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歌向暖 ![]() 公元前202年形勢圖 01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是劃時代的一年,西漢定鼎。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又發生了一個劃時代的事情—— 燕王臧荼舉兵叛亂,劉邦御駕親征,生擒臧荼,臧荼被處置以后,劉邦沒有將燕國直接收歸中央直轄,而是讓他的光腚發小盧綰做了新燕王。 盧綰是劉邦嫡系中的嫡系,是劉邦的豐沛功臣集團里第一個被封王的人。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載: 及虜臧荼,乃下詔諸將相列侯,擇群臣有功者以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盧綰,皆言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痹t許之。漢五年八月,乃立盧綰為燕王。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那盧綰被封王,是不是可以表示劉邦其他的老兄弟也可以被封王呢? 有人躍躍欲試。 結果, 1、公元前201年,楚王韓信被人舉報謀反,劉邦聽從陳平的策略偽游云夢,韓信被降為淮陰侯,并于5年后在長樂宮鐘室被處死; 2、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勾結匈奴,意欲內侵太原,被發覺后失敗投敵; 3、公元前198年,趙相貫高等人被人告發上一年陰謀在柏人刺殺劉邦,連累趙王張敖被降為宣平侯; 4、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被人舉報謀反,劉邦把彭越剁成了肉泥;同年,淮南王英布真的舉兵叛亂,但也兵敗身亡; 5、到公元前195年,劉邦的光屁股朋友燕王盧綰也反了...... 我們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新興的西漢政府,幾乎年年都會冒出異姓藩王反叛的“丑聞”呢? 這些在楚漢戰爭中,為劉邦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他們在西漢立國之初謀反的動因在哪里呢? 02 先看韓王信 戲下分封之后,項羽放棄關中,定都彭城,雖然他封劉邦為漢王,但也不是心大的一點準備也沒做。 為了預防劉邦不聽話,項羽把秦地一分為三,又在河東郡安排了魏王豹,搞了一片又一片的戰略緩沖區,在劉邦東進的道路上設置了充分的障礙。 ![]() 項羽治下的分封體系 等到劉邦從漢中出來,平定三秦,東出函谷,和項羽并爭天下之時,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他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要控制韓國故地,以便爭取對楚戰爭的主動權。 ![]() 公元前205年形勢圖 韓國實際上已經聽漢調遣 考慮到韓王信是原來的韓國公族,他的身份對故韓地的遺民有很強的號召力,劉邦就挑選他成為這一地區的統領。 韓王信也比較上路子,經常帶著兵給劉邦撐場面,略定了韓地十余座城池。 楚漢雙方的戰爭打了四年,劉邦和項羽長期拉鋸在滎陽、成皋一線,而這個地方剛好就是韓王信的封國所在地。 可以說,韓王信在楚漢戰爭中的功勞也是居功至偉的。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載: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就國,更以為列侯。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乃令故項籍游吳時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漢二年,韓信略定韓十余城。漢王至河南,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昌降,漢王乃立韓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 可是當楚漢戰爭一結束,韓王信原來所在封國的位置就尷尬了。 原先的劉邦在關中,韓王信是幫他當著項羽的保護傘; 現在項羽沒了,劉邦建立了漢朝,韓王信的封國還在河南潁川一帶。 不過,攻守易形了,原來是韓王信當炮灰,現在是劉邦當炮灰要給韓王信看著匈奴! 于是,就在楚漢戰爭結束的第二年,劉邦就發布詔令,將韓王信改封為代王,建都馬邑,派他到北邊去防御匈奴。 ![]() 公元前202年形勢圖 劉邦將韓王信遷到代 正是這次的遷都令,直接導致了韓王信的反叛。 在楚漢戰場上,韓王信死心塌地的幫著劉邦抗住項羽,是因為韓王信的韓王身份是劉邦封的,劉邦倒了臺,項羽還會承認他韓王的稱號嗎? 所以韓王信那時和劉邦是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而當韓王信成為代王之后,他的屁股就歪了。 劉邦把他從河南調到了漢匈交戰的前線,這擺明了是要拿他當炮灰使,如果他打輸了(不好意思,他一定會輸,因為劉邦自己在之后的白登山都被冒頓圍死了),他要承擔戰敗失地的責任,肯定是位置不保; 如果韓王信僥幸跟冒頓真刀真槍拼贏了,那劉邦也不會放過他。 什么?你竟然比匈奴人還能打?那我怎么可能埋個大雷在我身邊? 行了,給你點錢,再把你的封地割幾座城池封給下面的有功之人吧。 所以,對韓王信來說,目前這是個雙輸的局面。 無論他怎么折騰都沒辦法改變現實。 面對強大的匈奴單于冒頓,韓王信只能頻繁的秘密派遣信使潛入匈奴王庭,盡量拖延戰爭來臨的腳步。 即便不能讓冒頓單于取消作戰行動,至少要為自己爭取時間,保存實力以等待漢朝援軍的到來。 但一來二去,在劉邦的眼里,韓王信的這一番操作就變了樣。 這不是眉來眼去是什么?還是你們早就勾搭上了? 黃泥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怎么辦呢? 反正留下也是個死,不如反他娘的! 劉邦求錘得錘,韓王信真反了。 ![]() 公元前201年9月形勢圖 韓王信舉國投了匈奴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載: 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閑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03 英布 時間調回到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大敗于項羽,因為擔心九江王英布趁機和項羽聯合起來對付自己,劉邦派隨何前往英布封地,企圖說服英布反叛項羽。 隨何把這次任務完成的很不錯,成功說反了英布。 隨何說,當年英布之所以跟著項羽浴血奮戰,那是因為跟著項羽有肉吃。 英布當上九江王之后,現實就變得復雜了。 英布有了獨立的封國,他和項羽之間也就不再是同一個利益團體的人。 項羽攻伐齊地,向英布征兵,英布百般推脫; 劉邦偷襲彭城,英布隔岸觀火,根本沒有救援的意思,他只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英布一方面對外宣稱自己是項羽的大忠臣,一方面又不肯為項羽賣力氣盡義務,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隨何一針見血的指出,英布此時只是想借助強大的項羽來保護自己,別的履行義務的事他是不會干的。 劉邦和項羽掐得你死我活,英布該干嘛干嘛,絕對不會插手。 只要劉邦不把手伸到英布的地頭上,就算他在彭城再打上18次,英布做的事也只是堅守自己吃瓜群眾的本職工作。 《史記·黥布列傳》載: 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強,可以托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筑,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于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托國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托,臣竊為大王不取也。” 04 彭越 而到了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劉邦匯集天下的精兵強將征討叛亂的陳豨,要求彭越率領梁國軍隊協剿助戰。 ![]() 公元前197年形勢圖 反觀彭越的反應呢? 他稱病不出,梁國軍隊主力紋絲不動,只派了一支小分隊去應付劉邦。 這跟當年的英布對項羽的反應有什么區別? 劉邦自然知道彭越在消極怠工,其實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們,跟劉邦之間是一種合作的關系,韓信、彭越、英布都是漢家總公司的獨立董事,他們加入集團的時候是合伙人的身份,他們和劉邦之間,不是完全的上司和下屬的關系。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們的合伙人身份就是他們的原罪。 不管彭越派不派兵,他在劉邦眼里就是一個要拔除的釘子。 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趁著彭越的太仆上告彭越謀反的時機,劉邦快刀斬亂麻似的處理了他,把他砍成了肉醬。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載: “十年秋,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至邯鄲,征兵梁王。梁王稱病,使將兵詣邯鄲。高帝怒,使人讓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為禽矣。不如遂發兵反?!绷和醪宦牐Q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斬之。太仆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p> ![]() 英布 韓彭被殺后,心生畏懼。同年起兵反叛,兵敗被殺。 05 因為西漢立國皇帝的絕對權威不穩定,所以才會封藩建國,但是一旦功臣成為藩王之后,又無一例外的以保證自身安全為第一要務。 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的悖論。 劉邦越是追求穩定,這些人越是鬧得歡。 而且并不以自身與劉邦的親密關系為轉移。 盧綰的事例就告訴我們,鐵哥們兒有的時候也會生銹。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盧綰得到消息,監代、趙兵的前趙相陳豨發動叛亂,劉邦一面御駕親征,一面召集各路諸侯趕往趙地助拳。 盧綰也在征調的序列里。 接到手下人的報告,盧綰的第一反應當然是要配合著劉邦,從趙地的東北方進擊包夾陳豨。 關鍵時刻,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和盧綰的寵臣張勝說了一段話。 臧衍告訴張勝,從身份上說,盧綰和陳豨這兩個人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都是劉邦的“功狗”。 之前劉邦已經掃滅了韓信、韓王信、彭越、英布等等一大批人。 現在還活蹦亂跳的的,也就是盧綰和一個勢單力薄的長沙王吳芮。 如果盧綰再幫劉邦掃平了陳豨,那盧綰就能保證自己不會變成第二個陳豨嗎? 狡兔死,走狗烹,難道盧綰就沒有一點唇亡齒寒的感覺嗎?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載: 故燕王臧荼子衍見張勝曰:“燕所以久存者,以諸侯數反,兵連不決也。今公為燕欲急滅豨等,豨等已盡,次亦至燕,公等亦且為虜矣。公何不令燕且緩陳豨而與胡和?事寬,得長王燕;即有漢急,可以安國?!?/p> 這段話,死死的打在了盧綰的七寸上。 至此之后,盧綰開始和陳豨眉來眼去,兩家都派人往隔壁匈奴暗中聯絡。 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很快,劉邦就對他的光屁股哥們兒疑心了。 盧綰也只能步韓王信后塵,投了匈奴。 ![]() 公元前195年形勢圖 盧綰投了匈奴 而劉邦痛定思痛,和大臣們相互約定了兩條鐵律: “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p> 專心致志的搞起了家天下。 不過,劉邦死后的四十一年,吳王劉濞還是搞出了七國之亂。 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