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曰:“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語出《鬼谷子·抵巇》 退以待時,伺機而動 退以待時,伺機而動 退以待時,伺機而動。 一個人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其做人做事的方式。人們都想事業發達、家庭美滿,都想受人尊重、辦事順利,但通常只有那些既會做人又善于做事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而他們的共同經驗就是懂得并且善于利用進退規則。 范蠡,春秋戰國末期楚國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 公元前496年,吳越兩國發生了槜李之戰,吳王闔閭陣亡,兩國從此結仇,連年戰亂不休。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嵇山。 范蠡在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了越國,“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并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勾踐聽從了范蠡的建議,并拜他上大夫。范蠡也主動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 三年后,范蠡歸國,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余年,不遺余力,終于幫助越王成就了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吳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擺宴姑蘇臺。”在舉國歡慶之時,范蠡卻激流勇退,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