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 貪圖安逸是不思進取的表現,一成不變的現狀會讓人原地踏步;若沉溺于安逸,則會忽略隱藏的危機,對未來沒有準備。 貪圖安逸便是拒絕吃苦,拒絕進步,拒絕改變。 盡早脫離自己的安樂我,才是為人的上進之道。 莊宗李存瑁建立了后唐政權。但他建國以后,開始過起了窮奢極欲的生活。 他昏庸無知,冤殺大將,寵幸伶人,后被叛軍所殺。 《伶官傳序》曾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人最怕的是在安逸中消磨掉毅力,喪失進取之心。 一個人面對安逸,不應養尊處優,不能過于陶醉,要居安思危,要時刻做好困難的準備。 別讓安逸的現在,斷送了你的未來。 苦過之后才知甜之貴,即使現在安逸,也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那才是持續收獲甜的訣竅。 福禍只在朝夕間,安逸使人麻木,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適當的欲望可以激勵自己奮斗的動力,但過度的欲望會形成貪念,喪失自己的本性。 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避免掉入貪婪的陷阱。 貪得無厭之人,被名利所困,讓自己背負了過重的負擔。 人越貪,越不知足,越不知足,越痛苦。 做人,不能太滿,凡事沒尺度,人生會陷入亂局。 貪字近于貧,婪字近于焚,貪婪是人性之敵,克欲才能制敵。 人的一生,不求榮華富貴,但求問心無愧,錢財不缺便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