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昭儀在永徽六年(655年)十月被冊封為皇后。褚遂良則被武皇后趕出朝廷,貶至潭州,原因是其曾以“武昭儀侍奉過先帝”為由堅決否立過武氏。顯慶四年(659年),禇遂良在流放地含憾離世,享年63歲。 在他死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武則天不僅削掉了他的全部官爵,還把他的子孫后代流放到了他故去的地方.........
褚遂良的一生經(jīng)歷了隋末戰(zhàn)亂和盛唐氣象,浮華光影,過眼云煙,晚年蕭瑟凄涼、含憾離世。他合上眼睛的那一刻,一定不會出現(xiàn)兒時跟著舅父虞世南學書的畫面,也一定不會想到千年以后,自己的書法被后人頂禮膜拜。
------題記
本篇講褚遂良《陰符經(jīng)》中的【符】字。【符】是《陰符經(jīng)》開篇第二個字,起筆及收尾細節(jié)清晰可見,橫豎點畫脈絡分明,結體俊朗,是書法之美的典范。
我們先研究下這個字的結字規(guī)律。
結字規(guī)律一:橫豎等距
看上圖橫豎紅線標注,關鍵橫畫和虛空橫畫距離基本一致,關鍵豎畫與虛空豎畫距離亦基本一致。【符】字書寫的時候只要符合這個等距規(guī)律,框架基本也沒問題了。接下來我們驗證下。
如上圖,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等三人【符】字,諸位仔細觀察紅線標注,顯然,間距一致。這是最簡單不過的結字規(guī)律之一。但實際書寫中因人的性格、力量等不同結字特點會有差異,比如傾斜度不同、線條粗細不同、筆畫弧度不同等。但結字規(guī)律不變,這是東方哲學對稱之美的基本美學思想。
再看看當下這些所謂的“大師”,美名其曰在探索書法藝術,豈不知是在糟蹋書法。如果他們只談論“藝術”還好,千萬別附庸風雅地談書法。竟然還有人追捧說這是高雅藝術,一般的老百姓看不懂。可怕,實在可怕!那些不明所以不明真相的小年輕們不諳世事,被他們帶進了溝里,還把他們當做偶像,當做導師,可笑,實在可笑!
可憐!可悲!
救救書法!!!
話題扯遠了,回到正題。
結字規(guī)律二:穿插咬合
如上圖,紅色三角形標注處,諸位認真觀察。編號為1的三角形處,單人旁的空隙和右側(cè)橫的起筆形成犄角之勢,把左右結構的字形牢牢的咬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編號為2的三角形處,草頭旁的兩個豎畫與單人旁的起筆同樣形成犄角之勢,原理同1。再看編號為3的三角形處,豎畫的起筆與草頭右側(cè)的空間亦呈現(xiàn)犄角之勢,原理同上。至此,這個上下左右結構的字,看似相互分割,實則堅不可摧,牢不可破。其結構的任何一個筆畫都無法做任何改變,動一發(fā)而牽全身,否則其完好的形態(tài)立即被打破。就如一個五官精致、面容姣好的女子,氣質(zhì)非凡,輕輕巧巧,修飾一寸則有多余,減去一點則有遺憾。
下面我們講【符】字的用筆特點。
首先我們辯證下書法、毛筆字、筆墨藝術的關系。見上圖谷鳴繪制的三個概念的包含圖。可見筆墨藝術是大眾藝術,凌駕于毛筆字、書法之上,范圍最大,也就是和筆、墨有關的所有的藝術均可稱為筆墨藝術。比如邵巖老師射墨,曾翔、沃興華老師的拖把大字,張旭光、劉洪彪等老師的偽草書等。然后是毛筆字,即用毛筆認真書寫漢字。此類要求比較高,要做到精通漢字的結字規(guī)律,達到很高的結構審美。比如蘇黃米蔡、啟功、二田等老師,這都是寫毛筆字的高手。最后才是書法,極其小眾,困難非常。數(shù)千年書法史,留下來的書法大家屈指可數(shù)。他們有技入道,寓道于字。點畫之間皆萬物,方寸之中法自然。凡舉一人均泣鬼神,通陰陽。如“驟雨旋風聲滿堂”的懷素,如“屋漏痕,折釵鼓”的顏真卿,再如“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王羲之..........
閑話少絮,講【符】字的用筆。
見上圖,逆時針起筆,逆時針挑鉤,出現(xiàn)的形態(tài)如上。這個鉤的造型谷鳴在前面講鉤的時候詳細分析過,但是【符】字的鉤的用筆脈絡恰恰于與此相反。為正時針起筆,正時針出鉤。如下圖。
此處的用筆脈絡隱藏在這個鉤中,難于用語言描述,上圖三生萬物概念圖雖能表達一二,但非慧眼之人難以識別,所以真正對【書法】感興趣的同仁可以認真觀看谷鳴書寫的視頻,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示。
寫此篇文章時,谷鳴已錄制該字的書寫視頻發(fā)布在抖音上,感興趣的朋友抖音搜索下【谷鳴先生講書法】。
看完三件事:
1,點贊,讓更多熱愛書法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
2,關注我的公眾號【谷鳴書社】,窺探晉唐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