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受人民敬愛的周總理因病去世,十里長街都是擁簇的人影,原來得知消息的北京市民們,自發地走到了街上哀悼周總理。 周總理在逝世前,給妻子鄧穎超留下了三個遺愿。她將丈夫的委托告訴了鄧小平,可卻沒有被滿足,后來是毛主席拍手通過了,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周總理留下的遺愿是什么? 周總理與鄧穎超的相識,正逢中國最黑暗的時刻,那時候日本占領了大連。鄧穎超的家族曾顯赫一時,其父親曾做過一個主管軍政的大官,可惜最后遭遇貶謫,得病而亡。 鄧穎超年紀輕輕便沒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來到了天津。1918年風起云涌,反帝反封建運動如星星之火,在中華大地遍地生根。 陳獨秀是革命的先行者,年輕的周總理曾在北大幸得陳獨秀的指點。兩個時代的革命者在此相遇,思想彼此碰撞。那時的周恩來是同輩翹楚,才華橫溢,志向高遠。 1919年一場席卷廣大階層的革命運動爆發了,它就是“五四運動”。工人,學生群體聯合起來,鄭重地向政府提出了訴求,要求拒絕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在這場革命運動當中,21歲的周恩來是閃耀的眾星之一。本來年紀輕輕的周恩來是信奉獨身主義的,但他遇到鄧穎超以后,一往情深而改了自己的信仰教條。 周恩來與異性少有書信往來,但鄧穎超是特例,在留學期間與鄧保持著緊密聯系。鄧穎超是五四運動的參與者之一,也正是她百折不屈的精神魅力,吸引了周恩來。 兩人在1925年結婚,剛結婚那會兒兩人沒過上幸福的日子。因為時局動蕩。1927年蔣介石喪心病狂發動了412政變,而這個時候鄧穎超已經懷孕,她為了孩子只能到處轉移。 這是鄧穎超的第二個孩子,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各種革命工作忙得一塌糊涂。她發現自己懷孕時,在沒有知會周恩來的情況下,擅自做主打掉了孩子。結果喝湯藥的辦法不正確,這種“人流”引起了大出血,差點連命都保不住。周恩來批評她在考慮革命工作時,不該與生孩子相對立。 后來鄧穎超懷上第二個孩子,正值蔣介石政變下令大肆屠殺共產黨分子。為了躲避追殺,懷孕的鄧穎超躲在小醫院里,到了生產期卻因為孩子個頭太大生不下來。孩子要再不出來,鄧穎超會有生命危險。沒有辦法,醫生只能強硬用產道鉗把人給拉出來,結果卻是孩子不幸夭折。 兩次生孩子失敗,讓鄧穎超失去了希望,而且生育的粗糙處理,對鄧穎超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損傷,結果便是再無生育能力。 周恩來知道以后,也是心痛得很,他抱住妻子留下了眼淚。 1972年是特殊的一年,冰凍的中美關系隨著尼克松的訪華消融了,可是這一年周總理的身體也出現了狀況,經檢測發現周總理的小便中紅血球含量超標了。之后反復的檢測,醫生得出了結論周總理患上了癌癥。 鄧穎超得知消息后,慟哭出聲。為了確認檢查無誤,周總理又在北京協和醫院做了檢查,最后確認是膀胱癌。專家會診給出治療方案,先手術再保守治療。 醫學總是有極限的,當時的醫學面對癌癥也是沒有太多的辦法。周總理得知自己的病情以后,很快接受了現實。當時國家需要他,周總理帶病堅持工作,他還是爭取把各類政府工作做到一條不紊。 周總理知道時日無多,所以盡量多做一日是一日。可后來病情愈發嚴重,小便已經成了血尿。 再偉大的人面對自然規律,也是無能為力,有時候人力 周總理忍受著身體的折磨,堅持工作的精神讓人佩服。支撐周總理信念曾經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后來是為了中國的強大而繼續堅持。 時間來到了1975年11月初,周總理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他被折磨得沒了精神,身體日漸消瘦。就在3個月之前,他剛剛經歷了一場手術,那也許是他能承受的最后一次手術了。 手術切除了病灶,但病情并沒有太大好轉,周總理在幾個月后臨終之際,對自己的秘書趙緯說了句:照顧好大姐啊! 周總理在1976年1月8日上午逝世,一個偉大的人從此只留在了歷史中。周總理深愛著人民與這片廣大的土地,只可惜自然規律不可違逆,周總理就這樣走了。 經常給周總理理發的朱殿華知道消息以后,心里也是十分悲慟。朱殿華為了讓周總理走得安然,他給總理細心地整理遺容。可當他拿起刮胡刀時,手一直在抖動,大概是心情是過于悲痛激動。 為了不出現差錯,他讓跟隨的徒弟來刮胡子,可他這徒弟沒見過這大場面也是激動地不行,最終還是由朱殿華拿起刮胡刀。深呼吸以后,朱殿華開始刮胡子了,他一邊流淚一邊給周總理打理胡子。刮完胡子就是修煉頭發,朱殿華努力去盡量呈現周總理遺容的精氣神來。 剪完以后,朱殿華將胡子與頭發收拾干凈,看著周總理的遺容,朱殿華心里一陣難受。他偷偷拿走了一些頭發,算是對于周總理的一個念想,這也是他自己的一個方式來紀念周總理。 把清尾工作做完以后,他又看了周總理的遺容,他心里難受得不像話,最后他帶著徒弟強忍悲傷離開了醫院。 遺容整理完畢,到了給總理穿上壽衣的流程了。在壽衣這件事上,鄧穎超特別囑咐只要拿總理最常穿的那一件就行。負責取衣服的衛士在總理住處找了一遍,也沒有發展稍微新一點的衣服。心里全都是有些破舊,或者滿是補丁的衣服。 找了好幾遍,也沒找到特別好的,衛士便將總理常穿的中山服拿了出來。這件衣服雖然舊了,但沒有補丁,也還能夠穿穿。 衛士把中山裝交給了周總理的私人口腔醫生韓宗琦,當他看到這件老舊又熟悉的中山裝時,韓宗琦告訴衛士,周總理苦了一輩子,這最后了怎么能不穿一件新衣服呢?韓宗琦催促衛士再去拿件新的衣服來,可衛士非常想但也很為難,這畢竟是首長鄧穎超的要求。 衛士也是無奈,他又去請示了鄧穎超。鄧穎超的意思是周總理生前作風就是節儉,這是他堅持的事情,我們不能在他走了以后違背他的意思,那非常不尊重。衣服無論新舊,反正也是一把火的意思。 衛士將鄧穎超的意思轉告給了韓宗琦,韓宗琦不禁十分感傷,他想起了與生前周總理相處的點點滴滴。他平靜了心情以后,慢慢給總理穿上了這件熟悉陳舊的中山裝。 這件中山裝陪伴了周總理很久,許多場合都能看到他老人家穿著這身衣服,看到它韓宗琦就不禁心情激動,他想起了過去的周總理的音容笑貌。 在給周總理換上這件中山裝時,韓宗琦注意到了總理的上海牌手表,那表帶已經泛黃,整體一看就知道是戴了許多年了。韓宗琦把總理的這塊手表拿了下來,仔細地保存好后又放在了周總理的口袋中。 整理好以后,周總理的遺體就要上靈車了。 得知丈夫的去世,七十歲的鄧穎超步履蹣跚,她在其他人的攙扶下,來到了周總理的遺體前面。看著前一天仍音容猶在的丈夫,如今成了冰冷的尸體,她感到非常崩潰痛苦。眼眶中的淚水止不住得流,互相陪伴幾十年的老伴走了,這任誰都是要崩潰的。 周總理的去世,是一個影響很大的事情。她作為中央干部,更作為周恩來的妻子,她知道當下不能過度悲傷,處理好身后事才是最要緊的。入土為安是對于逝者最大的尊重。 鄧穎超考慮全局,最后當著鄧小平鄧中央同志的面,提出了自己的三點訴求。 一、不搞特殊化,遺體告別儀式希望可以不辦 二、身后事一切從簡,不辦追悼會 三、不保留骨灰,最后撒到祖國的土地上。 鄧小平為首的中央同志聽了三點要求,均是齊聲不答應。無論是在他們還是全國人民的眼中,周總理都是人民敬愛的好總理,身后事一定要辦好。雙方各有觀點,爭持不下,最后毛主席做主答應了第三個要求。 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他是有資格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哀悼會的。哀悼會的主持是由鄧小平主持的,參與人數眾多,其中很多是來頭很大的人物。 周總理靈車開向八寶山公墓時,出現了十里長街滿是前來送行的民眾,他們為周總理的離去而悲哀。1月16日,仔著周總理骨灰的安-2型小飛機,將這位偉人的骨灰撒向了密云水庫,北京上空等地,周總理的最后一個心愿完成了。 1988年鄧穎超給逝去的周總理寫了一篇悼文《海棠花祭》,這篇文章寫出了對丈夫的思念,也有兩人曾為之共同奮斗的理想。 鄧穎超是新中國歷史上少有能做到正國級的女黨員,她與丈夫周總理為新中國付出了太多,這對伉儷是新中國的英雄。他們不僅是為國家為人民而服務,更是為全人類的進步事業而奮斗。 這對夫婦是新中國最早的一批革命戰士,他們為人民做出的貢獻太多了。他們將青春奉獻,把理想實踐,以信念為支撐,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而服務。 鄧穎超在1982年立下了遺囑,她請求不保留骨灰,她請求撒向中國的土地。這對夫婦在最后都做出了同樣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