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慢性胃炎、胃潰瘍、胃脹反酸?張仲景的一個方子,請欣賞我們中國人,都會知道的一個養生詞叫:養胃。 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人在胃上出了毛病,常見的有胃炎、老胃病等等。 今天給大家說一個粉絲的事情,前幾天不久,有個粉絲問我,那個胃里啊總感覺不舒服。 吃些生冷的東西,上廁所稀里嘩啦的,人都要虛脫了;然后呢,想著胃里不能見涼的,于是就做了些熱湯喝下去,暖暖胃;結果呢,第二天身體就有上火的癥狀,嚴重的時候,還會有反酸、反胃、嘔吐的情況出現。 其實他這個就是屬于常年胃病的后果,就比如我們年輕的時候,一邊是美食燒烤,一邊是冰啤酒、冰奶茶。 長期以往如此,這胃肯定受不了,胃里一口熱的、一口涼的。 雖然古代沒有什么冰啤酒、沒有什么燒烤,但是張仲景有個方子叫半夏瀉心湯,是一個很經典的方子。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大棗、黃連、甘草、干姜、黃芩、半夏、人參。 我們先說說方子中的半夏:放在此方中的主要作用是消痞,這里的痞是痞滿,就是說肚子脹,不通順、堵著了。氣機不能暢通,升降功能失調,多是因為脾胃功能變差所出現的癥狀。 除此之外,半夏還有化痰、止嘔、燥濕的作用。其味道還有些特殊,能麻舌,就像是觸電的麻,不是吃麻椒的麻。 接著看黃連和黃芩,這倆是清熱、瀉火、燥濕的常用藥材,而黃連更偏向瀉心火,入心經,黃芩更偏向于瀉肺火,入肺經。但是二者也可以合用。能夠起到更好的瀉火作用。清熱化濕的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接著就是干姜,其味辛、性大熱。能夠溫中散寒,常用于溫中焦,健脾陽。上面兩味藥主攻火與熱。這個干姜就是以胃中的 這三味藥放一起有雙管齊下的效果,這在中醫上叫“辛開苦降”,能升能降。使得氣機恢復正常,不在心下堵著 而人參、大棗、甘草則是起到一個補的作用,現在回過頭去看上面四味藥,都是以清除邪氣為目的,就像是打仗一樣,有沖鋒部隊,還有后勤與打掃戰場的部隊。 后面的人參、大宗、甘草就是后勤與打掃戰場的部隊;能夠補脾養胃。 半夏瀉心湯的辨證有以下幾個方面: 1、濕熱體質、體內熱多,舌頭為黃苔;吞咽口水的時候,會有酸味,這是本方子最常見的 2、寒濕體質、多是寒癥,舌頭苔白;肚子疼、還會怕冷。 這兩種是比較常見的。 上面那位粉絲的情況屬于第三種:寒熱共存的癥狀,既有反酸的癥狀還有肚子疼的癥狀。 但是最后,王醫生勸大家,一定要找專業的中醫進行辨證之后,再去用藥,不可盲目用藥! |
|
來自: 新用戶0066aMqP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