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北京冬奧會圓滿閉幕。 “雙奧之城”北京為世界 奉獻了一屆 簡約、安全、精彩的 奧運盛會。 讓世人著實領略了, 蘊藏其中的“東方美”。 無論是點燃火炬的長信燈、 服裝上的山水畫, 還是獎牌里的同心圓玉璧、 跳臺滑雪場的雪如意。 處處都彰顯著中國文化的內涵,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 文化背后的故事。 ![]() 開端,始于春天 ![]()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先民在與大自然相處的過程中,通過長久地觀察動植物、天氣、自然環境等變化規律漸漸形成的生活智慧,“二十四節氣”代表著一年的時光輪回,也代表人與自然和世界相處的方式,中國人用其指導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已經由來已久。 北京冬奧會,是冬奧會歷史上的第24屆。冬奧會開幕當天,恰逢“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立春”之日,是一個在冰天雪地的季節里慶祝春天即將到來的節日。將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命名為春天的起點,也代表著極寒中孕育著新的生機。冬奧會在這一天開幕,也寓意著各國朋友共同迎接一個新的春天。 開幕式與二十四節氣 ![]() 滑雪大跳臺——飛天 ![]() ![]()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如意 ![]() 如意,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工藝寶品,它本是佛教的器物之一,梵名叫做“阿那律”。如意的用途,略有二種:一種是為了抓癢而用,據音義指歸說:'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今之意,故曰'如意’。這種'如意’,也叫做'癢和子’。 另一種如意,則是作為記事備忘之用。據禪林象器箋說:'如意之制,蓋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之。狀如云葉......,只如文殊亦執之;豈欲搔癢也?......今講僧尚執之,多私記節文祝辭于柄,備于忽忘。要時手執目對,如小之意;故名'如意’。若俗官之手板,備于忽忘,名“笏”也’。 綜合上面的說法,所以日僧無著道忠大師(《禪林象器箋》編著者)曾說:'凡佛菩薩所執器物,動有所表。蓋說法到人疑處,令彼能通曉,猶如爪杖搔癢處痛快,故執此表其相。若復依此義,則文殊雖執;亦何妨焉’? ![]() 如意的用場廣泛,凡講經、論議、傳戒、升座等場合都會持用它。 另外,我們逢佳節喜慶都會祝愿對方吉祥如意,如意是什么呢?如意叫“回頭如意”,回什么頭呢?回光返照,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人就會如意。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還是佛教,如意是三教的共同表法、提醒,它是一個道具,它是一種提醒,回頭的人才會如意,回頭的人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人才會如意。 ![]() “同心”獎牌——玉璧 ![]() ![]() 華夏之禮 五方正色、千里江山圖、寶相花……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禮儀服裝從配色、圖案到設計構思,處處呈現中國傳統服飾智慧。頒獎禮儀服裝共有三套方案,分別為“瑞雪祥云”“鴻運山水”和“唐花飛雪”,設計靈感來自“瑞雪”、“祥云”、名畫《千里江山圖》、傳統唐代織物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當冬奧會邂逅農歷新年,頒獎禮儀服裝“瑞雪祥云”“鴻運山水”“唐花飛雪”以中國韻味點綴冬奧會賽場高光時刻。 ![]() ![]() 據“唐花飛雪”設計者楚艷教授說,“唐花飛雪”的圖案靈感來自唐代織物上的寶相花。 寶相花是我國傳統裝飾紋樣之一,又稱寶仙花、寶蓮花,是一種綜合了各種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圖案,也是“吉祥三寶”之一(吉祥三寶為寶相花、搖錢樹、聚寶盆)。寶相花是圣潔、端莊、美觀的理想花型。簡單地說,它不是現實中的花朵,而一般以某種花卉(如牡丹、蓮花)為主體,中間鑲嵌形狀不同、大小粗細有別的其它花葉而構成。 寶相一詞出自于“金資寶象,永籍閑安,息了心火,終焉游集”,為佛教詞匯,佛家用以稱佛、法、僧三寶的莊嚴相。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的植物紋樣并不發達。魏晉以前,裝飾的主題多為仙人神獸和云氣紋等。隨著佛教的傳入,寶相花紋豐富了中國傳統紋樣的內涵。 從佛教的蓮花紋樣到寶相花的轉變過程中,中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擦出新的火花,蓮花紋結合了西方的忍冬紋、石榴紋、如意云紋與中國本土的牡丹紋樣,經過長期的不斷演化才形成寶相花多樣的形式。 隋唐以后寶相花廣泛流行于織錦、銅鏡以及瓷器的裝飾上,含有吉祥、美滿的寓意,是一種獨具我們民族特色的圖案紋樣。其多樣的形式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多樣的傳統文化藝術的繁榮景象,多元文化的體現是其價值所在。 如今,作為一種傳統吉祥紋飾,寶相花應用的載體也是越來越廣泛。這種紋樣樣式已經演化成了一種民族性的藝術符號,被充分運用到各個方面,漸漸成為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送別,中國式浪漫 我國“折柳送別”的習俗最早見于《詩經》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這一風俗從兩千年前的古老詩歌吟唱至今,從未斷絕。 伴隨著“折柳送別”,現場還響徹著一首大家熟悉的旋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這是來自民國四大高僧弘一大師的《送別》,一首弘一大師的《送別》,一支贈給遠行者的柳條,成為冬奧會閉幕式上最具中國浪漫的道別。 |
|
來自: 書香14htqaut5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