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在北京逝世。 這個噩耗可以說是“泰山垂首,黃河嗚咽”。 聽聞噩耗的全國人民無不悲慟。當時剛剛調任廣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接到這個消息之后,同樣悲痛欲絕,并且是馬不停蹄地一路趕回北京,參加主席的追悼會。 主席的遺體當時是停放在人民大會堂北廳的靈堂內。 許世友一路風塵仆仆而來,到了門口,卻遭遇到了門口警衛的阻攔。 “請您摘下武器!”一名警衛喝止了許世友前進的步伐。 許世友一愣,問了句,“你說啥?” 那個警衛看這個老頭子,這么威風,一定是個高級軍官,態度變的弱了幾分,問道:“首長,您是不是帶著槍呢,請您把槍拿下來。” 聽見對方這么說,許世友回頭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時間不早了,不由得心中更是焦急。 問道:“誰規定的不許帶槍!” 那個警衛看這個“老頭子”這么沖,態度再次變的弱了幾分,但是語氣卻十分堅定地說道:“這是國家規定的!” “國家規定?我是政治局委員,我怎么沒接到這個通知!”說完便要伸手,要讓這個小警衛嘗嘗他少林功夫的厲害。 當時已是古稀之年的許世友將軍,可以說是老當益壯。他自小在少林寺學武,身體素質相當不錯了,雖是70歲的年齡,身手卻不減當年。 這時候另一個警衛好像認出來他,馬上拉住同伴,低聲地問道“您是徐將軍吧?” 許世友見對方讓出了道路,便微微地沖著那另一位警衛點了點頭,龍行虎步地走進了靈堂。 在為毛澤東守靈的所有人中,許世友是唯一攜槍守靈的人,這對于許世友來說也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個小小的傳奇經歷。 許世友攜帶槍支去見毛主席,是經過毛主席首肯的。所以,作為“最后一次見面”,許世友去見他,依然帶著槍。 那這是什么原因呢? 這其中有這樣一段往事,這段往事徹底改變了許世友的人生,也讓許世友從此成為了毛澤東的忠實追隨者。 1936年10月,三大軍團會師于六盤山會寧地區。紅一、二、四三個方面軍的會寧大會師標志著紅軍2萬5千里長征取得了圓滿成功。 為了奠定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中央決定開辦紅軍大學。 在長征期間,張國燾企圖分裂紅軍和黨組織的陰謀,險些把這個歷盡磨難的紅色政權給葬送掉。所以針對張國燾的錯誤路線進行清算和批判,便成了紅軍大學此時集訓重點。 作為校長的林彪,本身就有“左”的思維傾向,所以在這次清算的過程中,表現的就矯枉過正了。 許世友本來就是屬于在關鍵時刻經得起考驗的那批人之一,然而在清算時,還是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許多和許世友一樣的紅四方面軍的將領也是,在被紅一、二方面軍的學員用“思想幫助”的借口,對他們進行無理的批判,甚至是侮辱。 不堪受辱之下,許世友同紅四方面軍的戰友詹才芳、王建安、吳世安等人商議,南下四川,繼續打游擊去,不在這里受這個“鳥氣”咯。 可是沒等他們的計劃開始實施,他最信任的戰友王建安,此時卻“幡然醒悟”,揭發了他們。 接下來,許世友就被關了起來,然后就聽說中央決定,將他們稱為“許世友反革命集團”,陰謀叛變,槍殺毛澤東。 并且決定,給予首犯許世友等人處以死刑。 行刑那天,許世友心里苦悶,便在簽字之前,與負責行刑的負責人要求,要見毛澤東,要把事情說清楚。 其實當時許世友在受盡屈辱之后,就是想在臨死之前,對著毛澤東把自己一肚子的“苦水”倒出來,狠狠地罵個痛快,這樣才死的不憋屈。 不過,讓許世友沒有想到的是,毛澤東不但同意見他,而且特意指示,可以讓許世友帶槍,子彈可以上膛。 聽到毛澤東的這個指示,所有的人都震驚了,而作為當事人的許世友更是無比的錯愕。 見到毛澤東之后,看著毛澤東對他露出的坦然的微笑,讓許世友明白了,是他一直誤解了主席。 激動之下,許世友跪在毛主席身前,哽咽著說道“是俺錯了……”,之后便泣不成聲。 就這樣,這位“和尚將軍”與毛主席冰釋前嫌,并且從此之后,成為了一名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革命戰士,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祖國的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 許世友一直拿毛澤東當做自己的知己和偶像,而毛澤東也一直器重這位作戰勇猛的“悍將”。并且自那次之后,一直允許許世友攜槍與他見面。 所以當毛主席不在了之后,許世友覺得自己人生的知己已經不在了,便決定離開北京這個傷心之地,躲開某些傷心之人,獨自隱居南京,直到最后在南京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