自己的收藏方向,從中享受收藏的快樂。 玩壺三寶是指哪三寶,紫砂圈內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指的是多數藏壺、玩壺愛好者必備的三把壺。紫砂壺鼻祖-供春壺、紫砂壺美人-西施壺、紫砂壺名流-石瓢壺。相信您一定都聽過它們的大名。這三把壺型有久遠的傳承,經過了時間的淘洗,堪稱最為經典,于玩、于藏、于用均可。受到廣大壺迷的追捧和喜愛。 供春壺新穎精巧,文雅天然。當時人稱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精準地概括了供春壺的特色,令人如見其壺。其壺質地雖薄,但非常堅實。供春壺是公認的第一把紫砂壺,始于明代初年,據傳說為供春根據老樹皮而做的一把花貨,造型古樸,原器已失傳,后代大師多有仿作。 西施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其豐姿婀娜,貌美傾城,令人贊嘆。在紫砂壺界,也有一壺稱之為“西施”,其壺身圓潤,截蓋,短嘴,倒把,憨態可掬。西施壺其最早名為“西施乳”壺,壺型飽滿圓潤如西施之乳,故得名,后來文人們認為該名不雅,遂呼為“西施壺”。西施壺多用紅泥制作,是流傳最廣的紫砂壺造型之一。其影響之大,從瓷器茶壺也多采用西施造型即可見端倪。 石瓢最早不叫石瓢,叫“石銚”,是一種用沙土或者金屬制成的煮水器具。最早以石銚為型,制作紫砂壺的是陳曼生。自曼生以后石銚壺甚為流行。及至顧景舟時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之意將石銚改為石瓢。沿用到現在被壺友們廣泛接受。紫砂壺造型多變無窮,品種數以萬計,在令人眩目的款式中,石瓢壺一直以質樸無華、典雅端莊而獨占一席之地,從古到今,長盛不衰。簡潔實用,質樸簡單,剛勁中富于柔美。 對于剛入門的朋友來說,在多種多樣的紫砂壺型中選出一把好壺著實不易,建議您先從這三款壺型開始,如果這三款壺選對了,鑒賞能力自然就上來了。 風音堂紫砂藝術以工藝美術為根,以傳統文化為源,以茶文化為媒,逐步形成自身的、獨有的紫砂藝術。獨具特色的、獨具風格的、獨樹一幟的紫砂風格。大家一起探討紫砂文化傳承 每把壺都有一個故事,今天來說說你與紫砂的故事 ! |
|
來自: 隱遁B > 《養生園地(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