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鉆石凈度是 4C 標準(其他 3 個 C 為顏色、切工和克拉重量)之一,它在決定鉆石整體美觀和最終價值時至關重要。那么,是什么決定了鉆石的凈度呢? 由于鉆石是在高溫高壓的地球深處形成的,它們往往具有獨特的胎記,內部的就稱為“內含物”。內含物可能完全封閉在鉆石中,也可能從表面延伸至鉆石內部。晶體結構、切磨-磨光-鑲嵌過程或日常佩戴所致鉆石表面具有的一些特征,則稱為表面特征。內含物和表面特征一起被稱為鉆石的凈度特征。 鉆石凈度特征的數量、大小、性質、位置等因素,都會影響鉆石凈度的評估,但說實在話,它們真的太小了,大多數珠寶級鉆石的凈度特征用肉眼都觀察不到。(類似那種三分之一體積都被黑色包體占據的鉆石,通常是不會拿出來當做珠寶出售的) 今天的文章,小編就列舉了16種鉆石的凈度特征,帶大家看看:如果一顆鉆石“不干凈”,可能會表現在什么地方。 但是,大家也不要恐慌,因為凈度等級通常是寶石學家使用 10 倍放大鏡來確定的,我們肉眼很可能根本看不到那些“不干凈”的地方。 對普通消費者的日常佩戴而言: 1、VVS以上的凈度,基本不需要考慮內含物類型和分布。 2、SI及以下的凈度,最重要的是避免肉眼可見的大黑點,以及大面積云狀內含物(通常這類鉆石就是俗稱的“奶鉆”之一)。 3、不要被證書上的內含物類型或凈度素描圖嚇到,以自己肉眼看到的為準,“肉眼干凈”很重要。(至于怎么看證書上的凈度描述,咱們以后單獨寫一篇) 步入正題,常見的鉆石凈度特征都有哪些? ![]() 1 Pinpoint-點狀物 它是鉆石內部極細小的晶體內含物,可以是獨立的一個、兩個,也可成群出現,有時亦稱之為“針點”。點狀內含物通常是一些細小的礦物顆粒,顏色通是白色或黑色,一般在 10倍放大鏡觀察下宛若一個小點,看不到清晰的形狀。 有的點狀物微小到什么程度呢?在高倍顯微鏡下都很難發現。 ![]() 2 Needle-針狀物 它是在10倍放大鏡下狀似細棒的細長晶體,因看起來像一根針而得名。它的顏色通常為白色或透明,在10倍放大鏡下可見。 ![]() 3 Crystal-礦物包體 礦物包體是包裹在鉆石內部的礦物晶體。鉆石當中常見的礦物包體有:鎂鋁榴石、鉻透輝石、橄欖石、金剛石、金云母、鉻鐵礦、磁鐵礦、石墨、尖晶石、頑火輝石、鈦鐵礦等。這些晶體大多是在鉆石生成的早期就包裹在其中的,是典型的原生內含物。 礦物包體顏色多種多樣,有無色、綠色、紫色、紅色、棕褐色、黑色等,在凈度分級時,深色的和淺色的對凈度影響程度不一樣。當大小相近、且所處位置基本相同時,深色的比淺色的更影響凈度。 ① Included Crystal內含晶體 鉆石內包裹了比針點稍大些的晶體,大多為鉆石、石榴石、輝石、鋯石等礦物。不過分的情況下,它只影響鉆石凈度等級,對火彩影響不大。 ② Dark Included Crystal 黑色內含晶體 和上面相同,只是這塊晶體變成了不透明的黑色,多數為含有一片石墨。它會影響到鉆石火彩,在視覺上也不是特別理想。俗稱的鉆石“黑點”之一,就是這種黑色內含晶體,大顆的黑點通常在SI以下凈度中出現。 ![]() 4 Cloud-云狀物 它是指鉆石中呈朦朧狀、乳狀、無清晰邊界的一類包體,有時也稱霧狀包體。云狀物的成因較復雜,可以是由許多分散的細小固體顆粒組成,可以是由晶體的缺陷或錯位造成,也可以是一系列微小的裂隙,由于太過細小,很難獨立區分。 一些云狀物顏色很淡,用 10 倍放大鏡很難發現,需借助高倍顯微鏡觀察。 如果一顆鉆石中包含有大面積出現云狀物(通常在SI以下凈度中出現),讓整體看起來霧蒙蒙的,那么它就是“奶鉆”的一種;如果只是包含有輕微云狀物,則屬于常見特征,不必擔心(尤其是VS以上凈度)。 ![]() 5 Feather-羽狀紋 它是鉆石內部或延伸至內部的裂隙,形似羽毛狀。羽狀紋的大小形狀千差萬別,可以是封閉在鉆石內部的,也可與鉆石表面連通,常有一個相對平整的面,也可以是凹凸起伏的。羽狀紋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無色透明。 有一些羽狀紋的面上有黑色炭質薄膜,看上去與是黑色礦物包體相似,這是當鉆石產生張裂隙時,內部壓力驟減而使鉆石轉變成石墨所致。還有一些羽狀紋常分布于某一結晶包體的四周,嚴重的羽裂紋會影響鉆石的耐久性。 ![]() 6 Twinning Wisp-孿晶紋 它是由晶體生長不規則所引起的,呈現白色、或其它顏色或反射性的條紋、弧線。肉眼并不明顯,但在十倍放大鏡下觀察,會發現它對透明度有一定的影響。 在鉆石的形成過程中,內含物同時也在形成,而鉆石可能會因為某些不利條件停止生長,故內含物也停止形成。而當鉆石朝著不同的方向重新開始生長時(有時是在數千年后),內含物也重新開始形成,就會形成孿晶紋。孿晶紋本質上是不同的內含物(如針點狀、晶體、羽毛狀和云狀)的混合體,它們會形成一個混亂的圖案。 ![]() 7 Internal Graining-內部紋理 它是指鉆石內部的天然生長痕跡,亦稱生長線、生長結構、內部生長紋等,常常呈平直或彎曲的線狀、條帶狀,一組或多組出現,有些條帶之間還可有顏色差別,又稱之為色帶。 它可以有幾種成因:①由雙晶或晶格錯動等原因而引起的鉆石內部原子排列不規則;②由于鉆石階段性生長而形成的條帶;③是鉆石的孿晶紋。 ![]() 8 Bruise-淤痕 它是鉆石在受外力沖擊時所致,伴有根狀羽裂紋的微小區域,一般見于刻面交接處。 ![]() 9 Natura-原始晶面 當一顆鉆石上有 "天然 "的原始晶面,實際上往往是一個良好的拋光標志,這表明鉆石切割者對原石進行了拋光,使其重量最大化。原始晶面通常出現在寶石的腰部,對于凈度為SI2及以上的鉆石來說,幾乎不需要擔心,因為肉眼無法看到它們。![]() 10 Indented Natura 內凹原始晶面 它是凹入鉆石內部的天然結晶面。內凹原始晶面上常保留有階梯狀、三角錐狀生長紋,多出現在鉆石的腰部部分的原石表皮,凹陷于已切磨鉆石表面下。 ![]() 11 Bearded Girdle-須狀腰 它是受外力沖擊所致,伴有根狀羽裂紋的微小區域,一般見于刻面交接處腰上細小裂紋深入內部的部分。它是在鉆石打圓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產生的一系列豎直的細小裂紋,形如胡須,故而得名。 ![]() 12 Knot-晶結 它是白色或無色的鉆石小晶體,在鉆石打磨拋光后露出到表面。但是和鉆石的內部包體不同,這個小的晶結沒有完全被包裹在鉆石里面,而是像生在鉆石上的另一顆小鉆石一樣,簡單理解就是樹干上長出了一根樹枝,把這個樹枝沿著樹干的曲線給砍掉以后留下的橫截面。 ![]() 13 Laser Drill hole-鐳射洞 有些珠寶加工商在收到一顆凈度非常不好的鉆石時,會試圖改善鉆石凈度,讓鉆石更具吸引力,價值更高。 鐳射可以穿鑿一條從鉆石表面到鉆石內部深色內含物的狹窄通道,去除或淡化鉆石內部的深色內含物。如果內含物質沒有被鐳射汽化,也會被從通道注入的強酸溶解或“漂白”。 由于最終形成的白色物質代替黑色內含物改善了鉆石的凈度,而且這項處理是永久性的(內含物不會重新出現或變暗),從而在肉眼上提高了鉆石的品質和價格。但是這類鉆石的鉆孔,會被GIA記錄為內含物特征,在證書上為其降級。 所以,鉆石一定要買帶證書的,肉眼看著好,實際可能有貓膩哦~ ![]() 14 Laser mark-激光孔 它是用激光束和化學品去除鉆石內部的深色包體時留下的痕跡,形似管道或漏斗狀的痕跡稱為激光痕。激光痕有開口與鉆石表面連通,有時可被高折射率的玻璃充填。 ![]() 15 Chip-缺口 它是10倍放大下觀察刻面棱線上無明顯深度的小缺口,常見于腰圍邊線及尖底。 ![]() 16 Cavity-洞痕 它比缺口大很多,是羽裂紋的一部分破裂、或接近表面的晶體掉落、或在拋光時被擠出所造成的角狀缺口。 除了以上常見的鉆石凈度特征以外,白點、粗磨腰圍、刮痕、蜥蜴皮等也是影響鉆石凈度的特征。但這些凈度特征存在的意義不止是為了凈度分級和價值,更多的是身份鑒定。因為每一顆鉆石的內含物都不可能相同,哪怕證書丟了,我們也可以根據鉆石的凈度特征來確認它的身份哦~ ![]() |
|
來自: 昵稱VDGw4ff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