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有一塊非常重要的地方,歷朝歷代都想控制住他,一旦他失去控制,對中原王朝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這塊地方,就是西域(今新疆一帶)。 漢武帝時,北方的匈奴人經常南下侵擾中原,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人,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同樣被匈奴欺負的大月氏。 沒想到,大月氏受不了匈奴的欺負,已經舉國搬走了,而且走的還很遠,一直跑到了里海附近,張騫一路辛苦,期間還被匈奴人關押了幾年,最后終于聯系上了大月氏,可惜,他們已經遠離匈奴,過上了太平日子,沒有報仇的想法了。 不過,張騫這一趟可沒白跑,他發現了一條“河西走廊”,通過這個走廊,可以連接西域36國,經西域可以到達西方歐洲。 隨后的幾十年里,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六次大規模的進攻,最終把匈奴打到了大漠以北,再也不敢來犯中原,漢武帝也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和西域36國。他在河西走廊地區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歸屬涼州管轄。 漢宣帝時,設立“西域都護府”,西域,正式納入中原的版圖。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原王朝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直到唐朝才恢復統治,安史之亂后,中原王朝再次失去西域,清朝康熙平定準葛爾后,西域重新回到中原,康熙給他改名叫“新疆”。 有人說,新疆那個地方,大部分都是沙漠,荒無人煙,歷代王朝為什么要不惜血本的去控制他,他就那么香嗎?為什么他們從來就沒有想過去控制東南亞? 其實,不僅你這樣想,就連李鴻章也這樣想過。當年阿古伯在新疆搞事情,左宗棠主張出兵,李鴻章就反對,還說:
左宗棠可不這么覺得,他說:“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可以說,左宗棠已經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新疆的重要性,他的存在,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還有什么事情,能比他更重要的。 尤其是長長的河西走廊,就像一根骨頭一樣,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就會死死地卡住中原王朝的咽喉! 軍事戰略要地,東西方交流要塞古代的中原王朝,經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擾,這個問題,困擾了中原2000年,從來就沒有斷過。 從春秋時代開始,北方的狄戎就跟中原有摩擦,所以,與狄戎接壤的秦,趙,燕三國都在自己的北方修筑了長城,目的就是阻止游牧民族南下。 秦漢時期有匈奴,魏晉時期有鮮卑,隋唐時期有突厥,兩宋時期有蒙,遼,金,明朝時期有瓦剌和韃靼,清朝用打拉結合的方式,征服了蒙古,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有三個入口,一個是河西走廊,一個是河套地區,一個是幽云十六州。 因此,漢武帝特意修建了一條超級長的長城,西起河西走廊的玉門關,向東穿過河套地區,穿過遼東地區,一直到平壤的南部,長達1萬里。在漢代,這條長城被稱為“塞”,所謂的“塞外”,就是指這條長城以北。 從此以后,河西走廊和整個西域,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誰奪取了這里,就可以長驅直入的進入中原。 東漢末年,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匈奴人劉淵干掉了西晉,北方開始亂成一鍋粥,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六個政權,就是我們熟知的“五胡亂華”。 南宋末年,蒙古為了消滅南宋,就是從河西走廊南下,繞道四川,不過,在那里,他們碰到了釣魚城,打了50年才打下來,蒙古大汗蒙哥就是死在釣魚城。 因此,西域,對于中原王朝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控制了他,就能擺脫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 ![]() 另外,張騫出使西域后,也發現了西域巨大的經濟價值。 首先,西域本身就物產豐富,當年左宗棠駁斥李鴻章的時候就說:
這一點,我們現在是有目共睹的,新疆大棗,新疆核桃,新疆羊肉,新疆哈密瓜,新疆和田玉,早已融入我們現在的生活。 另外,當時西域還有一個大寶貝,那就是大宛的“汗血寶馬”,這玩意兒對漢武帝來說,可是稀罕貨, 中原養不出這種血統。 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出使的目的是去籠絡烏孫,不過正好碰上烏孫內亂,沒有成功,但是,和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從此以后,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不過,“絲綢之路”這個說法,是德國人首先提出來的,后來被國際上廣發采用,當時中原主要通過河西走廊,進口新疆的玉。所以,有了“玉門關”。 有了西域做中轉站,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源源不斷的向西方出口,最遠到達羅馬。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西域,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一個橋頭堡,一個重要的中轉站。海上貿易也存在,但是,僅限于在南洋一帶。 東南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中原王朝染指東南亞,其實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統一中國。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統一中原后,就發動了統一南方的“百越之戰”,五路大軍,分別從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進發。統一之后,秦始皇在嶺南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其中,象郡,就包括今天的越南北部和中部。 但是,從此以后,中原王朝就對東南亞沒有再發生過興趣,從來沒有主動去控制過那里。 ![]()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當時那里不發達,無利可圖。 在東晉之前,別說東南亞,整個嶺南地區,都被視為蠻夷之地。古代攻城略地,無非是為了獲取資源,在農業社會,最主要的資源就是人口和糧食。 但是,當時那片地區遠遠落后于中原,沒啥好掠奪的,弄不好還得在那里教他們種地。 第二,沒威脅,不擔心。 整個東南亞,有一種絕世獨立的感覺,他們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北上入侵的野心,當然,也沒有那個能力。 正因為對中原王朝沒有威脅,所以,也沒有去控制的必要。 第三,特殊地理環境,不好打。 東南亞有崇山峻嶺,有原始森林,有毒蛇猛獸,有殺人于無形的瘴氣,這些自然條件,也是阻礙了中原南下的原因。 比如強悍的蒙古帝國,不是沒有打過東南亞,而是確實不好打,在找到敵人之前,光這些自然環境,就能干掉一半的兵力。 因此,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西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命門,這種思維根深蒂固。這也是從漢武帝到康熙皇帝,都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奪西域的原因。 國家戰略,是高于一切的! |
|