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力線: ①上肢力線,從肩胛骨到手指。 ②中軸力線:從頸椎到骶骨。 ③下肢力線:從髖關節到腳趾。 力線之間相互關系: ①胸肩胛骨與胸; ②足底與臀; ③骨盆與負重。 結構與功能有相互關系,但功能決定結構。 連鎖反應: ①由下肢的承重向上影響的連鎖反應。 ②由骨盆的位置向上下兩端影響的連鎖反應。 ③由上半身向下影響的連鎖反應。 體態觀察: 后面觀 觀察耳垂、下巴,判斷頸椎量否有側屈或旋轉 觀察鎖骨肩峰判斷高低肩情況 觀察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的距離判斷肩胛骨的內收外旋情況,正常情況3-4指 觀察肩胛下角高低,判斷肩胛上提的情況 觀察肩胛上下角,判斷肩胛骨旋轉的情況 觀察肩胛骨是否有外翻 觀察脊柱(棘突描點)、腰部褶皺、胸廓,判斷脊椎側彎與旋轉情況 觀察肩帶,肱骨位置、肘的位置、手掌大小 觀察骨盆,髂嵴、髂后上棘、臀線 觀察骨盆距離,判斷旋轉 后面觀: 1,通過對耳垂的高度,下巴面積的大小, 鎖骨肩峰端評估斜頭歪腦、高低肩. ·2,通過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的距離評估判斷肩胛骨的內收外旋 肩胛下角是否等高評估肩胛骨是否上提下降,肩胛上角和肩胛下角的位置判斷肩胛骨的旋轉, 肩胛骨下方是否翅起或肩胛骨內側緣。是否抬起來判斷是否有翼狀肩 3、通過棘突連線、皮膚褶皺、胸廓來判斷被觀察者是否有脊柱側彎 4,通過對上肢位置的評估判斷患者上肢是否處于外展狀態、或是存在脊柱側彎的情況,通過對手肘 位置的評估判斷是否有肩胛骨的上提情況、脊柱側彎、肱骨內旋.通過觀察手掌的大小判斷肱骨內旋的情況 5,通過腰椎、髂后上棘、臀線這三個指標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骨盆側傾。 6、通過判斷骨盆距離自己的遠近判斷骨盆是否存在旋轉。 側面觀 1、通過頭部的位置、肩部、胸部三個指標評估判斷上交叉 ·2、通過腹部是否突出、腰椎弧度的變化、骨盆上髂前上棘和恥 骨聯合的位置關系來判斷,患者是否存在下交叉A型B型 ·3、通過側面觀察對側膝關節的范圍來直接判斷、通過踝關節的背屈止曲間接判斷膝關節是否處于屈曲或過伸狀態。 正面觀 1、通過頭部的位置、肌肉張力、鎖骨這三項指標來判斷斜頭外腦、高低肩。 2、通過胸部和腹部,也就是胸部相對于頸椎和骨盆的位置變化,肚臍是否在胸骨和恥骨聯合上,這兩個指標幫助大家評估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胸廓或骨盆的旋轉,通過外偏角判斷上肢的承重能力,通過對手臂、手部、手腕的肌肉大小外觀形態判斷是否存在肌肉萎縮,膚色變色情況。 ·3、通過髂前上棘在冠狀面上的高低判斷是否存在骨盆側傾, 通過髂前上棘和膝蓋這兩個指標判斷是否存在骨盆旋轉。 ·4、觀察兩膝內踝之間的距離、兩側膝關節內側間的距離、Q角判斷膝 內翻、膝外翻、通過對內側縱弓的觀察來判斷是否存在扁平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