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心不足蛇吞相,其中“相”是人的相貌的“相”,而不是大象的“象”。 在我的家鄉(xiāng)雙港練潭,流傳著這么一個傳說:有一天,一個叫鞏自英的學生在上學途中,拾得一枚挺大的蛇蛋,他舍不得扔掉,用三層布包著,放在自己所用的那張課桌的抽屜里。這是一顆蟒蛇蛋,過了些時日,蛇蛋孵出了一條小蟒蛇。鞏自英天天帶肉或其它好吃的食物來喂它,蛇在漸漸長大,抽屜里裝不下了。十幾天后,鞏自英就把這條小蛇放歸自己上學經(jīng)過的那座山上,小蛇很快溜走了,不見了蹤影。在他上學時,小蟒蛇也溜過來,鞏自英也俯下身來,與它親近一會兒,有時也給它點好吃的肉食。 ![]() 鞏自英這個人是心不知足??!他心不知足的結果,不僅斷送了自己的性命,連一心要報答恩情的大蛇也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這就告誡我們,做人就是要知足,不知足者就會懷上一顆貪心。知足者常樂,貪婪者必敗。貪婪者必然要身敗名裂,甚至走上不歸之路。 去年,鮑定成先生向我講述了我省壽縣流傳的“人心不足蛇吞相”的一則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講的:北宋年間,淮南八公山那里,住著一個人。因為他常做豆腐,挑到鄉(xiāng)下四處賣,因此當?shù)厝私兴岸垢伞?。有一天,他上山打柴,救了一條受傷的小蛇,他把這條受傷的小蛇帶回了自己家中。在他和他的母親的精心治療和大力飼養(yǎng)下,小蛇的傷痊愈了,并且逐漸地長大起來,最終成了一條很大很大的蛇。 有一年,皇帝突發(fā)其想,格外想要一顆夜明珠欣賞、把玩一下。于是,他命令人張貼皇榜,榜文寫有幾句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誰若能向當今皇上獻上一顆夜明珠,他就能做上高官和獲得一筆不菲的賞錢。” 豆腐郎揭了皇榜、興高彩烈地回家后,就笑逐顏開地和大蛇商量,問它怎樣才能得到一顆夜明珠、去敬獻給皇上。大蛇為了報答豆腐郎的養(yǎng)育之恩,就對豆腐郎說:“我本是天庭里的一條蛇精,犯下天規(guī),是玉皇大帝下令,讓他手下人把我趕出天庭,從南天門把我扔了下來,丟到了凡間。我的眼珠子就是夜明珠,您把它取出來,獻給皇上去吧!” 豆腐郎立馬拿來一把小刀,把大蛇的眼珠子剜出,用綢布包好,趕緊趕往開封,向皇帝獻上了一顆碩大的夜明珠。皇帝叫人驗證后,認定是夜明珠,高興極了。他就頒發(fā)詔令,讓豆腐郎做了潁州知州,另外,賞了豆腐郎一萬兩白銀。豆腐郎坐上八抬大轎,回到八公山處,光宗耀祖去了。 ![]() 娘娘得到夜明珠后,豆腐郎就當天做起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豆腐郎驚喜若狂,回到家中,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也哈哈大笑,笑得合不攏嘴。兩天后,就回朝當宰相了。 后來,皇帝生病了,生的是大病,急需服用大蛇的肝臟來治療。皇帝又令人張貼皇榜,詔告天下,誰若獻上了大蛇的肝,就給他封疆立國,讓他做一國之王。 做了宰相的豆腐郎,趕回到八公山附近的家中,再次和大蛇商量。大蛇已深知豆腐郎是個分外貪婪的小人,就不露聲色地說:“我有肝,但我自己卻弄不出來呀!我張開嘴,您爬到我肚子里來取吧!” 豆腐郎求肝心切,想當國王之念分外堅決,也不去多想了,就抓起一把小刀,從大蛇的嘴里爬了進去。等豆腐郎完全爬進了蛇腹里去了后,大蛇把大嘴一合,世上就再也見不著這個豆腐郎了。這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南宋大學者朱熹說:“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清朝人申居鄖有言:“蝸牛升壁,涎不干不止;貪人求利,身不死不休。” 八公山那位豆腐郎就是因為貪心不足,做了官得了錢財,還想做國相;做了相爺,還想做國王,最終被大蛇吞進腹中,一死了之。他的死,就是貪欲所導致的,真的死得活該! ![]() 人心不足蛇吞相,可能流傳有多個版本,各個版本盡管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因為人心不足而被大蛇所吞下致死。我只知兩個版本,一個是我熟知的流傳在家鄉(xiāng)的“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傳說,另一個就是我從網(wǎng)絡獲悉的我省淮南壽縣有關“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傳說。我覺得,壽縣的那個傳說比我家鄉(xiāng)的那個傳說講得更好,更具體,更形象,更生動,更富有故事性,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說服力,更具有警世作用,更具有教育意義。 ![]() 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愛好唯讀書與寫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