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典禮時,挺拔的軍姿是一道十分亮麗的風景線。當驕陽下,筆挺站立、雙手緊貼褲縫時,一個小小的穴位正藏在中指指尖盡頭處的凹陷中,這個穴位便是本期介紹的——“風市穴”。 “風市穴”為足少陽膽經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側部,為下肢風邪聚集之處,是膽經的祛風要穴。風市穴名“風”:指風氣、風邪也;“市”:指集市、集結也。意指該穴易為風邪集結之處。《針灸大成》記載:“風市,主中風腿膝無力,渾身瘙癢,麻痹。” 故本穴具有“祛風除濕、疏經通絡”之功。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風市穴”在臨床主要應用。 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側腰部和大腿外側,“風市穴”在大腿外側,不管分經主治亦或分部主治,均可治療腰腿疼痛。在近現代中醫臨床中,有經驗的醫生經常利用這個穴位治療患者的“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腳冷、風濕關節炎膝腿酸軟無力、腰重起坐難”等疾患。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春風拂面,尤為舒適,但是春天的“風邪”往往也會導致感冒的發生,尤其對免疫低下的老年人來說更是苦不堪言,中醫提高機體防御屏障有一個著名方劑《玉屏風散》,容易感冒人群按摩“風市穴”同樣有很好的效果。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應該每天堅持按揉,每次3-5分鐘。堅持下來,你會發現感冒會比以前減少很多。 耳鳴也是臨床常見病,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臨床治愈率低,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認為其病機主要為“耳竅經脈痹阻,失于氣血濡養”。故治療以“疏通經絡、濡養耳竅“為主。足少陽膽經循行于耳后,又入耳中,再出于耳前。因此,足少陽膽經氣血能“濡潤耳部筋脈”,可治療耳部疾患。“風市穴”雖定位在下肢,遠離耳,但其該穴位具極強的“疏通經絡”作用,通過膽經的循行,濡養耳竅,從而改善耳鳴癥狀。為此伴有耳鳴癥狀的患者不妨嘗試按揉“風市穴”,堅持按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穴位位置:直立,雙手自然下垂于體側,中指指尖之處就是該穴位。 ![]() ![]() 2.穴位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3.穴位主治: ①下肢麻痹; ②全身瘙癢; ③耳鳴耳聾; ④半身不遂; ⑤傷風感冒; 4.按揉方法: 以中指指腹垂直下壓穴位,有酸、脹麻等感覺。每次左右各按壓3分鐘,早晚各一次。 按揉時可先左后右,或兩側同時揉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