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虛弱 【辯證診斷】 1、病有外形不足,肌肉瘦削,顏面色薄,煩熱,疲倦,名之曰虛勞。 2、癆癥與虛損癥,外癥大相似而治實不同。 (1)虛損者,陰陽兩虛,故虛損可用溫補,人著單衣,此著復衣者為虛損。 (2)癆癥陰虛陽亢,故癆癥用清補,而忌用溫也。人著復衣,此著單衣者為癆;一骨蒸而熱,一營衛虛而熱故也。 【辯證治則】 1、病氣虛、胃虛者,乃身子羸弱,飲食不進,或大便溏泄、小便艱澀。方用人參一兩,茯苓三錢,白術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澤瀉一錢,車前一錢,水煎服。不愈者,兼服八味丸以補土母,蓋八味丸最能實大腸利膀胱也。 2、升麻佐黃芪、黨參則益氣升陽之功更著,牛膝佐四物則補血活血之力益專 3、尺脈的地方,講男人的精宮女人的子宮,也就是胞中,胞中是下焦陽聚的地方,也就是精的來。摸到尺脈很虛沒有了,就是下焦虛掉了,血化成熱,到下焦后成為精,就是我們的體力,所以精血是要確定病人里面津液很足的時候,才可以發表。 桂枝湯癥在里虛很盛的時候,過去經方家的時候,用「小建中湯加黃耆」。黃耆固表,氣不足的時候用來補氣的。 4、(1)凡肌膚枯燥、肌肉軟弱、胸滿腹弱,雖自覺無病,概為大虛之候。 (2)胸腹肌肉松軟無力,爪甲蒼白,其人病痱。 【辯證比較】 1、(1)氣虛者,用六君子湯、四君子湯。 (2)血虛者,用四物湯。 (3)腎虛無火者,用腎氣丸;腎虛有火者,用六味地黃丸。 (4)肺虛者,用生脈散。 (5)心虛者,用歸脾湯或天王補心丹。 (6)肝虛者,用建中湯(小建中湯)。 (7)胃虛者,用四君子湯。 (8)脾虛者,用補中益氣湯。 (9)郁癥,用消遙散。 (10)傷風,用小柴胡湯或參蘇飲。 (11)有熱者,用二黃湯。 (12)胃熱甚者,用竹葉石膏湯。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