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易經(jīng)》最早的存在,并不是一本書,而是宇宙的規(guī)律和運轉(zhuǎn)。 伏羲先祖,把這些隱性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規(guī)律,用八卦符號表示出來,從此開創(chuàng)了我們?nèi)A夏民族的人文起源。 《易經(jīng)》的規(guī)律,遍布宇宙,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包括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你不知道規(guī)律,不代表它不存在。 所以我才說,百姓日用而不知。這句原話,出在《周易·系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你懂了大道規(guī)律,不代表你會用。 因為,理可頓悟,事須漸修。一個人,必須親身覺悟,才能真正逆襲。 2、負能量不入心,則活得通透。 人從出生開始,就要忍耐負能量。 父母打你,罵你,不管他們出于什么教育目的,本質(zhì)上,都是一種負能量的施加。 入世,難免有傷害;修道,則是看開傷害。 人際關(guān)系中,有兩股勢力,在干擾著人。 一股是正能量,鼓勵和支持你的人;另一股是負能量,任何人都有可能會打擊你。 負能量,對人的影響更大。別人說10句鼓勵的話,對你幫助不會太大;有人說1句惡意的話,你可能就往心里去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鍛煉自己:不在意。 人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尊重,當(dāng)別人對自己不敬,人的本能反應(yīng),會在意。 做到不在意,需要在事上練。 人的內(nèi)心,要強大起來,只能忍耐和一次又一次地鍛煉。 當(dāng)任何人的打擊和負面干擾,都入不了你心,你就是活通透了,不在意,才能得到自由自在。 當(dāng)別人為了各種事情,煩心、勞神、看不開,你凡事看得開,放得下,不在意,那么,你就是人中神仙——即使生活在世俗中,但不會被世俗所累,這就是成道。 3、你要離開舒適圈,打開封閉的結(jié)界。 什么是社交? 社交,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本質(zhì)上,是個體之間的能量交流。 顯而易見,如果我們結(jié)交能量比自己高的人,跟他交流,會感到身心舒暢,受益無窮。 如果,我們結(jié)交能量比自己低的人,會感到自己的能量場被拉低,思想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很難溝通。 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社交圈子,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能量場。圈子不同,不能強融。 如果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三點一線,或者同樣的軌跡里,那么相對而言,我們的個人能量場,也是封閉的。 如果,你想改變現(xiàn)狀,那就需要打破這種無形的封閉圈子,突破出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嘗試做一些想做,卻從來沒做過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人對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本能會感到排斥。你要克服自己的本能,一定要去做,去嘗試。結(jié)果往往會出乎意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