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地理之法,不是迷信,隱晦而神奇,其規律也不太明顯。地下隱隱冒出的生氣,常常孕育了富貴家庭。發家的富貴,其地形,常常出乎意料。 1、石柱楊家,天葬之后,大發 石柱本地有一個楊氏家族,清朝后期開始發家,直至解放前,擁有私人武裝,民團數個,割據地方百余年。其家族發家的祖墳,在一個燒炭的窯子里。當年楊氏老人太窮,去趕集回來,遇到大雨,跑到炭窯子躲雨,結果大雨傾盆,一個炸雷之后,楊氏老人,炭窯垮了,就被掩埋在窯子里,家庭太窮,也就沒有挖出來了。這就是標準的天葬。 不到二十年,楊氏后人開始發跡,逐漸大發家業,擁有武裝,割據一方,擁有土地,數萬畝之多,富貴達一百五十余年,民國末期,后人還出現正一品的上將。 參與明朝皇陵選址的風水師,廖均卿,傳說也是天葬,但是那是人工編造的故事痕跡為主,實際上下葬失敗的經典案例。下雨時候,山洪把棺材沖跑了,按老人說,這是擇日不好造成的,下葬時候遇到雷暴雨,還把棺材沖跑了,這是大兇事。廖均卿的,后人直系三五輩,也不發家。 2、有脈無氣,四個墳墓都絕了 筆者去山里研究地理,山頂附近有四個墳墓,全部沒有后人。同行考察的有徒弟姬常勇、朱江、郭宇、林敏、梁敬南等。 鳥瞰高山頂部,過峽起頂,成平面木星,側面開窩結穴,窩間有小坪,當地土先生看的地,葬有四戶人家,全部絕了后人。 近看1號、2號祖墳,一共四個,1號兩墳都是一家人,絕了。2號兩墳,也是一家人,也絕了。其中1號祖墳,有脈無氣,2號祖墳無脈無氣。 側看大龍橫來,蜂腰鶴膝其,過峽跌斷,起平面木星,開面結穴,星峰頂部的平地上,下葬1、2號祖墳區域,全部絕后。3號祖墳區域,有后人,但是沒有發家。只有5號位置,雖然穴后水塘斬斷來龍,但是氣脈非常興旺,后人兩個富貴,其中一個為實權處長。 正面看墳墓區域,1好位置,最早下葬,穴后起太陰金,穴星前抽長乳,根部開坪結穴,最先絕后。2號家庭,換了穴法,再來下葬一次,側接來龍,可惜無脈無氣,葬后繼續絕后。3、4號家庭,為不同姓,與1號家庭,同用一根氣脈,將穴位下移10來米,有脈微微得氣,后人有人丁,但是均不發家。 1號位置,解放前的陰陽先生所點,地形非常虛幻,將當時的地理先生唬住。因為穴星有石頭露出,穴位左右前后均有石頭夾拱,但是沒有氣脈,沒有生氣,最后絕后。 側看墳墓,此地龍脈和穴星,都有曜星露出,龍脈力量很興旺,倒地木出芽,因此忽悠了當時的地理先生。但是出芽也是死芽。 近看1號墓穴,其地最為虛幻,兜唇上有幾塊石頭卷起,左右有生根的石塊夾住,但是穴位土層偏硬,生氣不足。近看墳上氣色,死氣沉沉,烏黑一片,毫無生旺氣象。 鳥瞰墓穴,在大龍的頂部,左右兩側有龍虎微微抱穴,左側龍啥位置,被水塘截斷,該水塘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修建。 側看此地,氣脈均不興旺,很難下葬發家。靠近大龍主脈行龍附近選地,這是古老的一種地理技法,此地龍脈非常興旺,但是地塊不行,生氣沒有,一切都是假的。 鳥瞰墓穴和明堂和朝山,現實中的地形要找出一個精準的來水和去水口,其實很難很難,本文墓地周圍沒有植被,依然很難理氣。周圍那些星峰也是模模糊糊的,不太明顯,很多人強行測量這些山峰的度數,只是鬧著玩而已。有的地形,星峰是比較明顯,但是周圍幾十個星峰,很難全部消納,這些技術,一般都是忽悠的。 此地下葬,當年的陰陽就是用了一個旺相分金,沒有其他理氣,順氣脈自然立向。現在那些為了理氣,故意把墳墓弄得歪歪斜斜的,基本都是看書之后,神神叨叨的做法。 全文完。 作者:陳益峰,男,著名地理師傅,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碩士研究生,先后在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工作,長期從事傳統地理學的實踐、考察等研究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