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是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一個國家。該國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鄰(在北方邊境有大量飛地),東南與緬甸接壤,南臨孟加拉灣,陸域總面積14.7570平方千米,首都達卡。孟加拉的總人口約1.6億,其中孟加拉族占98%,絕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國教)。孟加拉的國語是孟加拉語,而英語為官方語言。
注意,南亞次大陸與南亞略有不同。前者是指喜馬拉雅山隔絕出的南亞地區,北以喜馬拉雅山脈與亞洲大陸主體相隔,東、西、南三面為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繞,地理上相對獨立的單元;后者涵蓋范圍較大,包括從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和中段的南側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區域,包括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島國。
注意,恒河平原位于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之間,是由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沖積而成,面積51.6萬平方千米。這一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沉積層厚達300余米,土地肥沃,盛產水稻、玉米、油菜(籽)、黃麻和甘蔗等。此外,流域內人口稠密,為印度文明發源地之一,今有德里、加爾各答及達卡等大城市。
注意,孟加拉灣是全球發生最強風暴的海區之一,僅在20世紀后期就出現過兩次震驚全球的重大災害。孟加拉灣風暴(指發生在孟加拉灣或經過該海域,風速等于62千米/時或以上的熱帶氣旋,與臺風、颶風相似)多發生于西南季風爆發期的5—6月和衰退期的9—11月,而西南季風盛行的7—8月則很少出現。
孟加拉的歷史
注意,英國殖民者利用英屬印度存在著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而它們在宗教信仰和社會文化上有明顯差異這一特點,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在二戰后,英國實力下降,難以繼續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英屬印度內部則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為解決上述矛盾,1947年6月,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制定了分治方案(即“蒙巴頓方案”)。
孟加拉的社經
孟加拉的黃麻產量居世界前列,還產茶葉、甘蔗、椰子、柚木等。工業層面,孟以原材料工業為主(重工業薄弱,制造業欠發達),包括水泥、化肥、黃麻及其制品、白糖、棉紗、豆油、紙張等。其中,孟主要出口黃麻及其制品、皮革、茶葉、水產、服裝等,進口棉紗、石油及石油相關產品、鋼鐵等。 瀏覽14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