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你光宗耀祖,只求你不要敗家!”你有沒有聽過身邊的老人說過這種話?發現沒有,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判,無論要求高低,有時候都是基于你所在的家庭來說的。家庭在中華文化中有很重要的意義,一人發達,全家興旺,你就會得到全方位的贊揚和認可;但如果你本身強,但家庭不和睦,子孫不學好,別人也不會覺得你有多厲害,你自己也難過得幸福。 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人都以經營好家庭為主要目標,于是不得已做了房奴,車奴,但家庭依舊難興旺,為什么呢?其實家庭興旺發達的關鍵在于更深層次的因素,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如果家里出現了這三個現象,說明興旺即將來臨: ![]() 一、人和 人們在諷刺出軌外遇之事時,常常會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句話,雖然有推脫責任之嫌,但也揭示了有關家庭和諧的重要原則——“人和”。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就會“勁往一處使”,不管什么困難都能渡過;要是天天吵架,搞得烏煙瘴氣,再厲害的家庭也從內部瓦解了。古代很多大家族的衰敗往往就是從內斗開始的。《岳陽樓記》里說“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沒有人和這一因素,范仲淹可能就見證不到岳陽樓的修繕了。所以說人不和,家難興,如果你的家庭經常發生矛盾,那就要注意了。 二、節儉 古往今來的家訓都告誡我們,“家敗離不得個奢字”。《紅樓夢》里,起初的賈府富麗堂皇,是名副其實的鐘鳴鼎食之家,但也經不住全家人大手大腳的消耗。小到吃穿住行,大到婚喪嫁娶,場面極其奢侈,令人咂舌,但當局者迷,終究是逃不過坐吃山空的命運。而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如賈府一般的家庭,這就更加警示我們節儉的重要性。自古以來,社會都提倡“開源節流”,連榮登大寶的朱元璋,在被榮華富貴包圍的誘惑之下,都能保持節儉的習慣,如此遠見,值得后世稱頌。節儉是家族興旺發達的保障,如果你家里開始有了節儉之風,那么要恭喜你了。 三、讀書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讀書改變命運”,對于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讀書是使家庭興旺發達最靠譜的辦法。曾國藩曾教育后代讀書的重要性,在家訓里寫道“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一般的家庭沒有能夠支撐后代走捷徑的資本,所以后代只能靠自己打拼,這個時候,讀書是幫助人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最經濟有效的辦法。而且,讀書雖好,但不能讀死書,要在讀書的過程中培養志向,“有志則不甘為下流”,不然讀了十幾年讀成了個書呆子,長大后進入社會就傻了,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有福的家庭不僅孩子會讀書,父母也有書香氣,俗話說開卷有益,讀書不只是機械地汲取知識,而是一種開放的心態,謙遜的精神和沉穩的氣度。這樣的家庭,想不發達都難! 結語:如果你家里出現了以上三個征兆,那必定是福星高照之家;如果只有一個,也很值得慶祝。在如此瞬息萬變的時代,家是我們靈魂的港灣,守住一個家,守好一個家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事情。無論此刻如何,即使你的家庭漏洞百出,但只要有改變的念頭,福氣就會悄然而至,就如你現在能看到這篇文章,不正是有對家庭興旺的期待嗎?改變的契機,或許就是此刻。 |
|
來自: 鄭王靜曉 > 《30——心語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