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多地近期發布2021年婚姻登記大數據。據安徽省民政廳消息,2021年安徽省結婚登記平均年齡為33.31歲,初婚平均年齡分別為男31.89歲,女30.73歲;江蘇省結婚登記平均年齡為31.22歲,初婚平均年齡為27.29歲。“2008年以后安徽初婚年齡逐漸上升,從一開始的26歲左右到現在已突破30歲。”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范和生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長三角地區初婚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而,現今的年輕人并不急著結婚生子,安徽初婚平均年齡“破”30 ,引起很多家長焦慮,確實令人擔憂。初婚年齡推遲,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不利于我國現行鼓勵生育的政策。筆者認為,初婚年齡“破”30既要理性看待,政府部門也有必要高度重視,采取應對措施遏制初婚年齡進一步“上升”。 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一方面,在全面三孩的鼓勵生育政策下,近年來降低初婚年齡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年輕人結婚的年齡卻一路“飆升”,到如今初婚平均年齡“破”30,不得不令人擔憂。初婚年齡推遲,生育年齡也將相應推遲,顯然不利于現行的生育政策,勢必影響未來的人口結構。因此,初婚平均年齡“破”30的現狀,不能繼續“惡化”。 初婚年齡推遲,也就會上演“每逢佳節被催婚”,不僅成為眾多年輕人的一大煩惱,也成為了許許多多家長的一塊“心病”。30歲似乎成為一道“杠杠”,男女一旦跨過這個年齡的“門檻”還沒有結婚,就會被劃入“剩男剩女”的行列,此時家長也會不安和焦急起來,為了能夠早日抱上孫子,“催婚”就不可避免地上演。不少家長甚至還“親自上陣”,代子女相親,逼子女與他們相中的對象成婚,鬧出了許多不愉快之事,進而影響家庭和諧與穩定。 然而,不少年輕人面對家長的焦慮,往往是無動于衷。對年輕人而言,婚姻不再是必需品,結不結婚都是自己的選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的增大,以及年輕人對婚姻品質要求的提升,成為初婚年齡推遲的重要原因。由于結婚將面臨置業、養育子女等現實壓力,不少年輕人未將婚姻列入自己30歲之前的計劃中,他們大都選擇將“立業”前置,“成家”靠后。可以說,現代年輕人更加注重婚姻的質量,他們不想要為了“傳宗接代”的湊合婚姻,他們寧愿做一個高質量的“單身狗”,也不愿意選擇三觀不合、沒有物質基礎保障的低質量婚姻。 初婚年齡“破”30,“剩男剩女”逐年增長,是必須重視的社會問題。首先,政府部門要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在住房、就業等方面關注年輕人,給予結婚的年輕人較多的優惠政策或補貼,減輕他們結婚的經濟壓力;其次,也要減輕年輕人婚后的生活壓力,比如完善孩童照護機制、降低育兒成本等等,以消除他們結婚的后顧之憂。此外,廣大家長也應理性看待,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過分地“催婚”,弄僵了與孩子的關系,破壞了家庭的和睦。這樣,年輕人沒有了后顧之憂,也就不再恐婚,能夠在適當的年齡,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廣大家長的焦慮也能得以紓解。(丁家發) |
|
來自: timtxu > 《心靈、婚戀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