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的瞬間#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一直到毛主席成為黨的領導核心以前,十四年的時間,就像一個人一樣,是處在他的幼年時期,既然是幼年,就是不成熟,就會犯錯誤,有挫折,這也是成長付出的代價。 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都先后領導了這個黨,但是都失敗了,直到共產黨成熟以后,就像一個人進入成年,他的經驗豐富,能夠熟練的應付各種局面,而這最重要的標志就是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建立,也就是五大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的領導核心的形成。 ![]() 五大書記毛朱劉周任 五大書記是什么時候正式形成的?那是在1945年, 中共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人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史稱“五大書記”,以此為標志,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式形成,然而這一領導集體的形成,卻經歷了一個艱難復雜的過程,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 那中央書記處是何時成立的?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沒有經驗,又歸共產國際領導,很多的組織機構框架都是效仿蘇聯的,書記處的職權相當于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那時候通常把中央書記處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混用,那是在1934年, 中央全會在蘇區瑞金召開, 會上改選了政治局,全會選出了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書記處 (相當于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由博古主持工作,負總責,包括博古、張聞天、周恩來、項英、王明、張國燾、陳云七人,我們后來說陳云在黨內的資歷很老,就是指他那個時候就是常委。 ![]() 五大書記在西柏坡 紅軍長征離開瑞金到陜北后,已經奠定了毛主席在黨的領導地位,但是形式上還不是這樣,此時在陜北的書記處書記即政治局常委有張聞天、恩來、博古、毛澤東四人,其他幾人則在外地,尚不能在一起工作,其中項英在瑞金蘇區指揮領導工作,陳云,王明在蘇聯,而 張國燾則還在隨紅四方面軍在行動。 紅二、四方面軍來到延安后同中央紅軍會合。三大主力會師一處,軍事力量大大加強了,而此時黨的領導成員也需要加強,這時候在延安的書記處書記包括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張國燾、博古,后來任弼時從蘇聯返回延安, 開始參加中央書記處的工作, 并負責籌備中共七大,為增強黨中央工作的效能,根據任弼時等人的提議,決定對黨內領導體制加以調整,擴大書記處的工作成員,由毛澤東、任弼時、王稼祥、王明、張聞天、陳云和凱豐七位政治局委員組成書記處(即政治局常委)工作會議。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頭條號平臺查看) 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實際上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當時中央決定由任弼時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在毛主席領導下負責書記處的日常工作。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主持人為毛澤東。毛澤東、任弼時、王稼祥三人作為書記處工作會議常務成員, 其中毛主席作為主持人,起核心領導作用。 ![]() 任弼時 1941年9月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延安召開。這次會議徹底肅清了曾經統治黨很長時間的王明“左”傾錯誤,從而使得黨的思想組織都得到了糾正。 這次會議對以前曾經跟隨王明路線犯了錯誤的很多同志觸動很大,他們經過毛主席和王明的對比,更加感到了毛主席的正確和偉大,從而糾正了以前自己犯的錯誤,做了自我批評,其實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而王明則非常固執,他拒絕檢討自己在黨內犯的錯誤以及給黨造成的巨大損失, 并宣稱自己有病來逃避檢查和批評,在這一點上,他還不如一個外國顧問李德,在此之后,王明長期以生病為由缺席中央政治局及書記處的會議,直到后來到蘇聯養病不歸。 而長期擔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劉少奇由于突出貢獻與領導才能,得到了毛澤東和黨內不少同志的充分肯定,擔任了軍委副主席為后來進入書記處做好了鋪墊。 ![]() 毛主席在延安 1943年3月,中央決定調整領導機構, 并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的分工,張聞天和王明等正式離開中央書記處,書記處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規定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工作,必須向書記處報告,中央各部重要問題之處理和答復,各部重要人員的任用或派出, 均須經過中央書記處批準,各部門直接向書記處匯報工作,書記處會議由毛主席召集,這樣, 毛主席就第一次在組織形式上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中的第一把手,中央書記處的地位和職能也得到明確和加強, 實現了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對全黨工作的一元化領導,增強了中央的領導效能。 1945年黨的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開了近兩個月,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代表大會,因為這是黨的歷史上有深遠意義的一次大會,它正式確立了毛澤東思想是全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人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這五人在中共歷史上被稱為“五大書記”。此次會議還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至此,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正式形成,“五大書記”發揮各自所長,既有個人分工,又有密切協作,形成了一個成熟、團結、有力的中央領導集體的中樞。 ![]() 黨的七大會址 在這個領導集體分工中,毛主席管全局,主管軍事,朱德主管紀律檢查,協管軍事,劉少奇管城市工作,土改,周恩來主管統戰,外聯,協管軍事,任弼時主管組織、辦公廳、群團工作。 五大書記進京趕考,給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打出了一個新中國。五人個性迥異,卻能互信互敬、分工合作,開辟了歷史上一段燦爛輝煌的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