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史籍資料浩如煙海,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可是在翻閱這些史料時,經常會看到例如“太初二年”、“辛未年”等年份,讓人有種不知是何年的困惑。這是因為我國古代采用帝王年號、干支紀年的方式,來標識年份。 年號是由漢武帝發明的紀年方式,被后世歷代帝王采用,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此之前,經常采用帝王的執政年份,來標識年份。例如“秦昭襄王八年”、“漢高祖四年”等。 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歷法,由歲星紀年法變換而來的。它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而成,六十為一周期,周而復始,循環記錄。 下面為歷代帝王年號與公元年份、干支年份對照表,圖表的比例和A4紙的比例差不多,喜歡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打印收藏。 (1)秦、西漢帝王年號 ![]() 秦、西漢帝王年號 (2)東漢帝王年號 ![]() 東漢帝王年號 (3)三國帝王年號 ![]() 三國帝王年號 (4)晉朝帝王年號 ![]() 兩晉帝王年號 (5)南朝帝王年號 ![]() 南朝帝王年號 (6)北朝帝王年號 ![]() 北朝帝王年號 (7)隋、唐帝王年號 ![]() 隋唐帝王年號 (8)五代十國年號(部分) ![]() 五代十國帝王年號 (9)宋朝帝王年號 ![]() 宋朝帝王年號 (10)遼、金帝王年號 ![]() 遼、金朝帝王年號 (11)元朝帝王年號 ![]() 元朝帝王年號 (12)明朝帝王年號 ![]() 明朝帝王年號 (13)清朝帝王年號 ![]() 清朝帝王年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