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特效方 止痛如神湯:秦艽10g、桃仁10g、牙皂3g、蒼術10g、防風10g、黃柏10g、歸尾15g、澤瀉10g、檳榔10g、大黃8g。 用于實證,效如神至,臨床多年實效。 虛證,加人參、荊芥各15g。 頭面部,加川芎12克、白芷10克; 頭頂,加藁本10克; 眼部,加青箱子15克、野菊花10克; 胸肋部,加延胡索15克、金鈴子10克; 腿部,加川牛膝10克; 上肢,加桑枝10克、地龍10克; 頑固性疼痛,久治不愈者,加全蟲5克、蜈蚣2條 下肢寒濕劇痛,大黃附子湯,方小管用王某某,女 ,43歲 。左下肢劇烈疼痛約十天。左下肢劇烈疼痛,表面未見紅腫、無皮膚異常,經某三級甲等醫院,CT 、 核磁共振、B超、驗血,確認坐骨神經痛??谥泻?、無寒熱、雙脈弦、舌質淡白。 擬方:大黃附子湯合芍藥甘草湯加術茯 。 處方:大黃6g,先煎十分鐘,附子9g,先煎半小時,細辛3g,先煎十分鐘,白芍30g,炙甘草10g,炒白術30g,茯苓30g。7劑,水煎服。 服藥后左下肢諸癥明顯減輕,大便每日2次,飲食睡眠情況良好。續服7劑,愈。 體會:大黃附子湯,藥僅三味,而且附子大量與四逆湯附子用量毫不遜色。附子大燥回陽,補命門火,逐風寒濕,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溫散十二經寒邪凝滯,而舒十二經之攣急,雖無解痙之效,卻有緩急之功。大黃破癥瘕積聚,蕩滌腸胃,通利水谷道,為攻積瀉下之首選,但因藥性寒涼,與病性難符。仲景以附子、大黃配合為用,意在以附子大辛大熱之性制約大黃寒涼之性,存大黃瀉下攻積之氣,正所謂“制性存用”之法。細辛辛溫而散,辛通氣機而振奮陽氣,又可助附子溫陽散寒、透邪達表。 關健是此方,臨床還可靈活的應用偏側肢體疼痛,尤其是下肢寒濕疼痛,劇烈疼痛,倘若掌握好病機,也不用多大量,往往就能達到立桿見影,出神入化,讓人嘆奇的效果 宮頸糜爛速愈散特效處方 苦參30g,蛇床子30g,黃連30g,黃柏30g,川椒10g,五倍子10g,枯礬10g,冰片3g。共為細末,消毒備用。 “千白散’善治各類皮膚瘙癢癥 瘙癢性皮膚病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近兩年多來,筆者自制千白散用于臨床,共收治各類皮膚瘙癢癥,急、慢性濕疹,急性皮炎,手足癬,疥瘡患者87例,取得滿意效果。 癥狀 皮膚瘙癢難忍,或伴皮損、斑疹、血疹、結節、膿皰、水皰、糜爛、潰瘍、皸裂、苔蘚樣變,或伴皮膚潮紅、腫脹,以及出現炎性病變及皮膚色素沉著等。 治法 千里光40克,白鮮皮30克,白芷30克,苦參50克,蛇床子50克,地膚子50克,龍膽草50克,薄荷40克,金銀花60克,石菖蒲40克,大黃60克,蒼術30克,土茯苓50克。先將諸藥烘干,研成細末,分別包裝備用,每包100克。每次一包或半包,一日2次,用開水浸泡待水溫至40℃時,擦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 方解 究其病因而論,皮膚病多由于風、濕、燥、熱蘊結肌膚,使氣血瘀滯,以至肌膚失去濡養所致。方中千里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為外科圣藥。俗諺云:“ 有人識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瘡。”千里光還有廣譜抗菌的作用。與白鮮皮、白芷、苦參、龍膽草、地膚子、薄荷等相配,收清熱疏風、燥濕止癢之功,值得在基層和農村推廣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