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蘆的功效與作用:漏蘆為菊科植物祁州漏蘆或禹州漏蘆的根,漏蘆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活血通乳,漏蘆的作用是治瘡癤腫毒,乳癰,疥癬癢疹,產(chǎn)后乳汁不下,漏蘆食用禁忌是氣虛,瘡瘍平塌不起及孕婦忌服漏蘆。 ![]() 基本概述藥名:漏蘆 別名:野蘭、鹿驪、鬼油麻、祁漏蘆、禹漏蘆、和尚頭、大頭翁、獨花山牛蒡、龍蔥根、毛頭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通乳 主治:瘡癤腫毒、乳癰、腮腺炎、淋巴結(jié)核、痔瘺、疥癬癢疹、目赤腫痛、痢疾、蛔蟲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chǎn)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醋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藥材基源:漏蘆為菊科植物祁州漏蘆或禹州漏蘆的根。 功效作用![]() 1、漏蘆,遺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熱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蘆寓有收澀之功也。《本草求真》 2、漏蘆,《本經(jīng)》治熱毒惡瘡,下乳汁,以其能利竅也,為消毒排膿殺蟲要藥。蓋咸能軟堅,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瀉,使邪從下而出也。《本經(jīng)逢原》 3、漏蘆治小兒無辜疳痢,羸弱,不欲飲食,及腹內(nèi)蟲動作,多吐清水:漏蘆二兩,豬肝一兩,楮樹根白皮一兩(銼)。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以溫水研一丸,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圣惠方》漏蘆丸) 4、漏蘆治皮膚瘙癢,陰疹,風毒,瘡疥:漏蘆、荊芥、白鮮皮、浮萍、牛膝、當歸、蘄蛇、枸杞子各一兩,甘草六錢,苦參二兩。浸酒蒸次。(《本草匯言》) 5、漏蘆治乳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jīng)給凝滯,乳內(nèi)脹痛,留蓄邪毒,或作癰腫:漏蘆二兩半,瓜萎十個(急火燒焦存性),蛇蛻十條(炙)。上為細散,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服,不拘時,良久吃熱羹湯助之。(《局方》漏蘆散) 6、漏蘆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膿:黃芪(生用)、連翹各一兩,大黃一分(微炒),漏蘆一兩(有白茸者),甘草半兩(生用),沉香一兩。上為末,姜、棗湯調(diào)下。(《集驗背疽方》漏蘆湯) 7、漏蘆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本經(jīng)》 8、漏蘆治腫瘤:漏蘆在臨床上又可用于各種腫瘤。如用于肝腫瘤,漏蘆常與半枝蓮、半邊蓮、石見穿等配合應用 9、漏蘆殺蟲,洗瘡疥用之。《本草拾遺》 10、漏蘆,苦能下泄,咸能軟堅,寒能除熱,寒而通利之藥也。故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本草經(jīng)疏》 11、漏蘆治瘰疬,排膿、止痛、生肌:漏蘆、連翹、紫花地丁、貝母、金銀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12、漏蘆治瘡癰初起,以及乳汁不下、乳房腫痛等癥:漏蘆苦寒,有清熱解毒消癰的功效,對于瘡癰初起紅腫熱痛,常與連翹、大黃等配合應用;漏蘆對于乳房紅腫疼痛欲成癰腫者,常與瓜蔞、蒲公英、貝母等配合應用。漏蘆能通乳汁,與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 13、漏蘆治歷節(jié)風,筋脈拘攣,骨節(jié)疼痛:漏蘆半兩(去蘆頭,麩炒),地龍(去土,炒)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末。先用生姜二兩取汁,蜜二兩,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盞調(diào)藥末一錢半匕,溫服不拘時。(《圣濟總錄》古圣散) 14、漏蘆清熱涼血,治熱毒血痢,血衄.血痔,溫疫等癥。《山西中藥志》 15、漏蘆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藍根一錢,漏蘆一錢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16、漏蘆治小兒壯熱,通小腸,(治)泄精,尿血,風赤眼,乳癰,發(fā)背,瘰疬,腸風,排膿,補血,治撲損,續(xù)筋骨,敷金瘡,止血長肉,通經(jīng)脈。《日華子本草》 17、漏蘆治冷勞泄痢,及婦人產(chǎn)后帶下諸疾:漏蘆(去蘆頭)一兩,艾葉(去梗炒)四兩。上二味,搗羅為末,用米醋三升,入藥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藥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圣濟總錄》漏蘆丸) 18、漏蘆治白禿:五月收漏蘆草,燒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鹽湯洗,乃敷。(《補缺肘后方》) 19、漏蘆治室女月水不調(diào):漏蘆(去蘆頭)、當歸(切,焙)、紅花子、枳殼(去瓤,麩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各半兩。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圣濟總錄》漏蘆湯) 20、漏蘆治身上熱毒風生惡瘡,皮肌瘙癢癮疹。《藥性論》 21、漏蘆療諧瘺疥。(陶弘景) 22、漏蘆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別錄》 食用方法![]() 1漏蘆湯 組成:漏蘆(去蘆頭)1兩、烏蛇(去皮骨,酒炙)1兩、獨活(去蘆頭)1兩、黃耆(炙)1兩、白蘞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生姜(切,炒)1兩、大黃(銼碎,醋炒)1兩、升麻(生用)3分、麻黃(去根節(jié),煎去沫,焙)3分、枳實(去瓤,麩炒)3分、芍藥3分、防己3分、玄參3分、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梔子仁1兩1分、石膏(碎)1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用法: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取1盞,去滓溫服;要利,空心、臨臥各1服。 主治:大風癩,身體成瘡,眉鬢墮落,(疒咅)(疒畾)瘙癢,搔之黃水出者。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八。 2漏蘆茶 材料:木通1g、漏蘆3g、栝蔞根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木通、漏蘆、栝萎根至水沸后,沖泡甘草、花茶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理氣通乳。 主治:婦女產(chǎn)后乳汁不下。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3漏蘆煮雞蛋 配方:漏蘆500克、雞蛋1個、紅糖(或白糖)20克。 制法:漏蘆加水煮沸5分鐘后,放入雞蛋,蛋熟將殼敲碎再稍煮。 功效:清熱解毒,止痢。 主治:痢疾 用法:每日1次,熟雞蛋蘸糖,赤痢用紅糖,白痢用白糖。連用3--5日。 4千金漏蘆湯 處方:漏蘆(去蘆)、麻黃(去根.節(jié))升麻、赤芍藥(生)、黃芩(去皮)、甘草(生)、白斂(凈洗)、白芨(去須)、枳殼(米泔浸一宿.去白)各四兩、生大黃一十三兩。 炮制:上俰咀。 用法: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一盞,紗帛濾去渣,空心,食前熱服,以快利為度。病人更自量,增損服之,立效。若發(fā)背、癰疽已成膿者,當排膿,服之,直至膿盡。 主治:治癰疽發(fā)背,丹毒惡腫,時行熱毒,發(fā)作赤色,瘰倁初發(fā),頭目赤痛,暴生障翳,吹奶腫痛。一切無名惡瘡,雖覺所苦細微,不可輕慢,急服此藥,并皆內(nèi)消,更不成膿。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5漏蘆橘皮湯 組成:漏蘆2兩、橘皮2兩、甘遂2兩、麻黃(去節(jié))2兩、杏仁(去皮尖)2兩、黃芩2兩。 用法:以水9升,煮取3升,分4服。得下為佳。 主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文而咳,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者。 來源:《外臺》卷四引《古今錄驗》。 6漏蘆木通酒 配方:漏蘆10克、木通10克、川貝母10克、甘草6克、米酒1大杯。 制作:將上藥搗碎,加水、米酒各1大杯,煎至1杯,去渣,分成2份,備用。 服法:每日飯后溫服1份。 功效:軟堅散結(jié)通乳。 主治:乳癤初起。 用藥禁忌1、氣虛、瘡瘍平塌不起及孕婦忌服漏蘆。 2、連翹為使。《日華子本草》 3、氣虛者禁用漏蘆。《得配本草》 4、瘡瘍陰癥,平塌不起發(fā)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漏蘆。《本草經(jīng)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