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問題是一個全社會都要面對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人在生命最基礎層面、社會交往層面、社會有效性層面,都和女性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但關于女性成長,我們已經有太多太多的疑問了: 為什么女性總是不敢兩眼放光野心勃勃? 不敢挺起胸膛升職加薪? 不敢既要家庭又要事業? 不敢忠于自我活出百分百? 女性的成長會遇到太多障礙:職場上的膽怯、家庭育兒困境、生活中的煩惱和對自我的限制…… 李一諾說:“不敢”,是女性在身上普遍存在的內在限制。 李一諾,畢業于清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生物學博士學位。2005年加入麥肯錫,十年時間升為了全球董事合伙人;2015年,受比爾.蓋茨邀請加入蓋茨基金會,擔任中國區首席代表;2016年,她和丈夫華章一起,開設公眾號“奴隸社會”,關注女性成長、兒童教育等社會議題,迅速成為百萬級別的大號;同年,創辦“一土教育”,2018年即入選“教育部首批未來學校實驗研究課題”,2020年獲得“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頒發的“亞洲教育創新獎”。 從學業到事業,為什么李一諾能一路開掛,不斷創造人生的新高度?女性成長的重重壓力:職場的層層障礙、育兒帶來的繁重事務、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她是如何一一克服?一名現代女性突破障礙、不斷成長的道路,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可供借鑒? 本周六,李一諾老師將做客混沌,帶來課程《李一諾:女性成長,力量從哪里來?》。這堂課,李一諾通過探討女性成長這個話題,讓每一位女性,無論出生時的稟賦和境遇如何,都能通過內在成長,成為一個獨立、優秀、自帶光環,充滿力量的個體——向內看,向前走。對內,看見自己;對外,拓展世界。 這種過程,無關性別,人人適用。 本期課程主任為大家精挑細選了30個精彩觀點,提前劇透給大家: 女性成長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01. 我們面對的職場、育兒、生活困境,歸根結底是關于“自我”、也就是“我是誰”的困境。 02. 女性成長面對的困境實質上是一種“不覺知之痛”。不覺知,是我們所有人成長的最大限制和障礙,無關性別。 03. 每個人其實都擁有我們自我發展所需要的所有的能量和智慧,就好像每一個泉眼都跟地下水源相連接。 04. 我們最大的成長永遠來自于困境,因為只有在困境里,我們才能看到自己一些盲點。困境即禮物。
如何戰勝職場膽怯,迎接野心和夢想?05. 不管你在什么樣的年齡、以什么樣的資歷,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都要學會放下過去。因為你的過去除了能夠阻礙你自己的發展之外,沒有別的意義。 06. 你如果認為你是對的,就應該在你現在的環境里成功,獲得話語權,讓你堅持的原則成為正確或者普遍的原則。 07. 我們不停地尋找外在的認可,而沒有足夠的內心的自信。 08. 作為領導講故事,要學會把一些不同的觀點或者看上去互相矛盾的利益點,放在更大的框架里,去看到它們內在的邏輯,從而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很多曾經的“墻”也就消解了。 09. 我們以為做領導是一種能力,其實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轉變。當我們的底層心態轉變的時候,你的能力也自然會轉變。 10. 只有當一個領導能夠去放下自己內心的執念、去真正去傾聽的時候,他才能夠一方面看到真正需要看到的方向和團隊的需求,一方面也能提供最好的支持。 11. 如果離開了平臺,我們就沒有安全感,那其實是把我們自己的人生定義得非常的工具化或者狹窄。
如何兼顧家庭事業,既要、又要、都要?12. 這個世界并不是完全客觀的,獨立于我們而存在的。每個人的選擇對這個世界是有影響的。所以,孩子并不是一個受體,不是一個受害者,他其實是在跟世界主動地交互的。 13. 人只有活出內在和外在的一致,才是自洽的、幸福的。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自洽和幸福,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我們自己要做到。 14. 成功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跟孩子保持一種心靈上的連接。這種連接實際上是孩子成長中所需要支持的一個入口。當我們有這個入口的時候,不管發生什么樣的挑戰,我們都會有一個入口可以去幫助和支持孩子。 15. 養育孩子是一個自我完成之旅,因為孩子讓我們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去面對我們最深的恐懼。面對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 16. 有了覺知就會明白,養育孩子的核心只有兩條:第一,孩子身心健康;第二,家庭成員之間親密幸福的關系。 17. 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不是童年家境優越或者生活安逸,而是家庭成員會給他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和接納,從而讓他獲得心力的滋養。 如何撥開一地雞毛尋找生活喜樂?18. 生活的本質就是瑣碎的煩惱構成的小困境。如何去面對這些小困境,是對我們真正的智慧的修煉。 19. 能夠心態平和甚至心懷喜悅地面對生活瑣碎的煩惱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20. 我們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去多做、去積極入世,但遇到影響我們心情的事情時,我們要做的反而是停下來,深呼吸,而不是做得更多。 21. 我們的煩惱很多時候來源于現實的劇本與我們心里的劇本不配套。我們覺得這是別人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我們心里那個劇本的原因。 22. 消除煩惱靠的不是“做減法”,而是心智成熟。 23. 接納的意思是,當我們無法選擇的時候,要看到這個事情的現狀,盡管不同意,但是可以接受它,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該做什么的觀點和方法。 24. 做選擇的時候,多考慮微觀因素,少考慮宏觀結果。 25. 五六個人原則,就是不管在什么環境,其實你周圍的五六個人構成的這個微環境對你的影響是遠遠大于宏觀環境的。 如何獲得持續成長的動力成為100%的自己?26. 我們對時間的概念很多產生于工業社會對高效能的需求,但實際上真實的時間只有現在、當下、Now,過去的已經過去,而未來還未到來,它們在當下都不存在。 27. 最大的效能來自于我們跟當下時間的合一。 28. 我們其實不是作為效能、作為機器而存在的,是作為一個跟時間的合一的形式而存在的。 29. 我們最終人生路走成什么樣子,其實方法論的效能或者影響遠遠要小于我們的思維方式。如果想不明白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那我們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因為我們找不到意義感。如果我們在一件事情中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實現的感覺或幸福的感覺,它還是不長久的。 30. 真正地去理解、體會和活出真我的樣子,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李一諾說,“我們在任何境遇下都有很多可以選擇的空間。如果我們能夠面對自己內在的問題,我們都有可能會成長成一個獨立的、優秀的、自帶光環和充滿力量的個體。” 女性成長到底在談什么? 我們怎樣才能不斷成長? 如何才能獲得長久成長的動力? 點擊下方海報,預約課程! |
|
來自: 新用戶95657716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