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容易喝,但很難做到。因為當你被不公平對待的時候,你內心本來就壓抑隱藏著的怨、恨、憤怒、委屈、傷心痛苦,恐懼,焦慮馬上會被點燃,這種難受的感覺蔓延全身,充斥著整個頭腦,絕對讓你失去思考和判斷能力,智商個位數。這也并不是你的錯,實在是因為這股生命能量太強大。 2022.01.01 ![]() 我一直想尋找自己的天賦,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一直都沒有清晰的答案,為此還產生了焦慮的情緒。我有很多興趣愛好,試圖在里面找到一個堅持下去,很遺憾,每次當我饒有興趣的想大干一番的時候,哐鏜一個低落的情緒從天而降,突然就覺得人生無望了,這種過山車式的體驗就是我的常態。這對我的工作和感情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好像前半生我的世界就只有這些喜怒哀樂的情緒。 情緒到底是什么呢? 經過一年的學習,我慢慢開始理解了它。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天賦所在,就是和自己的身體溝通,穿越低頻情緒的能力。 發現自己的不對勁,但就是說不出哪里不對勁,頭腦告訴我們現在的一切都已經很好,不能不知足。但是身體告訴我們,哪里都沒病,但哪里都不舒服。。。 突破口在于能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情緒壓抑的人 比如興奮的時候,開心的時候,孤獨的時候,自卑的時候,挫敗的時候,絕望的時候,失落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道理就出現在腦海里,這時候只有腦子在瘋狂的轉動,它唯一的目的就是拉開你,阻止你去體驗這些不請自來的情緒客人。 情緒出現的時候如果你不去體驗它,而選擇忍耐克制它,那它就會在你周圍不斷積累,這些就會形成更多的情緒,對你造成更大的傷害。 或者有時候你不想體驗悲傷,想用快樂來填補悲傷,那么悲傷就會在快樂離開后強烈反弾。 基本上造成疾病95%的原因就是情緒。 憤怒 當我們遇到一些事情覺得不公平,很氣憤的時候 我們會告訴自已不應該生氣。確實,我們最終是要達到不因為自己的感受而責怪他人的境界,但是,在達到那種境界之前,承認自己的真實感受才更有利于健康。 那些不主動表達憤怒的人,他們的憤怒,會通過被動的方式釋放出來。 這就是“被動攻擊”。 常見的,有些人表面上不說對伴侶的不滿,但會通過約會遲到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憤怒。 也有些人表面不敢表達對父母的憤怒,但會通過偷偷搞砸父母交代的事情,來發泄自己的攻擊。 如果在一段關系里,雙方總是不能直接溝通憤怒和不滿,關系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那些不能表達的不滿,會變成各種被動攻擊的方式,讓別人難受,也讓自己難受。 所以,不要因為對方好脾氣,對自己沒有攻擊性,就覺得在一起很安全。 我們不應該期待身邊有一個從不表達憤怒人,同時我們自己也不要去做這樣的人。 恐懼 人們在工作中總有這樣的感受:害怕被領導批評、害怕別人覺得自己無能、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在意他人的評價、害怕犯錯、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 總是在這樣的情緒里面把自己包裹起來,身體里的能量無法流通,行動力也減弱,更不會迎來好的結果。 ![]() 我想起一句話: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終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著一絲希冀,便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 真正的懦弱只是源自于無法面對這些情緒而已。 愧疚 當我們經常背叛自己的感覺,而討好外在的人事物的時候,身體會感覺丟失了自己,自我感就會越來越渺小,這時候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是一個虛假的存在,當看到別人偽裝的各種形象時,我們會以為別人都是真實的,只有自己是虛假的,這個時候,潛意識就會立即升起這樣的念頭產生愧疚的情緒。 另一種情形,當我們被無微不至的照料時,這種好也會使我們產生愧疚感,這種相關的感覺會讓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就我個人經驗來,愧疚無處不在,我們經常會用道德感、高尚感、低調感來掩藏自己的這種無地自容的愧疚感覺。 我們無法和別人有更深入的關系,也是因為愧疚的情緒被我們壓抑的緣故。 自卑 自卑導致的恐懼情緒:表現為恐懼權威 恐懼陌生環境、性格上的膽小謹慎、唯唯諾諾 自卑導致的焦慮情緒:表現為自我矛盾,自我批評,自我否定,杞人憂天式的緊張擔憂 自卑導致的抑郁情緒:表現出逃避、退縮、社交退化、自我評價負面、心情沮喪、失去價值感 自卑導致的委屈情緒:表現為內心壓抑不平,脆弱敏感,過度保護,不信任他人 自卑導致的羞恥情緒:表現為羞恥慚愧,自嘆不、對自己悲觀失望 所有這些不良的情緒反應,都是自卑帶給我們的負面感受。 當遭遇的痛苦超出我們能夠承受的極限時,這些痛苦就會被“選擇性遺忘”,壓抑到潛意識里去 情緒被壓抑的情況還有很多 比如理性 理性就是來幫助隔離情緒的。你會見到很多理智的人,知道很多事情該怎么做,知道怎么利益最大化,能給你很多建議。但是你就是感覺靠近不了他,因為他的情緒被堵著,沒有表達。 反向就會堵住情感。明明是這種感受,卻非要表達另外一種。這時候你會發現你也感受不到他。 比如愛講大道理 當一個人總是用大道理來隔絕自己的情緒、感受時,自己會感到孤獨,別人會覺得沒意思,甚至別人會覺得自己老是被你說教,被說服,自我總是被攻擊。 也許別人覺得你說的對,道理上是通順的,但是他感受到的是不舒服,所以時間長了,他就不愿意和你聯系了,你的人際關系就會變得很不好。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引導情緒呢? 舉個日常最常見的例子,媽媽看到孩無緣無故的哭了 正確的疏導情緒的方法是: 當你身體有情緒的時候,你開始放松你的身體,感受你的呼吸。然后,只是觀察你的情緒,觀察你的情緒在身體里的感覺,觀察觀察,慢慢就自動消失了。這時你對你的情緒是敞開的。 不是壓抑情緒,也不是發泄,也不是轉移,更不是沉思,而是觀察。當觀察跟感受你的情緒的時候,它自然消失了。 就是這么簡單,看見即療愈。 我有一種情緒,縈繞在心間。如果我不能表達它,你也不能看見它,我們兩個一起回避了它,我們之間就只能有一種捅不破的隔閡,你走不近我,我走不近你。 情感被堵住,隔閡就產生了。 情緒被分享,能量就流動了。 如果我悲傷的時候,我能把悲傷分享給你,你感受到了我的悲傷,并理解了它,你靜靜地陪我一起悲傷,允許我悲傷,我的悲傷就會流向你,你就會替我消化它,我的悲傷就流動起來了。比如我孤獨的時候,自卑的時候,挫敗的時候,絕望的時候,失落的時候….…有個人傾聽、陪伴,并理解,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共情---世間最好的心理治療處方。 我們經常提到能量二字,情緒雖看不見摸不著,只存在于我們的感覺中,但它也是一種最常見的能量 那什么是高能量和低能量? ![]() 1、正面的高能量:寧靜、從容、歡喜、放松、煥然一新、和諧當下、內外合一,提升他人。 ![]() |
|
來自: timtxu > 《心靈、婚戀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